摘要:“今天是云栖大会的10周年,云栖大会起源于阿里云的开发者大会,是广大开发者推动了中国乃至全球的云计算、AI和科技行业的发展。所以,在演讲之前,我想特别向开发者们致以最高的谢意。”
“今天是云栖大会的10周年,云栖大会起源于阿里云的开发者大会,是广大开发者推动了中国乃至全球的云计算、AI和科技行业的发展。所以,在演讲之前,我想特别向开发者们致以最高的谢意。”
9月24日,吴泳铭走上云栖大会的舞台,开场不讲战略,也不讲增长,而是罕见地致谢了阿里云的开发者。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CEO,吴泳铭的发言,近两年一直是外界了解阿里大战略的风向标。这个不易引人注意的致谢顺序里,开发者被置放在首位,后面才是参会的领导和重要嘉宾,打破了大会传统的致谢流程。
相比去年云栖大会的演讲,这次演讲的时长更长,吴泳铭的AI 战略表达也更清晰,增加了更多前瞻性的判断。5000多字的演讲稿里,前面4000多字都在讲述阿里巴巴对AI前景的判断。
比如,AGI只是起点、AI的终点是超级人工智能。
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通义千问要做AI时代的“Andriod”,超级AI云是下一代的计算机,阿里云要成为支持新“Andriod”系统的下一代计算机。
在大会上,吴泳铭首次提出的还包括阿里云要做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无论是算力投入,还是模型能力以及对生态开发者的重视,吴泳铭演讲里流露出来的都是阿里要肩挑AI的重担,对标国际巨头谷歌。
作为技术换挡期上位的CEO,身负技术使命的吴泳铭,见证AI行业在这两年多里由点到面上的大爆发后,阿里的AI战略,很明显来到了一个新的拐点上。阿里不满足于一个重要的AI参与者,而是想要成为技术范式的定义者和未来方向的引领者。
阿里很明显也有了更性感的故事,引得资本市场情绪大振。云栖大会召开首日,阿里巴巴股票一度大涨9%,市值增长近3000亿港币。
01
AI成果竞赛
今年参加云栖大会的最大感受是,人多、会多、信息大爆炸。这也加大了逛展览前的难度,得做好功课。不然,逛一天,光找展馆和会议,就得跑半天。
大会日程非常紧凑,3个馆每天有数十个论坛同步举行。每个馆里还有相应的展厅,1号馆是主会馆,展厅里分布着通义千问的主流模型。入口处就是当前最火的有行动能力的编程模型——通义灵码和海外版的qwen-coder。
这也是对标海外Claude Code和 OpenAI Codex的模型产品。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海外版主打的卖点是能接入国际顶级模型。不过,因为考虑到数据安全问题,国内企业目前更多的是使用通义模型的通义灵码。
当前受限于编程模型巨头Anthropic对中国企业断档,面向海外版的中国编程工具模型都无法享用到Claude模型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的大厂有所冲击。上述工作人员表示,长期来看,依然是利好,可以倒逼国内模型厂商加速研发。不过也得承认,尽管Quen模型能力有大幅提升,和国外模型相比仍有半年的差距。
眼下国内各大模型厂商,都想迅速抢占Claude Code禁用后的外溢市场,这也是通义千问加速模型迭代的原因之一。此次大会,Qwen- coder升级为Qwen3-coder,相比之前的版本推理速度更快,代码安全性也有提升。
包括上述编程模型在内,云栖大会召开的当日,通义千问家族一口气发布七款模型,旗舰模型Qwen3-Max为万亿参数,具备强大的编程(Coding)与工具调用能力。其性能超过GPT5、 Claude 的旗舰模型Opus4等,跻身全球前三。
目前通义千问系列模型已经实现从0.5B到超万亿的全尺寸覆盖,包含300多个大模型,覆盖全方位、全场景下的需求。因为开放策略和开发者支持,通义千问的社区已经有17万+衍生模型,全球下载量6亿+,跻身全球开源模型第一。
通义千问模型是赋能各行各业的大脑,与此同时,阿里旗下的其他业务也密集推出AI全新功能。自今年2月,阿里巴巴高举AI战略大旗后,集团内部各业务几乎都在“全员AI”,二十多万员工规模的大厂,一度陷入无AI不欢的竞赛中。
这种自上而下的倒逼创新,回归创业状态,试图剔除掉“大厂病”。
不过这次看到了不少变化,一些业务线的AI 产品已经从内部尝试中破土而出,成为集团战略上的新成果。比如今年5月上线的淘宝桌面版,9月24日,上线AI采购宝,针对办公用品、企业营销、员工福利等百种采购场景,通过AI技术帮助企业从亿级商品中快速精准找到所需采购用品。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因为AI的加持,我们今年在梳理淘宝网的时候,发现了许多之前未被注意的需求,比如企业采购,更喜欢桌面版应用,可以随时上传公司采购需求单,结合AI大模型的分析能力,可以按照性价比、用户评价、品质等多个维度,给出一份翔实的采购报告”。
另一个B2B电商平台1688,也在当天发布跨境电商AI智能体产品“遨虾”,启动内测。这是面向海外中小买家推出的跨境电商AI智能体。简单来说,海外买家发现一个热销商品后,可以借助这个AI 智能体,将具备相似款的货源迅速匹配,大大缩短了原来依赖人工比对的选品周期。
阿里系另一超级应用夸克也在当天发布全新AI创作平台“造点”。该平台集成AI生图与AI生视频两大核心能力,率先接入通义万相“Wan2.5”,成为国内首个支持音画同步视频生成的平台。
在生图方面,“造点”引入了全球领先的图像生成模型Midjourney V7。结合夸克自研技术,“造点”为用户提供了图像与视频兼备的一站式创作体验。
这意味着阿里的各大原生应用,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已经陆续推出各自应用场景里AI产品。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业务都能赶上趟。此次大会召开前,一度有声音传出吴泳铭将戴上夸克即将面世的AI眼镜演讲,可惜现场吴泳铭戴的依然是普通眼镜。
也不难理解,若吴泳铭戴上拥有提词器功能的AI眼镜,云栖大会上大模型的风头可能会被AI 眼镜抢走。
作为阿里十八罗汉,吴泳铭风格相对低调、务实,和各部门的关系都比较友好。担任一号位两年多以来,他不仅要饱和式投入AI,遵循“全局最优”的价值制定战略业务协同,而且还要平衡业务各方,减少组织熵增压力。
今年9月钉钉十周年发布会或许就是一个例证。发布会上,原定吴泳铭也会作为重磅嘉宾发表演讲,结果缺席了,发布会压轴的是钉钉创始人无招。
很少出面发表演讲的吴泳铭,作为集团一号位,有更全局的考量。在全量业务AI化的趋势下,阿里巴巴集团的资本叙事经历过去几年的低谷后,今年重新上扬了起来。
02
引领方向
相比去年云栖大会,阿里巴巴的股票上涨了86%,市值飙升到3.3万亿港币。今年春节以来,阿里的K线图形成四次渐进式爬坡。
资本对阿里巴巴重估背后,当然离不开阿里在阿里云等基础设施上的大幅推进。早在今年2月,阿里巴巴对外宣告,未来三年阿里投入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高达3800亿,这次云栖大会上,吴泳铭不仅重提3800亿,还表示未来会继续追加更大投入。
吴泳铭称,在未来人机协作的新方式下,每个家庭、工厂、公司,都会有众多的Agent和机器人24小时服务。这样也会加大对AI基础设施的需求,每个人可能需要使用100张GPU芯片。
大会当天,阿里巴巴股价上涨9.6%,市值上涨2000多亿人民币。资本的强劲表现背后,既有阿里AI战略的大背景,也有外界对阿里的AI叙事拐点的新认知。
站在一年一度的云栖大会上,吴泳铭提出了多个行业新论,试图在技术方向研判上,引领潮向。比如,他在大会上传播很广的一句话是:AGI不再是目标,而只是起点,未来应迈向能够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阶段。
过去整个AI行业几乎都把 AGI(通用人工智能)当成圣杯,一个终极目标。吴泳铭的表态,相当于把这个“圣杯”抬到更高的位置,变成更加难以企及的ASI(超级人工智能)。
所谓的ASI,是一个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系统,它不再满足于效率工具,而是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系统,将可能创造出一批“超级科学家”和"全栈超级工程师"。
吴泳铭还提出实现ASI三段论,认为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二阶段的开端——AI自主行动,辅助人,第三阶段是自我迭代,超越人。
这种技术哲学,代表着阿里高层对未来AI方向的认知,也是对阿里云的定位升级。
在成为推动“智能体自我进化”的平台背后,通义千问的目标是,在AI时代打造一个“Android”式的平台。
吴泳铭提出的模型即操作系统,正是阿里目前所要争取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早期,阿里巴巴曾押注手机操作系统——阿里云 OS(后更名 YunOS),后来因谷歌“非兼容版 Android”指责及生态压力,YunOS 手机业务逐渐萎缩,2017年团队转向物联网。
阿里因此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系统级入口,也错过了成为“中国版谷歌”的机会。现在看,阿里显然想要补上这一课。移动时代没能掌握的操作系统入口,这次要通过大模型来重建,YunOS 没能撬动的应用生态,这次要靠超级AI云打造新一代计算机。
从算力系统、基础设施,到模型迭代和应用落地,阿里云已经完成全栈AI 的部署。在这次云栖大会上,吴泳铭首次强调,阿里云要做“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在全球范围内,目前能提出同样目标并真正落地的,也只有谷歌。
如果移动互联网时代操作系统是“终端入口之战”,那么今天阿里下注的“全栈AI”就是新一轮入口之战,用阿里云+模型的基础设施,对抗过去15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谷歌“Android + Search”的生态基础设施。
就连对AI方向的研判上,阿里和谷歌也表现出某种相似性。Google DeepMind 今年3月曾披露过一个 “AGI六级路线图”,其中最高等级(Level 6)所描述的“超越人类智能”的目标,与吴泳铭提出的 ASI 第三阶段“自我迭代、超越人类”高度相似。
未来全球AI基础设施的竞逐赛上,阿里和谷歌几乎难以避免正面交锋。虽然在本次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并未直接标榜对标谷歌,但是从全栈AI服务商的定位,以及对开源模型路线的坚定,都在为下一代的AI基础设施竞争做铺垫。
撰文|培培
编辑|利群
来源:八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