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明明每天都在睡觉,还越睡越累?为什么年轻人也开始频繁按摩、贴膏药、练瑜伽来缓解僵硬?甚至有人不到三十岁,拍个片子发现颈椎已经出现了曲度变直的迹象?
你以为睡觉是放松,其实可能是你身体最危险的时刻。
不是危言耸听。每天八小时,甚至更多时间,你就那样定格在一个姿势里,脊柱被悄无声息地拉扯、压迫、变形。
你却毫无察觉。晨起的僵硬、落枕的习惯性反复、莫名其妙的肩颈酸痛,甚至坐久了就腰背发紧,真的只是“睡姿不太好”这么简单吗?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明明每天都在睡觉,还越睡越累?为什么年轻人也开始频繁按摩、贴膏药、练瑜伽来缓解僵硬?甚至有人不到三十岁,拍个片子发现颈椎已经出现了曲度变直的迹象?
问题,或许就在那个你最放松、最没戒心的时刻:睡觉的姿势。
侧睡?趴睡?仰睡?抱枕?不抱?枕头高一点还是低一点?你以为你选了个舒服的姿势,但对你的脊柱来说,它可能是个慢性折磨。
尤其是趴睡。很多人喜欢趴着睡,觉得像回到母体一样安全。但你知道吗,这种姿势就像是给脊柱施压的“慢性酷刑”。头必须转向一侧才能呼吸,颈部肌肉被迫长时间扭转,时间一长,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就会出问题。
而且趴着睡不仅是颈椎的灾难,对腰椎也是一种消耗。腹部被压迫,腰背部肌肉要努力支撑身体,久而久之,腰椎间盘的压力增大、负荷不均,隐患就这样悄悄埋下。
有人会说,我不趴睡啊,我就是侧着睡的。那你有没有注意到,你是不是总是偏向一侧?是不是喜欢把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或夹着被子?看似“习惯性”的动作,其实正在让你的脊柱侧弯风险不断升高。
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阶段,如果长期侧睡偏向一侧,甚至会影响正在发育的脊柱结构。侧弯一旦形成,想要纠正就远不是换个姿势这么简单。
仰睡听起来好像是最“标准”的姿势。但问题是,很多人仰睡时头枕太高,甚至喜欢垫两个枕头,以为这样能“护颈”。颈椎前倾的角度被人为加大,长久下来,不仅容易引发颈部肌肉疲劳,还可能造成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真正对脊柱“友好”的睡姿,是保证脊柱从头到尾都处于自然中立位。什么意思?就是说,你的脊椎就像是一条柔韧的直线,从头部一直延伸到尾骨,中间没有过度弯曲、扭转或者侧倾。
但做到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大多数人根本意识不到,平时的“感觉舒适”不等于“结构健康”。
比如说,很多人枕头太高,导致颈椎过屈,早上起来头晕眼花、脖子僵硬。还有人喜欢在睡前刷手机,头枕在床头,脖子弯成一个大“C”,这种姿势哪怕只维持十分钟,对颈部神经的压迫也是实打实的伤害。
更糟的是,有些人已经习惯了错误的姿势,哪怕被提醒,也改不掉。因为大脑已经把这种姿势“默认”为放松状态,一旦换姿势,反而觉得不适应。
这种姿势依赖,就像吃惯了重口味,再吃清淡就觉得没味道。但你知道吗,脊柱变形就是在这种“舒服”的习惯中,一点点积攒出来的。
很多年轻人,白天坐办公室时就已经在“压榨”脊柱了。久坐、低头、含胸、前倾……一个个动作就像在脊柱上打结。晚上本来是脊柱修复的时间,但如果睡觉时还不给它一个好姿势,它就没机会恢复,反而越睡越累,越睡越僵。
脊柱健康不是老年人的问题,它是从你年轻的时候一点点积累出来的。你三十岁时的腰椎间盘突出、四十岁时的颈椎病、五十岁时的驼背,可能都跟你二十岁时那几年习惯趴睡有关。
更别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晚睡、熬夜、睡眠不足,身体本就处于亚健康状态。错误的睡姿更是雪上加霜。你以为你是在休息,其实你的脊柱正在加班。
那到底应该怎么睡?
枕头的高度要合适。仰睡时,枕头要刚好填满颈部的曲线,不高不低,让颈椎处于自然状态。侧睡时,枕头要能支撑到头与肩之间的空隙,确保脊柱对称。太高或太低都会造成肌肉紧张。
床垫不宜太软也不宜太硬。太软会让身体陷进去,脊柱弯曲;太硬又会压迫骨突点,影响血液循环。选择中等硬度、能提供一定支撑力又具备弹性的床垫,对脊柱对齐最有帮助。
还有一点,尽量避免趴睡。如果真的改不掉,可以在腹部下垫一个小枕头,减少对腰部肌肉的压力。但最好的方式,还是逐步调整姿势,训练自己进入仰睡或平衡侧睡的习惯。
改变习惯需要时间。就像你不可能一天改掉驼背,也不可能一夜之间调整好睡姿。但只要意识到问题,慢慢改,总比等到椎间盘突出再来后悔强。
别再以为“姿势不重要”,别再觉得“反正我睡得着就行”。肌肉拉伤、神经卡压、脊柱退化,不是突然发生的,是你每个夜晚一点点“睡”出来的。
如果你已经有了晨起落枕、脖子僵硬、腰酸背痛等问题,那就别再拖延。那些看似“偶尔”的不适,其实是你身体在发出警告。
你可能花了很多钱买护腰、买颈椎枕、做按摩理疗,但如果不从睡姿这个源头改起,就像在漏水的屋顶下摆盆接水,治标不治本。
真正的健康,不是靠补救,而是靠预防。别等到一觉醒来,发现身体已经悄悄“变形”。
你每晚的睡姿,正在悄悄决定你未来的体态和脊柱功能。别再“随便躺躺”,从今晚开始,躺得讲究一点吧。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健康管理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睡眠卫生指南》.2020.
[3]中国康复医学会.《睡眠姿势与脊柱健康研究综述》.中华康复医学杂志,2022,37(6):345-352.
来源:药师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