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存储芯片市场迎来新一轮涨价潮。三星、美光、闪迪等国际巨头相继宣布调价10%-30%,其中美光更是暂停报价并计划大幅提价。这一轮涨价由供需两端共同驱动:供给端原厂减产策略见效,需求端AI服务器、智能汽车等新兴领域爆发式增长。
全球存储芯片巨头纷纷提价,三星、美光等厂商涨幅高达30%,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A股存储芯片板块迎来布局良机。
近期,存储芯片市场迎来新一轮涨价潮。三星、美光、闪迪等国际巨头相继宣布调价10%-30%,其中美光更是暂停报价并计划大幅提价。这一轮涨价由供需两端共同驱动:供给端原厂减产策略见效,需求端AI服务器、智能汽车等新兴领域爆发式增长。
随着三季度电子行业传统旺季来临,存储芯片板块表现强劲。数据显示,存储器板块单日主力资金净流入达42.9亿元,江波龙等个股涨幅超过16%。行业景气度的持续提升,为A股存储芯片企业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01 行业现状:全面涨价潮来袭,供需格局逆转
国际巨头领涨,幅度超预期
本轮存储芯片涨价潮始于2025年初,三大国际巨头纷纷调价。闪迪率先宣布所有渠道和消费者产品价格上调10%以上;美光跟进,暂停报价后计划提价20%-30%;三星也上调DRAM产品价格,其中DDR4上调20%,DDR5上调约5%。
涨价幅度和速度均超出市场预期。此前业内普遍预估存储芯片价格在6月或7月启动上涨,但实际提前到来且幅度更大。尤其是汽车电子存储产品涨幅高达70%,凸显高端存储芯片供需紧张局面。
供需关系根本性改善
供给端收缩是涨价的重要推手。主要存储芯片厂商在过去1-2年下行周期中实施严格减产。三星将NAND Flash产量削减15%-20%,美光将NAND Flash闪存产量减少30%。同时,巨头们将产能从传统产品转向DDR5、HBM等高端产品,导致DDR4等传统产品供应紧张。
需求端爆发同样关键。AI服务器对存储需求是传统服务器的8-10倍,智能汽车、物联网等新兴领域也带来指数级增长。供需共振下,存储芯片市场从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
02 涨价逻辑:三大驱动因素支撑行业高景气度
因素一:AI革命催生存储新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正在重塑存储芯片需求结构。训练大型AI模型需要"喂给"数以PB计的互联网数据(1PB=1000TB),这一过程需要存储系统具备海量容量和极高读写速度。
AI推理阶段同样对存储提出高要求。当模型投入使用(如ChatGPT回答问题时),需要瞬时调用庞大的模型参数(千亿级甚至万亿级)和对话历史,对存储的低延迟和高并发能力提出极致要求。
AI服务器存储需求远超传统服务器。普通服务器可能仅需要几十GB到几百GB的存储,而一台AI服务器可能需要数TB甚至更多。这种需求质变推动存储芯片市场空间大幅扩张。
因素二:技术迭代加速高端产品渗透
存储芯片技术正处快速升级周期。DDR5内存接口芯片逐步取代DDR4,HBM(高带宽存储器)等新型存储技术加速普及。这些技术升级不仅提升性能,也提高单品价值和毛利率。
以HBM为例,其价格是传统存储芯片的数倍,且技术壁垒极高。随着AI训练和推理需求增长,HBM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相关企业受益明显。
DDR5渗透率快速提升。据行业预测,2025年全球服务器DDR5模组渗透率将达85%,服务器内存条出货量预计为1.84亿根,2030年有望增长至3.07亿根。这一技术迭代浪潮为产业链企业带来巨大机遇。
因素三:国产替代加速进行时
地缘政治因素推动国产存储芯片替代进程。近年来,国内存储芯片企业在技术突破和产能建设上取得显著进展。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国内龙头持续扩产,技术水准逐步接近国际第一梯队。
国产化率持续提升。据统计,长江存储在NAND Flash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约6%提升至2024年的9%,预计2025年底有望升至10%。长鑫存储的DRAM出货量2024年同比增长55%,全球市场份额突破5%。
国产替代不仅发生在存储芯片本身,还延伸至全产业链。从设计、制造到封测、模组,国内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构建起自主可控的存储芯片产业生态。
03 核心标的:五家龙头企业各具优势
兆易创新:存储芯片设计龙头
兆易创新是国内存储芯片设计领域领军者,在NOR Flash产品上全球市场份额位居前三,国内排名第一。公司业务涵盖NOR Flash、DRAM和MCU三大主线,平台化布局优势明显。
公司车规级存储芯片进入比亚迪、理想等供应链,2025年车规级存储营收预计增长40%。自研的19nm DDR4芯片已量产,成本较美光低30%,国产替代优势显著。
作为最纯正的存储设计标的,兆易创新将直接受益于NOR Flash和利基型DRAM价格上涨,业绩弹性较大。
澜起科技:内存接口芯片龙头
澜起科技是全球DDR5内存接口芯片技术领先企业,市占率超过40%。公司是DDR5内存接口芯片国际标准的牵头制定者,技术壁垒极高。
作为三家内存接口芯片供应商中唯一的中国企业,澜起科技是英伟达、AMD等AI服务器头部厂商的核心供应商,直接受益于AI算力需求爆发。
随着DDR5渗透率提升,公司内存接口芯片及模组配套芯片需求增长,毛利率高达62%,盈利能力强劲。
北京君正:车载存储芯片领军者
北京君正通过收购北京矽成(ISSI)成为国内车载存储芯片龙头,车规级DRAM产品全球市场份额达19%。公司产品已适配特斯拉FSD平台,在智能驾驶领域占据关键位置。
汽车智能化大幅提升存储芯片需求。传统汽车存储芯片价值量仅20-30美元,而智能汽车可达200-300美元。北京君正作为车载存储龙头,将充分受益于这一趋势。
公司车载存储收入占比达65%,业务壁垒高,客户认证周期长,一旦进入供应链难以被替代。
佰维存储:存储模组全链条布局
佰维存储具备"芯片设计+封测+模组"全链条布局,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NAND Flash、DRAM存储器研发制造的企业。公司产品覆盖消费电子、数据中心、智能汽车等多领域。
在AI端侧存储领域,佰维存储产品覆盖AI手机、AI PC、具身智能等多场景。ePOP封装独家供货Apple Watch,技术实力获得国际大厂认可。
公司针对数据中心开发的系统启动盘SS321系列产品已实现批量应用,在企业级存储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聚辰股份: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聚辰股份是全球领先的EEPROM芯片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内存模组、汽车电子等领域。作为存储芯片的"配套王者",公司受益于存储芯片全行业景气度提升。
在存储器板块成分股中,聚辰股份连续3天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市场关注度较高。公司产品在汽车电子、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应用广泛,增长潜力可观。
随着存储芯片技术升级和容量扩大,对配套EEPROM芯片的需求也同步增长,聚辰股份凭借技术优势有望持续受益。
04 投资逻辑:周期与成长双轮驱动
周期反转确定性高
存储芯片行业具有强周期性特征,当前正处于从底部向上反转阶段。历史经验表明,存储芯片价格是行业景气的先行指标,巨头集体提价表明对后续市场需求乐观。
此轮周期与以往不同,复苏由"供给侧巨头自律"和"需求侧AI革命"双轮驱动,复苏力度和持续性可能更强。随着价格进入上行通道,龙头企业毛利率有望提升15-20个百分点。
从库存角度看,经过数个季度主动去库存,行业库存水平已回归健康,正从"去库存"阶段进入"补库存"阶段,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
成长空间巨大
AI、智能汽车等新兴应用为存储芯片行业带来成长属性。据华为《智能世界2035》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存储芯片的需求将增长500倍。这一预测虽显激进,但指明了行业长期发展方向。
单台AI服务器存储容量是传统服务器的8-10倍,智能汽车对存储需求也呈指数级增长。这些结构性变化使存储芯片行业摆脱单纯周期性波动,进入成长新阶段。
中国存储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有望从不足5%提升至12%,国产替代加速为国内企业提供额外增长动力。
05 风险提示:理性看待投资机会
行业周期性风险
存储芯片行业波动性较大,价格涨跌周期交替出现。当前涨价潮可能刺激产能扩张,导致未来供需关系再度失衡。投资者需密切关注行业供需变化,避免盲目追高。
技术迭代风险也不容忽视。HBM4等新一代技术研发若不及预期,可能影响相关企业竞争力。同时,存储芯片技术更新迅速,企业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优势。
地缘政治风险
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可能影响存储芯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部分国家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限制政策,可能对行业短期发展带来挑战。
然而,地缘政治风险也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国内存储芯片企业在政策支持下,正加快技术突破和产能建设,长期来看有利于产业自主可控。
市场风险
存储芯片概念股股价波动较大,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资产。尽管行业景气度提升,但个股涨幅已较大,短期回调风险存在。
建议投资者关注企业基本面,选择技术壁垒高、盈利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并适当分散投资,降低单一标的风险。
存储芯片行业正迎来周期反转与AI驱动的双重利好,A股相关企业有望在这一轮行业景气周期中脱颖而出。随着国产替代加速和技术突破,中国存储芯片产业竞争力将不断提升。
然而,投资者需保持理性,认识到行业周期性特点和潜在风险,基于企业基本面和长期价值进行投资决策。在科技变革的大时代,存储芯片作为数字经济核心基础设施,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但短期波动难以避免。
在潮流之巅挖掘价值,于周期波动中把握时机,才是投资存储芯片领域的正确姿势。您对存储芯片板块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为个人观点,内容与涉及标的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作推荐,投资者据此买卖,风险自担!】
来源:清风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