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66天后的2023年8月29日,搭载国产化替代的13000个零部件包括7纳米海思麒麟9000S成功了,这是华为高端芯片全产业链0-1的突破。
2023年8月中国高端芯片顶天立地已成了,未来3年铺天盖地
•2023年8月中国高端芯片0-1突破,顶天立地已成了,未来3年大规模上量则铺天盖地
2019年5月15日,特朗普总统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欲杀死华为。
华为以建成世界第二选择回应川建国的神助攻。
1566天后的2023年8月29日,搭载国产化替代的13000个零部件包括7纳米海思麒麟9000S成功了,这是华为高端芯片全产业链0-1的突破。
1789天后,鸿蒙操作系统又成功了。
随着徐直军官宣昇腾超节点+集群将领先英伟达AI。
随着余承东领3岁半的鸿蒙智行干掉中国豪华车Top 4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成为中国市场第一豪华品牌,高端昇腾和麒麟芯片及鸿蒙是鸿蒙智行用AI上车,造L3、L4智能汽车的关键。
余承东距离完胜全球BBA T还需要3-4年时间。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中国芯片产量已达3429.1亿颗,同比增长8.8%,其中8月份单月产量达425亿颗,同比增长3.2%。这一数字背后,是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壮阔图景,标志着中国高端芯片已然"顶天立地",正朝着未来三年"铺天盖地"的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未来3年,搭载华为ADS的L3、L4智能汽车保有量早已超过千万辆,车规级海量芯片需求。
海思、中芯国际高端芯片铺天盖地。
•中国芯片产量突破背后的产业巨变
中国芯片产业正在经历历史性转变。曾经,中国芯片市场高度依赖外部供应,而如今,国产芯片不仅满足了国内工业生产所需,更有大量基于成熟工艺的芯片产品走向海外市场。这一转变既源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倒逼,也得益于国内企业持之以恒的技术攻坚。
中芯国际的崛起尤为引人注目。根据TrendForce发布的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中芯国际营收已达22.09亿美元,跃居全球芯片代工行业第三位,仅次于拥有EUV光刻设备的三星和台积电。这一成绩对于一家曾经不被看好的中国企业来说,堪称奇迹。
中芯国际用国产DUV跑通了5纳米,5纳米麒麟9030是全产业链,是技工贸;什么所谓高通又首发,是贸工技组装为主。
•从被忽视到被敬畏的逆袭之路
回顾历史,华为和苹果是台积电前两大客户。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断言,全球范围内能对台积电构成威胁的只有英特尔和三星。当时的中芯国际,甚至未能进入台积电的"竞争对手名单"。
然而,局势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台积电近两年突然加快南京厂产能建设,这一举动被业界解读为对中芯国际快速崛起的直接回应。中国芯片代工企业的追赶速度,已让全球行业巨头感到压力。
•高端芯片"顶天立地"已成现实
经过多年积累,中国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均已取得突破。华为海思的设计能力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暨2019和2020年昇腾910和麒麟9000两颗芯片完胜英伟达AI、苹果和高通。
中芯国际在成熟工艺领域的规模优势日益巩固,而在先进制程方面的研发也在加速推进。
当前,中国芯片产业已实现"顶天立地"的阶段性目标:一方面在特定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一方面构建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技术基础。这一成就为未来三年的"铺天盖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三年:"铺天盖地"的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中国芯片产业将呈现"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
技术突破将加速推进。随着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中国在EUV光刻、先进封装等关键领域的突破只是时间问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将进一步优化,突破技术瓶颈的效率将显著提高。
产业链协同效应将全面显现。从材料、设备到设计、制造,中国已构建了相对完整的芯片产业链。未来三年,各环节的协同效应将充分释放,形成强大的系统竞争力。
市场应用将深度拓展。随着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的发展,芯片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将为芯片企业提供独特的应用场景和创新动力。
全球合作将打开新局面。中国芯片产业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全球半导体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中芯国际的成功所证明的那样,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
中国芯片产业已走过最艰难的时期,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顶天立地已成,铺天盖地可期!
未来三年,中国芯片产业将为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遥遥领先的M9和M60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