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外交:李少青的艺术人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7 09:39 1

摘要:李少青 1964年4月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李铎书法艺术研究专委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旅游分会原名誉会长。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波黑使馆政务参赞和临时代办、外交部离

李少青 1964年4月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李铎书法艺术研究专委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旅游分会原名誉会长。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波黑使馆政务参赞和临时代办、外交部离退休干部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外交部书画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兼老书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外交部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三月三书社顾问、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艺术研究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会员、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理事会会员、华夏文化促进会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北京泰龙书画院名誉院长、国家民族画院顾问等。自幼喜爱书画,6岁时在父亲李铎先生指导下临习欧体楷书,继而研习行书、草书、榜书,遍览古今书法名家碑帖及作品,尤喜王铎和李铎书体。多年来笔耕不辍,师古创新,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并获奖,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钓鱼台国宾馆、京西宾馆、驻外使领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华慈善总会、北京市档案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并被刻碑刻匾于北京百望山森林公园碑林、北京报国寺、北京八大处公园、北京检察博物馆等。

笔墨外交:李少青的艺术人生

在当今艺术与外交的舞台上,李少青以其独特的艺术人生,成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法家,更是一位将书法艺术与外交事业完美结合的“文化使者”。他的艺术人生,是一部跨越国界、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传奇。

《敦煌映像 丝路丹青》138x69cm 2025

一、家学渊源:书法的启蒙与传承

李少青1964年出生于北京,他的艺术之路从童年时期便已铺就。他的父亲是中国书法界泰斗李铎先生,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李少青6岁便开始学习书法。在那个充满墨香的家庭环境中,他临摹欧体楷书,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在父亲的指导下,他不仅学习了书法的技巧,更培养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少年时代的他,已经将王铎、米芾的行草笔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展现出非凡的天赋。进入北京大学后,他成为北大书法社的积极分子,开始参加中外书法交流活动,这为他日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福》69x69cm 2025

二、外交生涯:书法与外交的融合之旅

1986年,李少青从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随后进入新华社国际部,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曾在埃及和黎巴嫩任记者和编辑。1994年,他转入外交系统,先后派驻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温哥华、波黑等国使领馆,历任秘书、领事、政务参赞、临时代办等职。在外交工作的繁忙之余,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毛笔。无论走到哪里,他的行李箱里都放着毛笔和字帖。在炮火中的贝鲁特、多瑙河畔的萨拉热窝,他都曾现场挥毫泼墨,教洋人写“和”字;在温哥华的华人春节庙会上,他也积极参与书法活动,传播中国书法文化。他的书法作品不仅装点了驻外使馆的客厅和走廊,更成为他与各国友人交流的重要媒介。他用书法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文化,让世界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无极》138x69cm 2025

三、艺术风格:书卷气与“外交范”的完美结合

李少青的书法风格独具一格,既有书卷气,又有“外交范”。北京大学教授评价他的书法:“李铎是军人,字里充满阳刚;李少青是外交官,作品有全球视野,呈绵里藏针、柔中带刚之貌。”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兼写楷、隶、榜书,取法“二王”、怀素、王铎,又参父亲李铎“钢筋铁线”般的中锋绞转,形成了流美而挺拔的线条。他的结字疏朗通透,行距开阔,契合现代展厅与外交场合“远观得体、近看有味”的需要。他的作品诗、书一体,常自作诗词或录中外名篇,书卷气与“外交辞令”式的雅致并存。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更体现了他作为外交官的视野和胸怀。

《故乡的记忆》138x35cm 2024

四、艺术成就:从国宾馆到世界舞台

李少青的艺术成就斐然。他的作品被中国人民外交学会、钓鱼台国宾馆、驻外使领馆、抗战纪念馆等数十家机构收藏。2012年,他的八尺巨制《丹青歌盛世 翰墨颂千秋》登上《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同年,他为阿尔及利亚“中阿友谊园”题写匾额《思源亭》。他还连续策划和参与了“李铎作品回乡展”“与祖国同行十人展”“福韵六和展”等大型活动,推动书法走进家乡、机关、社区和国际舞台。他担任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李铎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等职务,积极推动“书法进机关、书法走世界”。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赞誉,更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书香中国 秦篆风华》138x69cm 2025

五、艺术理念:临—立—变—创的深入探索之路

李少青始终坚守父亲李铎先生“临—立—变—创”的艺术理念。他深入古典,以“二王”、王铎、李铎为主线,不断临摹学习;他确立个人“外交官视角”的审美坐标,将书法艺术与外交事业相结合;他在行草中融入简牍、写经甚至西方抽象构成,不断探索创新;他用书法讲述中国故事,为重大外交、公益事件创作“时代榜书”。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诠释。

《中国书画 翰墨丹青》178x96cm 2025

六、人生格言:书法是“不带翻译的中国声音”

李少青常说:“在世界众多文字里,只有汉字书写成为艺术。它不需要翻译,就能让不同肤色的人感受到中国人的胸襟与情怀。”他始终将书法视为“不带翻译的中国声音”,用书法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退休后,他依然保持着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他每天坚持临帖悟帖、书法创作、研读诗文,时而书写自作诗,并经常应邀参加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他的《浅论中华和合文明与书法的中和之美》等学术论文刊登于北京大学中华文化论坛论文集和中国书法报,合译著作《领导智商》等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印刷。李少青的代表性艺术主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否则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至于对书法艺术未来的期待,他表示希望看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喜欢中国的书法艺术,并通过中国书法这个独特的窗口,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

《守拙》138x69cm 2025

七、结语:笔墨外交,书写中国故事

李少青的艺术人生,是一场跨越艺术与外交的旅程。他以笔为舟,渡向艺术与外交的彼岸,用书法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更体现了他作为外交官的视野和胸怀。他的艺术理念和人生格言,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书法艺术,用书法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李少青的艺术人生,是一部用笔墨书写的历史,也是一部用书法传播的中国故事。

《观云》138x69cm 2019

《大道参天地 良德正清风》138x69cm 2025

《圣德施恩涤雨露 神威乘泽仰云霓》

(为北京八大处五处古刹龙王堂题写对联) 178x96cm 2018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138x69cm 2021

《静如蛰虎 动若飞龙》138x69cm 2024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138x69cm 2024

《卜算子·青泉》

李少青(北京)

甘澍润清明,幽谷青泉静。

雨过天晴雁复来,荡漾湖中影。

梦里唤家严,却恨无人应。

日落西峰不肯归,野草山林冷。

《杜甫·阙题》138x69cm 2024

《启功先生诗一首》(壬寅夏,少青敬书)178x96cm 2022

《古诗一首》(澄漪亭)138x69cm 2024

《李贺日出行诗句》138x69cm 2024

《京韵吟中轴 翰墨诵华章》138x69cm 2022

《长风破浪 江柳如烟》138x69cm 2024

《叠翠流金 秋水长天》138x69cm 2024

《哪吒闹海 凤凰涅槃》100x50cm 2025

《于谦•石灰吟》138x69cm 2025

《丹青铸魂 山河永铭》138x69cm 2025

《悬壶济世 妙手回春》178x96cm 2025

《北京检察博物馆》138x35cm 2024

《古柏参天经岁月 高墙立地历沧桑》(李少青联并书)138x69cm 2025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46x36cm 2023

《春融华夏 福满神州》138x69cm 2015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138x69cm 2024

《烟波鸥世界 霜露鹤精神》138x69cm 2024

来源:墨真传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