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纠结于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每天都是成长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7 06:55 1

摘要:或者,更进一步说,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我们每天都经历从早到晚,从身体觉醒、体能充沛到逐渐疲惫的循环往复。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1334/1400 天

你好,我是陆不弃。

这个周末调休一天,明天还要上班。

周六一天的休息时间,对于职场人来说,属实有点紧凑了。

不过还好,毕竟不是常态,长期单休确实太累。

诶,这么想的时候,突然觉得好像哪里不对。

累不累跟休息一天还是两天关系大吗?

应该是有关系,但轻松还是劳累的状态,不是时长决定的。

或者,更进一步说,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我们每天都经历从早到晚,从身体觉醒、体能充沛到逐渐疲惫的循环往复。

体能和状态自然是存在一个从低到高再回到低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用什么状态去做,才直接影响了个人体感。

能不能高效做事,能不能高效休息,才是影响身体感受的关键。

而不是今天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是周六还是周日。

所以,别被工作或休息误导,很多时候,工作日不见得多累,休息日也可能打开方式不对,搞的自己很疲惫。

当我们把时间跨度从一周变成一天,就会发现自己的体能、精力,犹如潮汐一般起伏,不同时段不同状态,背后是有规律可循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力曲线。

就拿我自己来说,这几年早起读书写作,生活作息已经调整成晨型,早上起床后四五个小时内,状态是越来越好的。

这个时候体能正往上走,大脑越来越清醒,特别适合做一些烧脑的工作,所以基本都是把写作安排在这个时段。

临近中午,开始疲惫,而且是起床越早,这个疲惫节点来得越早,需要吃饭、午休补充能量,哪怕吃很少,午休10分钟,甚至于不吃饭也要先午休打个盹儿。

下午的时候,基本是一两点到五六点,还有四个小时左右时间,精力和状态良好,能集中时间精力做事情。

后面的精力曲线,基本就是一路下行,晚上强打精神去做用脑子的事情,充其量不过有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

然后就要早早睡觉休息,熬夜是真的熬不动了。

这么梳理一遍,发现周末休息一天容易累,是一个伪概念,是大脑偷懒,抛出来误导自己的想法。

每天的模式都是相近的,时间就那么多,精力就那么多,用来做什么、怎么做,重点在于自己如何调配,而不在于是周几。

如果周末拓展成周五到周日,没有好好休息,那也会给自己整得很累。

累不累,别用工作日休息日去框定,要结合自己精力状态及分配来看。

况且,年纪渐长,更加懂得,周末是否休息,休息一天还是两天,不再那么重要,也不会那么纠结。

现在更加关注的是,周末的时间,能不能自己说了算,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爱做的事,做有积累的事,做有意义的事。

难得两天或一天的周末,用来锻炼身体,用来陪伴家人,用来读书写作,用来外出散心,不同时段做好区分,轻松、惬意又高效,如此才是周末时间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果用周末大把时间用来刷视频、玩游戏、看直播,实在是低效无谓的浪费,想想都心疼不已。

说到这儿,想起来之前从某篇公众号文章里看到,罗振宇老师直播写作时候对于网友留言提问的“周末还要工作累不累”,他回复说到了自己这个年纪,已经不在乎周末能不能休息、休息几天,只想好好做事。

没错儿,不用休息日作为犯懒的借口,更不因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区别对待,搞清楚自己的状态起伏模式,每天都用好的状态去做正确的事、有意义的事,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负责。

不被工作日还是休息日的划分限制思路,找到自己的内在规律,调整生活作息,实现劳逸结合,把有限的时间、宝贵的精力,都用来成长,那么每天都能是成长日。

好的,简单聊这些,如果有启发,欢迎点赞评论转发。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