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段源自湖南娄底的视频在网络上悄然传播,很快掀起不小的讨论热潮。视频的拍摄地点,被不少当地网友指出是涟源市某商场外的广场,画面里的场景算不上复杂,却因为一个特殊细节,让看过的人大多忍不住停下脚步发表看法。
最近,一段源自湖南娄底的视频在网络上悄然传播,很快掀起不小的讨论热潮。视频的拍摄地点,被不少当地网友指出是涟源市某商场外的广场,画面里的场景算不上复杂,却因为一个特殊细节,让看过的人大多忍不住停下脚步发表看法。
9月25日,一位IP地址显示为湖南的网友将这段视频发布到网上。镜头中,一名穿黑色衣服的男子站在商场的户外区域,脸部被涂满了黑色的不明物质,原本干净的胸前,被人贴上了一张醒目的纸板,上面用粗体字写着“强奸犯”三个字。更引人注意的是,男子的腰部还拴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被旁边一名男子紧紧抓在手里,像是在“牵引”着他。周围站着不少人,几乎人人都举着手机,镜头齐刷刷对准黑衣男子,有人脸上带着笑意,显然是在记录眼前的“热闹”。
这段视频刚流出时,有网友猜测这是当地某种特殊习俗,甚至有人留言称“有了小孩当了父亲,会被大家戏弄,是一种庆祝方式”。但随着讨论范围扩大,更多当地网友站出来否认,称从未见过这样的“习俗”。随后,有媒体联系当地相关部门核实情况,得到的回应也明确推翻了“习俗”的说法——视频中的男子,其实是因为家里儿子过周岁生日,被朋友以“戏弄取乐”的方式庆祝,并非涉及任何违法犯罪行为。当地部门负责人在回应中还特别强调,“这不是什么好的文明习气,传递的也不是正确的价值观,肯定是要抵制的”,同时透露,相关部门已经针对此事展开跟进,正在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处理。
视频下方的评论区,很快成了不同观点碰撞的“战场”。反对的声音最为直接,有网友毫不客气地留言“恶俗”,认为拿“强奸犯”这种涉及严重违法和人格侮辱的词汇当“玩笑”,不管出发点是不是庆祝,都已经踩过了道德底线,“就算是朋友间的热闹,也该有分寸,这种方式只会让人觉得尴尬又不适”。还有网友态度坚决,写下“取缔这样的陋习!!”“恶习”“丢人现眼”等评论,觉得这种行为不仅丢了当事人的脸,也让旁观者看着别扭,“庆祝孩子周岁是喜事,用这种低俗的方式,反而把好事办坏了”。更有网友直言“太恶俗了”,认为这种所谓的“玩笑”,本质上是对他人尊严的不尊重,不应该被默许。
也有部分网友持不同意见,觉得外界没必要过度干涉。有人说“当事人自得其乐都没说什么!多管闲事”,认为只要当事人不反对,朋友间的互动就属于私人范畴,外人没必要指手画脚。还有网友附和道“管太宽,该管的不管”,觉得相关部门不该把精力放在这种“小事”上,应该去关注更重要的事。甚至有网友从乡土社交的角度留言,“在老家不这样恶俗,不叫这总那总,这领导那领导,那些人就会七嘴八舌的说装清高”,似乎在解释这种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无奈——有时候为了融入身边的圈子,不得不接受一些并不认同的“热闹”方式,避免被人说“不合群”。
除此之外,还有些网友的评论带着复杂情绪。有人调侃“牌子缺少大红❌”,看似玩笑的语气里,藏着对这种行为缺乏分寸感的不满;也有人留下“吃饱了撑的”,觉得这种既无意义又容易引发争议的行为,纯粹是浪费时间;更有情绪稍显激动的网友说“现在的人以为世界大好过了。吃了饭不得消。要搞着他牢改一个月”,虽然用词有些极端,却也反映出对这种低俗行为的强烈排斥。当然,也有少数网友态度模糊,只是简单转发视频,或者留下“牛逼”这样的感叹,没有明确表达支持或反对,但从整体评论趋势来看,反对和批评的声音始终占据多数。
客观来看,朋友为庆祝孩子周岁组织活动,初衷或许是出于善意的热闹和祝福,但选择的方式显然存在严重不妥。“强奸犯”作为与违法犯罪直接挂钩的词汇,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和侮辱性,将其用在普通人身上并公开示众,即便当事人当时没有明确反抗,也可能在潜移默化中造成心理伤害,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在公共场合传播后,容易模糊是非边界,让更多人误以为“拿敏感词汇开玩笑没关系”,尤其是对辨别能力较弱的未成年人,可能会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引导。当地相关部门选择跟进调查,并非“多管闲事”,而是对公共文明和公序良俗的必要维护。真正的庆祝,从来不需要靠低俗玩笑博眼球,也不需要以牺牲他人尊严为代价,只有建立在尊重和文明基础上的祝福,才能让“喜事”真正成为值得铭记的美好回忆。
来源:湖北台案件经典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