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播种和收获根本不在一个季节,中间隔着段看不见、摸得着的黑暗隧道,叫‘距离’。”把这句话写在便利贴上的,是三个月前还考全班倒数第三的周启航。可今年中考,他拿了630分,稳稳挤入市重点。有人追着问秘诀,他挠挠头笑:“我妈先信了这句话,我才敢信自己能行。”
“播种和收获根本不在一个季节,中间隔着段看不见、摸得着的黑暗隧道,叫‘距离’。”把这句话写在便利贴上的,是三个月前还考全班倒数第三的周启航。可今年中考,他拿了630分,稳稳挤入市重点。有人追着问秘诀,他挠挠头笑:“我妈先信了这句话,我才敢信自己能行。”
先“播种”:把羞辱埋进土里当种子
初二那年,班主任在班里点着他的名说:“周启航,你要是能考上高中,我手板心煎鱼给你吃!”全班哄堂大笑,他攥着拳头红了脸,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摔就吼:“我不读了!”
启航妈妈没骂他,也没劝,就递过来一本捡来的旧《林肯传》,里面有句话被铅笔划得亮亮的:“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她坐在他旁边说:“你们班主任今天把话撂这儿了,咱们就把这话当种子埋了,看看最后能结出啥果。”
再“熬距离”:努力当水浇,情绪当草拔
从那天起,家里多了两块“记事儿的地儿”。
一块在厨房门后,是启航妈妈钉的“进步尺”。每周六晚上,她都让启航自己填:这周哪科最拉胯?比上周多考了几分?哪怕只多1分,她也乐呵呵地贴颗星星。启航第一次只多3分,耷拉着脑袋嫌少,启航妈妈却端着水杯跟他碰了碰:“星星再小,也是亮的。”
另一块在阳台,是他俩约定的“冷静角”。谁先闹脾气、摔脸子,谁就去给花浇20分钟水。启航一开始摔过门、跟妈妈顶过嘴,最后都乖乖去给绿萝擦叶子。后来他跟妈妈说:“擦叶子的时候,心里那股火好像也被抹掉了。”
终“收获”:比成绩甜的,是长出“自己往前跑的劲儿”
初三一模,启航冲到年级80名,离“重点线”还差口气。他耷拉着肩膀没精神,启航妈妈没提分数,只问:“你跟初二的自己比,往前挪了多少?”启航算完说:“120名。”她笑着拍他胳膊:“这就是收获,只不过还没熟透呢。”
中考成绩出来那天,启航超常发挥。他把分数条往妈妈手里一塞,故意逗她:“妈,这下能煎鱼给老师吃了吧!”启航妈妈没接话,拉着他回了母校,把分数条折成纸飞机,从四楼轻轻扔了下去:“收获不是用来打脸的,是要告诉你——那段黑隧道,咱们走完了。”
现在,启航把初一那张“全班倒数第三”的试卷塑封好,挂在书桌旁,旁边用黑笔写着一行字:
“播种时,我像傻子;收获时,笑话我的人还在原地讲笑话。”——作者:我自己。
来源:幽默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