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视角揭秘“苏联解体”的历史真相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08:46 1

摘要:1991年圣诞节这天,傍晚时分,夜幕降临,莫斯科红场上的游客们、向列宁墓行进的仪仗队士兵们,还有克里姆林宫的一石一瓦,都见证了参议院大楼上苏联红旗的缓缓降落,这也意味着苏联政府——国际社会主义的代言人下台了。

▲戈尔巴乔夫的辞职演说结束

1991年圣诞节这天,傍晚时分,夜幕降临,莫斯科红场上的游客们、向列宁墓行进的仪仗队士兵们,还有克里姆林宫的一石一瓦,都见证了参议院大楼上苏联红旗的缓缓降落,这也意味着苏联政府——国际社会主义的代言人下台了。

当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实况转播了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辞职演说,这是苏联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总统,因为苏联不复存在了。通过电视,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都观看了这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圣诞夜。戈尔巴乔夫在发表了辞职演说之后,盖上了演说稿,也标志着历史翻过了苏联这一页。

33年前的苏联解体,直接促成今日的世界格局,和所有国家都息息相关,遑论其邻国。而今天俄罗斯的走向,亦决定着明日的世界面相。了解苏联解体,不仅仅是“看世界”,更是在看我们的未来。

所以,我们从鱼龙混杂的信息洪流中精选出三本书,不含八卦、阴谋论和意识形态,无论学术性还是可读性都无可挑剔,凭借对历史的条分缕析和严谨的数据支持,给出各自令人信服的答案。尤其,从三个最重要视角,互补性构成对苏联解体的综观:

一、政争视角:

《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的俄罗斯道路》

看精英们的纵横捭阖,迅速改变苏联走向

1997年,《来自上层的革命》(2006年加入对俄罗斯现状的考察,再版并更名为现用名)出版,给出关于苏联解体最惊世骇俗的观点:少数“国家精英”为了自身利益,加入“亲资本主义”阵营,并主导了一切进程。

大量的独家史料和持续20年的调查数据,更重要的是加之2006年后对俄罗斯现状的考察,使这一观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如果说是戈尔巴乔夫点燃了苏联自毁的炸弹,制造炸弹的则正是这些精英。

精英究竟如何看待原体制?他们后来是否得到了想要的一切?“新自由主义”到底给今天的俄罗斯带来哪些影响?俄罗斯能否重蹈苏联的覆辙?基于两位作者的学者+记者身份,本书对这些最尖锐问题的回答,充满现场直击感。

二、经济视角:

《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俄国彼得一世到普京》

一部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计划经济史”

短期看,政治决定经济;长期看,经济决定政治。国内最权威的苏联问题专家陆南泉先生认为,苏联解体的底层逻辑,乃是民生的凋敝。

自从建国以来,一直没有一本能说透“苏联经济”的书,这被称为“经济学家最大的遗憾之一”,幸好,这本书终于出来了。

本书是七十多年来,阐述苏俄经济的难得一见的好书,以百万字的篇幅,详细论述了俄国、苏联和俄罗斯各时期的经济生态,巨细无遗,用最有说服力的数据、最接地气的场景描述,说清了经济改革与苏联解体、市场转型与俄罗斯困境的密切关系,有深度,有见地,很多史料的披露与评论,体现了一个真正学者的良心与操守。

作为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91岁的陆南泉教授一生都与苏联“打交道”:50年代留学苏联,回国后在大学与外联部从事苏联关系研究,回归学术界后亦一直主攻苏联历史课题,称他为苏联问题领域“专家中的专家”,毫不夸张。本书是陆先生最看重的“收官之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终于完成了自己一直想完成的事”。

三、“上帝视角”:

《苏联兴亡史纲》

俯瞰一个国家如何从偏离轨道到走向倾覆

百余年来,苏联对我们的影响至深至重,很多事件至今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武保苏联、援华与撕毁条约、“反修”、珍岛、解体等等,但是,因为缺乏对苏联历史的整体把握,极少有人能说清这些事件的真正内涵。

毫无疑问,苏联解体是各种因素的合力所致,包括上述二书作者亦不反对。而在迄今所有关于苏联解体的描述中,全景式作品有且只有一部《苏联兴亡史纲》。想要全面掌握苏联历史,《苏联兴亡史纲》是唯一的选择,关键是,这部干货满满的大部头,能让您越读越感觉过瘾。

来源:近现代史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