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东山学校:“活” 化红色基因 谱 “大思政” 新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22:07 1

摘要:在湘中腹地、涟水之滨,矗立着一所承载近130年历史的学府 —— 湘乡市东山学校。这里曾是少年毛泽东立下 “改造中国与世界” 宏愿的起点,也是陈赓、谭政等革命先辈的成长摇篮。如今,这所百年老校以深厚红色底蕴为根基,将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各环节,探索出一条兼具历史厚度

在湘中腹地、涟水之滨,矗立着一所承载近130年历史的学府 —— 湘乡市东山学校。这里曾是少年毛泽东立下 “改造中国与世界” 宏愿的起点,也是陈赓、谭政等革命先辈的成长摇篮。如今,这所百年老校以深厚红色底蕴为根基,将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各环节,探索出一条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活力的思政教育新路径,构建起特色鲜明的 “大思政” 工作格局,为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小小讲解员”为游客讲解毛泽东求学故事。

一走进东山学校,厚重的历史气息便扑面而来。该校始建于1895年,由清军将领、首任甘肃新疆巡抚刘锦棠倡建,初名 “东山精舍”,开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1910年秋,少年毛泽东在此求学,接受进步思想熏陶;1958年,毛泽东亲笔题写 “东山学校” 校名,为这所学府注入更深厚的红色印记。

“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生动的思政教材。”东山学校负责人彭向峰说。近年来,学校深入挖掘百年校史中的红色资源,让“实事求是”的书院精神和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成为滋养学生的精神养分。毛泽东当年求学的教室、座位保存完好,毛泽东与东山学校陈列馆、校史馆等成为师生常学常新的课堂。如今,漫步校园,红色元素随处可见,“学伟人、立大志” 的氛围已融入师生日常。


创新载体 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如何打破思政教育的 “刻板印象”,让红色基因可感可触、入脑入心?东山学校从课程建设、活动设计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在课程建设上,学校编写《伟人励志出东山》校本教材,将校史与思政课深度融合;拍摄电视剧《东山学堂》,让红色故事跨越时空与青年学子对话。同时,构建贯穿高中三年的 “梯度化红色课程体系”:高一新生以“东山,我们来了”开启红色第一课,高二学子在“恰同学少年”红色音乐会中感悟青春激情,高三学子通过励志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在活动设计上,“追寻伟人足迹,八十华里远足” 已成为学校的红色品牌活动。每年春季,1000余名学子徒步往返40多公里,沿着先辈足迹感悟奋斗精神。“徒步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坚持。”高三学生成宇鑫说:“现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想起那段路,感觉自己更有力量了。” 此外,红色主题班会、革命故事演讲、红色经典诵读等活动常态化开展,让红色教育从 “课堂” 延伸到 “课外”。


协同育人 让 “大思政” 奏响“大合唱”

思政教育不是 “独角戏”,而是 “大合唱”。东山学校打破校园边界,积极联动高校、兄弟学校、社会机构,构建校际协同、资源共享的“大思政”育人共同体。


在跨校合作方面,与北京八一学校持续开展师生互访活动,建立跨地域的交流桥梁,连接起南北两地的教育智慧与红色文化;与国防科技大学建立“军民共建”关系,不断丰富军事科技教育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在社会参与方面,学校培养了400余名 “小小讲解员”,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为游客讲解红色故事,既锻炼了表达能力,也成为红色基因的 “传播使者”。


“通过这些创新实践,我们看到了学生精神面貌的显著变化。”东山学校负责人彭向峰表示:“他们更加懂得责任与担当,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近年来,东山学校凭借鲜明的育人特色与突出的办学成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居湘潭市前列,先后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

百年风雨兼程,红色基因永续。如今的东山学校,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举措,推动红色文化与时代精神深度融合,努力培养更多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的时代新人,让百年学府的红色光芒在新时代愈发璀璨。

湘乡融媒记者 | 辜晋编副总编辑 | 周鑫总编辑 | 易绚梅

新湘乡 新平台 新视界

(支持iOS8.0和Android4.0以上的系统)

方式二:安卓手机用户也可以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新湘乡”,下载安装;苹果手机用户可以在Appstore搜索“新湘乡”,下载安装,并按提示进行绑定注册。

来源:笑怡教育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