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秋意渐浓的午后,人民公园中心广场上人头攒动,一场“青崇结对手相牵,共画文明同心圆——成都青崇新时代文明实践共同体成果展示暨惠民集市活动”热闹开启。
黄成薇 中国经济时报韩清华
看表演、逛集市、享服务……
9月25日,秋意渐浓的午后,人民公园中心广场上人头攒动,一场“青崇结对手相牵,共画文明同心圆——成都青崇新时代文明实践共同体成果展示暨惠民集市活动”热闹开启。
这场青羊与崇州联手打造的活动,展示了两地结对共建一周年的丰硕成果,也让市民在欢声笑语中沉浸式体验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温馨与活力。
两地结对“同频”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共振”
在一曲悠扬的歌伴舞《国色》中,这场文明盛宴正式开启。“人,因文明而美,城,因文明而兴。”在总结回顾视频里,“青崇文明直播间”一月一主题的文明故事分享、文明实践“村村行”的助农惠民行动、城乡学校少年宫共建的送教支持和文明实践共建的文化活动,一幕幕生动实践和暖心风景,勾勒出青崇两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交融的动人画卷。
特别访谈节目将“青崇文明直播间”搬到线下,现场聆听青羊区“青讲文明”宣讲队讲师、宽窄首席文创推广大使袁红燕的工匠故事。“每一门手艺和作品都是先人们不断积累优化的成果,我们不仅是技艺的承袭者,更是文明火炬的传递者,希望用匠心继续承载着历史的温度与民族的智慧。”袁红燕结合本职工作,从非遗技艺传承、文创产品、文化价值传递、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等方面分享了她的工匠故事。
青羊区成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专管员分享了与崇州市蒙渡村之间的结对故事:通过“以蔬换书”的纽带,让“乡村菜篮”和“城市书香”双向奔赴;丰收时节的“一拍即合”,帮助乡村优质农产品走进城市社区,实现助农与惠民的“同频共振”。崇州市三江小学少年宫老师分享的学子故事,正是青崇两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融、结出硕果的“最美表达”。
回望青崇新时代文明实践共同体“结对”一周年,自2024年9月首创成立以来,青崇两地积极探索结对共建发展模式,从“青讲文明”“崇德知礼”宣讲队通过“青崇文明直播间”开展线上宣讲,到“童心相向 艺启成长”城乡学校少年宫线下共建;从两地文明实践站专管员走访交流、互学互促,到文明集市资源共享、互联互动,经过一年的努力耕耘,完成青羊区67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崇州市67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结对共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50余场,推出送教助学精品课程6个,带动青崇两地市民广泛参与,覆盖群众逾十万人。
深化合作再动员
覆盖多元化联动场景
活动现场,发布了青崇新时代文明实践共同体2025年第四季度工作计划,青崇“结对”即将阔步新程。
计划从青崇文明直播间、青崇文明实践“村村行”、青崇城乡学校少年宫共建、文明实践共建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发布,内容包括非遗传承人分享“咱村里的年轻人”的故事;成都好人分享“咱社区里的热心人”的故事;开展农作物丰收体验结对共建活动;开展助农惠农集市、党建学习交流等活动,推动“一村一品”项目落地;组织乡村学校教师到青羊“跟岗学习”,参与教研活动等,涵盖交流互鉴、项目落地、课程研发、文明集市共建、家长学校共建等主题类别。
现场设置的天府文化传承惠民演出、文明集市和“红色记忆”探寻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群众围观。歌舞、口技、茶艺、魔术、川剧变脸吐火、高空书法等节目轮番上阵,让观众大饱眼福。
惠民集市上,文明宣传、便民服务、非遗体验和文化展示区四大板块各具特色,从文明积分、文明交通、文明旅游到反诈宣传,从健康义诊、急救培训到安全用电,从竹编、剪纸、糖画、汤麻饼等崇州土特产到文明画作展,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体验。此外,充分结合人民公园历史文化特色打造的“红色记忆”探寻活动,通过学习打卡、集章换礼的形式,引导市民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我学了急救知识,孩子体验了糖画制作,还领到了反诈宣传册,全家都有收获!”带着孩子前来游玩的市民张女士分享了她的感受。她说,这样的活动让“文明”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变成了可感、可触、可学的生动体验。
此次活动聚焦青崇两地,以“文明”为关键词,不仅是对“共同体”年度建设成果的一次生动检阅,更是对未来深化合作、共绘蓝图的一次有力动员。接下来,两地文明办将以此为新起点,为市民群众创造出更多彩、更丰盈的精神文化生活,共同谱写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四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