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模拟芯片又称模拟集成电路,是处理连续信号(模拟信号)的电子芯片。与处理数字信号的数字芯片不同,它处理如声音、电压、温度、光强等连续变化的信号,通过放大、滤波、调制、转换等功能,实现对模拟信号采集、处理和输出。它的用途非常广泛:
9月13日,商务部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模拟芯片又称模拟集成电路,是处理连续信号(模拟信号)的电子芯片。与处理数字信号的数字芯片不同,它处理如声音、电压、温度、光强等连续变化的信号,通过放大、滤波、调制、转换等功能,实现对模拟信号采集、处理和输出。它的用途非常广泛:
在通信领域,它被用于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系统。像手机、基站、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信号放大、滤波和调制等。
在消费电子领域,电视、音响、相机、耳机等产品在进行音频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电源管理和传感器接口等都要用到模拟芯片。
汽车传感器、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等,要用模拟芯片进行环境感知、信号调节和处理,保障行车安全。
在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传感器系统等也离不开模拟芯片。用于信号采集、处理和控制,实现生产过程精确控制。
医疗电子领域的心电图仪、血压计、血糖仪等医疗设备中,模拟芯片能实现对生理参数的精确监测。
美国的模拟芯片生产商包括德州仪器、ADI、博通、安森美四家企业。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交的初步证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期间,美国模拟芯片对华出口量增长37%,而价格却下降52%,美国对华出口的模拟芯片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申请调查针对的是40nm及以上成熟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国内企业如圣邦股份、纳芯微等已具备相当的生产能力,部分产品性能已能与国际厂商竞争,需要政策保护来促进国产替代。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模拟芯片消费国,去年模拟芯片需求量为35.4亿颗,自主产量仅11.8亿颗,进口依赖度高达66.7%。去年我国进口的模拟芯片中,67.5%来自美国,金额约25.1亿元,而国产市场规模仅19.4亿元。
我国模拟芯片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在市场规模、国产化率、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圣邦股份是国内龙头,产品矩阵超5200款,年新增超500款,也是国内唯一进入华为基站供应链的模拟芯片厂商;纳芯微是汽车电子全栈方案供应商,数字隔离器、隔离驱动等车规芯片规模化应用。
但在高端模拟芯片领域,特别是车规级、工业级等高性能产品方面,国产化率不足15%。例如,汽车模拟芯片CR10中海外厂商占比达84.3%,高精度ADC/DAC、射频前端等核心器件仍被德州仪器、亚德诺等垄断。中芯国际28nm BCD工艺良率达95%,支撑车规级芯片量产;长电科技XDFOI Chiplet封装技术进入量产,但设计-制造-封测协同仍弱于国际巨头。
模拟芯片具有性能、工艺、可靠性要求极高的特点,顶尖工程师稀缺,客户黏性强,高端产品认证周期长。国产厂商在复杂工艺(如28nm以下BCD)、高可靠性测试(车规级AEC-Q100认证)等方面仍需突破。国际巨头通过EDA工具、设计方法学构建生态闭环,国产厂商需建立自主标准(如车路协同V2X芯片协议)。高端模拟芯片设计人才缺口超10万人,需通过“产学研”协同培养和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弥补。
目前我国低端成熟制程芯片已实现自主可控,形成对美反制能力;我国对美国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并不等同于国产模拟芯片已完全实现独立自主,只是在为国内芯片企业争取生存空间而已。
来源:上进松鼠V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