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欧洲皮肤与性病学会年会(EADV)上,银屑病领域的研究进展继续聚焦于生物制剂的精准治疗与系统获益。IL-23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对不同治疗背景患者的广泛适用性,尤其在我国自主研发药物的推动下,相关研究不断深入。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银屑病治疗迎来新突破!
在2025年欧洲皮肤与性病学会年会(EADV)上,银屑病领域的研究进展继续聚焦于生物制剂的精准治疗与系统获益。IL-23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对不同治疗背景患者的广泛适用性,尤其在我国自主研发药物的推动下,相关研究不断深入。
本次大会公布了两项来自中国的重点研究,从临床疗效和系统影响角度探讨生物制剂的价值。其中,匹康奇拜单抗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药在生物制剂经治和初治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中均能实现快速、持久的皮损清除,且初治患者表现出更优的疗效趋势。上海瑞金医院的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发现,有效的生物治疗可显著降低银屑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炎症指标,尤其在无冠心病或早期斑块人群中获益更为明显,提示皮肤与心血管炎症改善之间存在关联。这些成果不仅强化了IL-23抑制剂在银屑病全程管理中的地位,也为推动银屑病治疗向个体化、整体化模式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IL-23抑制剂初治经治患者均获持久疗效
关于IL-23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价值,大会公布了匹康奇拜单抗的详细研究数据。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靶向IL-23p19亚基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该药在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中表现出优异的疗效与安全性。
一项Ⅱ期研究评估了既往接受过TNF-α或IL-17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直接换用匹康奇拜单抗的疗效与安全性(如表1)[1]。该研究纳入152例患者,分为既往生物制剂应答不佳组(n=83)和应答良好组(n=69)。结果显示,应答不佳组在第16周时有48.2%达到sPGA 0/1且BSA均达到sPGA 0/1且BSA1-3)。
Ⅲ期CLEAR-1研究进一步评估了匹康奇拜单抗在生物制剂经治与初治患者中的长期疗效[2]。该研究纳入500例患者,其中86例(17.2%)有生物制剂治疗史(如表2)。第16周时,经治患者中匹康奇拜单抗组PASI 75/90/100应答率分别达92.9%、78.6%和32.9%,初治患者分别为94.6%、80.7%和42.6%,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疗效持续至第52周,200mg剂量组中,初治患者的PASI 90应答率高达87.3%,经治患者的PASI 90应答率也达到73.5%(如图4)。表1:研究设计
图1:基线特征
图2:在(A)应答不佳者和(B)应答良好者中,随时间达到sPGA 0/1和BSA 比率
图3:不良事件发生
表2:CLEAR-1研究设计
图4:在第16周(A)和第52周(B)时,使用匹康奇拜单抗治疗生物制剂经治患者与生物制剂初治患者的疗效反应
匹康奇拜单抗在生物制剂经治和初治患者中均能提供显著且持久的临床获益,两种剂量(100mg和200mg)在52周内均能维持稳定疗效,其中初治患者表现出更优的应答趋势。为临床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选择。
尽管银屑病的生物靶向治疗已显示出抗炎作用,并与血管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单位:亨氏单位,HU)降低相关,但心血管抗炎治疗的启动时机和适应证尚未明确。上海瑞金医院在2019年6月–2024年11月,通过一项单中心、回顾性、自身对照试验,评估了生物治疗对银屑病患者冠状动脉炎症的影响,并分析皮肤应答与冠状动脉炎症改善的相关性[3]。研究结果显示(图5-10):
生物治疗显著降低了总体血管周围炎症(FAI从–79.25±7.70HU降至–81.32±8.75 HU;p=0.003)。这一改善在非冠心病患者中尤为显著,而在冠心病患者中无显著变化。
FAI降低伴随多项心代谢标志物的改善: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下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降低、尿酸下降。
亚组分析提示,FAI的改善主要集中在无斑块和非钙化斑块亚组中,而在混合型/钙化斑块患者中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皮肤清除程度与FAI减少呈正相关,ASI 100/90应答者FAI降低更显著(PASI 75应答者无统计学意义)。
图5:研究设计
图6:关键生物标志物变化
图7:总体效果(FAI的配对变化)
图8:按冠心病(CHD)状态分组
图9:按斑块成分分组
图10:按皮肤反应(PASI)分组
本研究证实,银屑病患者皮肤症状的改善与心血管炎症的减轻具有相关性。生物治疗在无冠心病、无斑块或非钙化斑块患者中可带来更显著的FAI降低,但在已确诊冠心病或混合型/钙化斑块患者中效果微弱,提示其在银屑病相关心血管炎症早期干预中具有潜在价值。
小结
IL-23抑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展现出重要价值。研究证实,我国自主研发的匹康奇拜单抗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具有显著疗效,无论生物制剂经治或初治人群均能获得持久症状改善,且初治患者应答更优。此外,生物制剂在皮损清除之外,还显示出潜在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系统性抗炎可能有助于延缓冠状动脉病变进展,尤其在早期干预阶段获益明显。这些进展为推动银屑病的个体化、整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 Zhang Furen,Qing Yang, Bin Yang, Heng Gu, LIMING WU,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picankibart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who had been treated with biologics: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phase 2 trial.Abstract N°: 1706,EADV Congress 2025, PARIS, 17-20 September 2025.
[2] Yuling Shi, Lanying Qin, Yumei Li, Yong (Jonathan) Cui, Shifa Zhang, Lu Zhang, Ziwen Wang, ran pan, Mingxia Chen, Chenghang Cai, Lei Qian.Efficacy of Picankibart in Moderate-to-Severe Plaque Psoriasis Between Biologic-Experienced and BiologicNaive Patients: A 52-Week results from the Phase 3 CLEAR-1 Study.Abstract N°: 7541,EADV Congress 2025, PARIS, 17-20 September 2025.
[3] Jingwen Wu, Xia Li, Jie Zheng, wenjie yang, fang wang, hailun wang, li zhang, lihong chen, you cong,Wang,siyu yan.Skin-Cardiovascular Co-Benefits in Psoriasis Biologic Therapy: Synchronized Improvement of Cutaneous Lesions and Coronary Inflammation.Abstract N°: 1873,EADV Congress 2025, PARIS, 17-20 September 2025.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