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防晒霜已被列入基本药物清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20:38 1

摘要:近期,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年会( EADV)于巴黎盛大召开。会上,来自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皮肤科的Harvey L ui教授进行了一场关于光防护的前沿讲座。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防晒霜为医疗必需品

整理丨罗珠羽

近期,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年会( EADV)于巴黎盛大召开。会上,来自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皮肤科的Harvey L ui教授进行了一场关于光防护的前沿讲座。

Lui教授在会上说道,2025年9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正式将防晒霜列为2025年基本药物清单中的必备药物。这意味着防晒霜被认定为医疗必需品而非化妆品,这将直接影响政府政策、保险覆盖和全球范围内的药物可及性。

图1:Harvey Lui教授在会议现场

防晒的必要性,不止于预防皮肤癌

传统观点认为,光防护的目的主要有三个:预防皮肤癌、防止晒伤和延缓皮肤光老化。然而,现代观点扩展了这一认知。Lui教授强调,对于深色皮肤人群而言,防晒的意义更多在于预防和减轻色素性疾病,以及管理光敏感性疾病。

图2:需要防晒的几大原因

色素性疾病,光防护的新重点

Lui教授重点探讨了防晒在色素性疾病管理中的关键作用。某些皮肤疾病,如黄褐斑(Melasma)、日光性雀斑样痣(Solar Lentigines)以及炎症后色素沉着(PIH),都深受日光照射的影响。

科学认知正在迅速更新。不仅紫外线(UV)至关重要,如今研究学者发现,高强度可见光(High Energy Visible Light)很可能是理解黄褐斑等病症发病机制的重要部分。但目前一个严峻的现实是,尽管医生们常规推荐色素性疾病患者使用防晒霜,但支持其效用的高质量临床证据却非常有限。

图3:WHO:防晒霜是2025年基本药物清单中的必备药物

深色皮肤的防晒,文化与生理的双重因素

防晒长期以来主要针对浅肤色人群,因为他们皮肤癌风险和晒伤倾向更高。这导致了一个问题:深肤色人群往往认为防晒与自己无关。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深肤色人群认为防晒意识和光防护的讨论与他们并不相关。

为何深色皮肤的人不爱晒太阳?Lui教授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除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如“白人想变黑,黑人想变白”的普遍心理)外,还有其生理原因。黑色素会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热量。这使得深色皮肤的人在阳光下会感到更热、更不舒服,这从生理上降低了他们主动晒太阳的意愿。

可见光防护,防晒的下一前沿阵地

防晒霜的工作原理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通过吸收或反射光线来保护皮肤。值得注意的是,一瓶防晒霜中,活性成分的浓度高达10%~20%,这与大多数仅含0.1%~3%活性成分的外用制剂相比,技术难度极高。

然而,防晒霜并非完全防护。Lui教授解释说,虽然我们能高效防护紫外线,但仍有大量可见光和红外线能够穿透。“可见光并非惰性的,”他强调,“对于深色皮肤,可见光可以诱发非常明显且持久的晒黑反应。”这可能是黄褐斑等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何解决可见光防护问题?答案是使用有颜色的防晒产品,通常是基于氧化铁的tinted sunscreen(润色防晒霜)。但目前这类产品面临三大挑战:缺乏良好的可见光防护评级体系(如SPF之于UVB)、临床证据不足,以及颜色难以匹配所有肤色。此外,Lui教授还以自己的经历提醒:“它们会弄脏你的衣服。”

全球防晒指南,存在差异与争议

Lui教授推荐了三篇重要的光防护指南文献,并指出了不同地区建议的差异[1-3]。 Passeron等人在 2020年发表于JEADV的一篇研究,其核心思想不再是简单地建议“SPF越高越好”,而是强调需要根据患者的肤色来量身选择防晒产品和方案,权衡对UVB或UVA1及可见光的防护重点[1]而作为皮肤癌防治和光防护领域的全球权威,澳大利亚的指南则有所不同,甚至有些“争议”[2]。他们明确建议皮肤光类型(Fitzpatrick scale)为Ⅴ型和Ⅵ型(深色皮肤)的人不需要常规防晒。这凸显了基于不同人群首要风险(皮肤癌vs色素性疾病)的推荐策略存在根本性差异。

未来最大挑战,社交媒体与“防晒焦虑”

在讲座的最后,Lui教授提出了一个超越科学的问题:防晒在未来五年面临的最大威胁或许来自“后真相时代”和社交媒体。

“人们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他说道,“我们所有的公共卫生宣传和教育活动,都可能被社交媒体上有影响力的网红轻易削弱。”他展示了一个例子,有人在Instagram或Tiktok上宣扬防晒霜有害且不应使用。

人们的恐惧是驱动因素。Lui教授不无担忧地表示,现在只是“不想用防晒霜”,听起来很像“不想打疫苗”。再发展下去,可能会变成“讨厌防晒霜”,甚至“抵制防晒霜”。这是他成为皮肤科医师时从未预料到的局面。

图4 社交媒体上“抵制防晒霜”的言论

Lui教授总结道,我们拥有光防护的充足的科学证据,但挑战正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转向社会科学与心理学。医学界需要更好地理解并应对这种不断变化的舆论场景,以确保公众继续受益于这一重要的健康防护措施。

防晒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涂抹防晒霜”的指令,而是一个涉及皮肤类型、个人诉求、科学证据乃至社会文化的复杂而个性化的健康决策。

意犹未尽? 没关系!

电子壁报、视频解读、大会资讯、专家带你看这里都有

EADV专区已正式开放,还不快来关注!

参考文献:

[1]Passeron T,et al. Photoprotection according to skin phototype and dermatoses: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from an expert panel[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21,35(7):1460-1469.

[2]Rachel E Neale,et al.Balancing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sun exposure: A revised position statement for Australian adults[J].Aust N Z J Public Health. 2024 ,48(1):100117.

[3]Magdalena de Troya-Martín,et al.Personalized Photoprotection: Expert Consensus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a Delphi Study Among Dermatologists[J].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 2025,41(1):e70001.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