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就业赋能服务中心成立,未来年均发布超5万个岗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21:02 1

摘要:房山区作为首都西南门户,是全市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近年来,房山区加快推进绿色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智慧医工四大产业集群发展,在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也更加凸显。

9月26日,房山区就业赋能服务中心揭牌成立,为就业服务创新提供了“房山样板”。

建设一体化就业服务综合体

房山区作为首都西南门户,是全市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近年来,房山区加快推进绿色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智慧医工四大产业集群发展,在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也更加凸显。

房山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需求,房山区聚焦“人业共兴”,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打造集培训、就业、劳务协作、权益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就业赋能服务中心,既解决当前就业难题,更为长远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按照规划,中心将分阶段推进建设。2025年底前完成“就业超市”“培训旗舰店”“劳务协作枢纽”三大基础平台搭建,2026年实现全面高效运营,到2030年,将建成覆盖全域、服务核心区、辐射京津冀的一体化就业服务综合体,真正实现“产业发展到哪里,就业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未来年均发布岗位5万个以上

房山区就业赋能服务中心通过一张就业服务网链接整合优质资源,构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多方协同”的就业服务立体网络体系,形成全周期就业服务闭环,推动就业服务从“人找服务”迈向“服务找人”。

就业赋能服务中心作为调度指挥“服务总台”,整合全区就业服务、岗位、人才、数字化资源;以街乡、重点园区、商圈和重大项目为“支点”,设立二级就业服务站,拓展服务边界;以村、社区、重点项目和企业为“末梢”,打造N类服务场景的24小时全时驿站及岗位速配自助点等多元矩阵,延伸嵌入式服务触角。

在资源整合维度,中心以“政府+市场+高校+社会”协同模式为核心,引入优质人力资源机构、培训学校等专业力量,对接良乡大学城,推进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共建“人才储备库”,联动区发改委、经信等多部门及行业协会实施“千企万岗”开发计划,对接社区(村)开展“第一书记联村融社促就业”等协同服务,实现资源的高效联动与共享,全力构建多方共促的就业生态。

数字赋能是服务网的“智慧内核”。通过整合多平台数据,中心打造“就业云图”与“领导驾驶舱”,实现就业、失业动态监测,智能人岗匹配与政策一键直达。

“未来,我们将年均发布岗位5万个以上,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50场以上,开展直播带岗200场以上,开展职业指导服务5000人次以上,力争求职登记人员就业转化率达到80%以上。持续为劳动者和企业搭建高效对接桥梁。”房山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打造“就业超市”“技能培训旗舰店”

聚焦就业服务痛点,房山区就业赋能服务中心打造“就业超市”“技能培训旗舰店”“劳务协作综合枢纽”三大核心功能区。

“就业超市”实现服务一站式供给,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能够像在超市购物一样,便捷地获取所需的就业服务和资源。“老师帮我优化简历、模拟面试,现在对找工作有信心多了”,刚刚体验了职业指导工作室的赵女士感慨道,“AI求职机还能根据我的专业快速匹配岗位,特别高效。”

“技能培训旗舰店”以服务产业转型发展为重点,对标全区四大产业布局,整合新工种研发、实训资源对接、技能人才培养、技能等级评价、培训就业转化等功能,打造“产业需求—技能培训—岗位就业”闭环。

“产业迭代升级后,我们对掌握固态储氢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激增,以往招聘周期长、成本高,还常面临人才与岗位适配度不足的问题。就业赋能服务中心设立‘产业课堂’,组织开展了相关工种培训,定向为我们输送技能人才,这个困境迎刃而解。”企业负责人说。

据悉,房山区将每年开展超2万人次技能培训,目标实现重点群体参训率达70%、培训后就业转化率达60%,全力打造支撑房山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队伍。

“劳务协作综合枢纽”放眼全国,将房山融入区域高质量充分就业蓝图,构筑“区域协同—劳务集散—品牌共建—服务闭环”四位一体的劳务协作体系。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