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汽车:做难而正确的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20:10 1

摘要:9月25日,追觅汽车在首届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大会上,正式展出其家族首款超奢旗舰SUV,对标全球最贵SUV劳斯莱斯库里南。从宣布造车到家族首款超奢旗舰SUV隆重亮相,追觅汽车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作为汽车行业的新生力量,追觅汽车在短短一个月上演了前所未有的“追觅速度”。

9月25日,追觅汽车在首届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大会上,正式展出其家族首款超奢旗舰SUV,对标全球最贵SUV劳斯莱斯库里南。从宣布造车到家族首款超奢旗舰SUV隆重亮相,追觅汽车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新车的亮相,也标志着追觅汽车“性能纯电轿跑+超奢旗舰SUV”家族化产品矩阵快速实现落地。8月底,追觅正式官宣造车。官宣仅仅10天后,追觅汽车开始进行德国建厂选址,15天后,首轮融资完成。如今,实车已经亮相。

资金支撑、生产制造、产品战略……追觅汽车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像是深耕汽车行业多年的老兵。

官宣造车一个多月,追觅汽车就快速搭建起家族化产品矩阵,全面切入全球高端豪华新能源市场,这种精准的产品定位与快速落地能力着实令人惊叹。追觅汽车是如何做到的?

做难而正确的事

面对追觅造车,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有此疑问——“当前国内市场上还需要一个全新的品牌吗?”

显然对于当前的市场格局,追觅汽车看得很清楚,也想得很明白。

当电动化智能化成功席卷汽车行业,新势力层出不穷,自主品牌也依托有利条件挺直了腰杆站到了台前,从A级家轿到C级豪华,曾经被外资所垄断的各个细分市场都在经历“国产替代化”。

但几乎所有人都在大众消费市场里卷生卷死,新能源汽车时代里,一直缺少一家真正智能化的超豪华品牌。

曾经燃油车时代,布加迪等超豪华品牌称得上是汽车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在中国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进程中,也应该有人立于潮头取而代之。

面对新能源豪华市场空白,追觅汽车已宣布推出两款产品:首款产品对标布加迪,通过极致速度性能与顶尖设计,在超级豪华车领域树立起“速度巅峰”的标签,成为追求驾驶激情与身份象征用户的理想之选。超奢旗舰SUV对标库里南,聚焦高端商务与家庭出行场景,以超级豪华配置,打造“奢华巅峰”体验,满足用户对舒适、格调与私密性的高要求。

追觅汽车想得很清楚,要成为“世界级豪华品牌”,就要重新定义这个时代的“超豪华”——“极致性能与智能科技融合的驾乘体验”。这或许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引领下一个汽车时代最好的机会点。

比起那些在国内市场内卷的新势力们,显然追觅汽车做出了一个更有想象力选择,但这也是一条品牌价值更高的长期主义道路。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用一句这两年很流行的话讲,叫做难而正确的事。

更为重要的是,追觅汽车瞄准的不仅仅是国内市场,从诞生之初他们的目标就是立足全球。

与其“内卷”,不如“外展”。

可以肯定,比起单一的国内市场,海外市场拥有更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更多高端人群,在市场容量上更容易承接追觅汽车超豪华汽车产品的落地。

目前,真正能在国际层面树立认知的中国豪华品牌屈指可数。追觅汽车这种“高举高打”的路线,或许能让其不再仅仅是一家“跨界者”,而更有可能成为全球电动超跑格局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

“中国研发、德国制造、全球销售”

打造世界级豪华品牌是追觅汽车的目标,它能实现吗?

实际上,造车是追觅汽车蓄谋已久的决定,而非一时兴起,其善于利用现有资源并加以整合为自己所用。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和技术已经遥遥领先,追觅汽车可以利用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培育出来的能力,进行高端化和全球化的布局。

从技术层面看,追觅汽车的跨界具备显著的可迁移优势。多年深耕,追觅在高速数字马达领域积累深厚,自主研发的20万转以上超高速马达已广泛应用。这一技术体系同样可服务于电动汽车的高性能电驱系统,尤其是大功率、高转速电机设计与管理经验,对打造超跑级动力总成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追觅在智能感知与AI算法方面同样表现突出。其视觉识别、场景建模、自主路径规划等技术已在现有业务中实现商用,这些能力可用于高级别辅助驾驶系统(ADAS)及智能座舱交互体验的研发。

高速数码电机、AI算法、传感控制等领域是公司的强项。在汽车层面,追觅汽车已经在马达、AI交互、智能座舱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最新亮相的首款超奢旗舰SUV为例,这款车型便拥有同级领先的车内有效空间长度约3.7米,二排独立航空头等舱座椅,腿部空间超过1.2米,最大靠背角度145度,真正意义上的“躺平”。

在动力层面,追觅汽车搭载了跨代际的领先增程技术、首创的CTP4.0架构、100度行业最大增程电池包,能够实现全球同级别最大电量。新车还将配备超级底盘,将深度融合底盘域、智驾域及座舱域,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与重力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多维度路面与道路信息的融合感知,同时结合端云协同计算能力,对底盘减震器及悬架的刚度、高度与软硬进行自适应精准组合调节。

智能四擎独立驱动系统、同级领先的主动悬架配置……尽管才官宣造车一个月,追觅汽车已经凭借过往深厚的技术积累,逐渐搭建起属于自己的“技术护城河”。

目前,追觅汽车已组建起一支涵盖研发、制造与质量控制的跨行业人才队伍,既包括原智能硬件业务的核心研发人员,也引入了来自传统整车制造领域的资深专家,形成“智能+制造”双基因驱动的组织架构。

与此同时,追觅汽车也火速完成了首轮融资,并在德国建厂选址,为后续落地做了充分准备。工厂的选址放在了德国,毗邻特斯拉工厂,所在的辐射地区,拥有上千家零部件供应商,形成覆盖精密制造、电子电气、材料科学的完整产业链。

选址于此,追觅汽车未来将有机会直接与当地品牌共享汽车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供应网络,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物流成本,并将网络高效覆盖整个欧洲。

更加重要的是,追觅汽车还有着其他品牌所不具备的全球渠道优势。目前,追觅在海外10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6000家线下渠道,而这些并非简单的“销售网点”,更是经过多年运营沉淀的“高端品牌触点”。

追觅熟悉全球市场了解不同地域的消费者,高端用户的需求洞察与品牌沟通逻辑早已烂熟于心。

这种“中国供应链+全球高端渠道”的模式,让追觅汽车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依托中国的供应链、技术与工程师储备,追觅汽车很有可能打造出一个能在全球市场占据高端地位的超豪华品牌。

从“不可能”到“可能”

翻看一下追觅创始人俞浩的履历,或许你能明白为什么他们敢于迈出这极具创新精神的历史性一步。

毫不夸张地说,俞浩可能是国内第一批“极客”。就发明成果来看,他是国内最早的四旋翼无人机开发者、全球三旋翼无人机发明者,追觅的创始核心团队源自俞浩在清华大学时创立的“天空工场”。

2005年,凭借着物理奥数竞赛成绩,俞浩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攻读航空航天专业。在大学期间,俞浩创办了国内最早的极客空间——“天空工场”,一众清华的极客探讨未来的飞行器、汽车、机器人以及30年后的世界会发生什么?

2007年,俞浩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四旋翼无人机开发者;2009年成为全球三旋翼无人机发明者。要知道“三旋翼无人机”是种看似“不合理”的设计,在传统的四旋翼配置基础上减少了一个螺旋桨,却依然能够稳定飞行。

俞浩曾向媒体表示,“所有人都说三个螺旋桨不可能稳定飞行,但我偏要试经过无数次的坠毁和重建,这台三旋翼无人机终于在实验室里稳稳地悬停了。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意识到,他们见证了一个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瞬间。”

这种对“不可能”的挑战,成为了俞浩创业路上最重要的基因。当追觅造车的第一时间表示要对面布加迪时,这种“不可能”的声音再次袭来一如20年前的清华校园。

追觅习惯了来自外界的这种“不可能”的否定,也习惯了用自己的实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种走前人没走过的路,“从0到1”的创新精神也成为根植追觅科技最核心的企业文化。

造车,注定是一条不太容易的路。但放眼全球,我们庆幸还有像追觅汽车这样敢于追梦,且有实力追梦的企业存在。从对标布加迪的性能纯电轿跑,到对标库里南的超奢SUV,追觅汽车高频推进的动作与快速落地的能力,也让外界看到了梦想照进现实的可能。

来源:BusinessCar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