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博面孔丨董琦:让温州园博园“山水蓝图”落地生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18:20 1

摘要:初秋的温州园博园,凰桥山绿意漫过山道,未完全贯通的“仙道”栈道,在密林间若隐若现;浙药园内,年初栽植的乔木高大挺拔,与周边科普展牌相映成趣。这生机满满的场景,离不开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一院三所所长董琦一年多的付出。他以“驻场者”角色全程跟进,从图纸设计到

初秋的温州园博园,凰桥山绿意漫过山道,未完全贯通的“仙道”栈道,在密林间若隐若现;浙药园内,年初栽植的乔木高大挺拔,与周边科普展牌相映成趣。这生机满满的场景,离不开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一院三所所长董琦一年多的付出。他以“驻场者”角色全程跟进,从图纸设计到现场施工,在苗木间奔波忙碌,推动温州园博园“山水蓝图”一步步变为实景。

从“图纸设计者”到“现场守护者”

“以前做设计,盯着图纸把方案打磨好就完成了大半工作;但驻场不一样,每一步都要在‘设计效果’‘施工实际’‘进度要求’之间找平衡。”谈及角色转变,董琦的语气里满是对这份工作的深刻理解。自年初温州园博园南园开工以来,他便以现场负责人的身份驻守南园,每天的工作轨迹几乎固定却又充满变数:清晨先到各施工区域巡查,对照图纸核对苗木栽种位置、栈道结构精度;上午协调建筑、结构、植物等多专业团队,解决施工中突发的技术问题;下午在苗木基地参与选苗,傍晚还得梳理当天进度,为次日工作做准备。

这种“全天候、全方位”的驻场模式,是保证项目落地质量的关键。“设计图纸是静态的,但现场情况永远在变。”董琦举例说,南园沿山道设计的“仙道”本是串联南北两园的核心游线,可施工队进场后才发现,前期拿到的地形图精度不足,架空段栈道的走线、柱点标高与现场实际差异极大,根本无法按原方案施工。“当时工期已经很紧张了,很可能会耽误进度。”面对难题,董琦没有慌乱,他立刻召集施工单位负责人,带着测量仪器钻进陡壁密林,沿着规划路线一步一步踏勘。

南园大鸟瞰

那段时间,他们在齐腰深的草丛里确认柱点位置,趴在岩石上复核结构标高数据。董琦笑着回忆,经过一周的现场攻坚,他们不仅重新调整了架空段位置,还优化了柱点结构形式,最终让“仙道”南线顺利贯通。如今站在栈道上远眺,远山层峦叠嶂、园区尽收眼底,这条凝结着汗水的游线,成了南园名副其实的“登高远眺绝佳处”。

巧解难题!2000种植物里藏着不少“温州元素”

温州园博园的一大亮点,是会后将转型为基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地域特色植物园——这一目标从设计之初就为项目定下了“高要求”:全园露地栽种植物需近2000种(含品种)。“要让这些植物不仅‘活下来’,还要‘长得好’,更要能体现温州的地域特色,这对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董琦坦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和团队从项目前期就开始“深耕”温州本土植物资源。

山茶园效果图

他们先是联合浙江农林大学、温州本地农业部门,对温州的山地、湿地、村落周边的植物进行全面调研,整理本土适生的植物清单;随后又多次走访江浙地区的植物园、苗圃基地,了解各类植物的生长习性、观赏周期。“比如温州的山茶、杜鹃、柑橘,还有‘温六味’药用植物,我们不仅要确定它们适合种在哪个区域,还要考虑不同季节的景观搭配——春天让山茶开花,秋天让柑橘结果,药用植物则要和科普展牌结合,既好看又有教育意义。”

浙药园效果图

在浙药园的建设中,这种“科学+景观+文化”的落地思路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个不到1公顷的小园区,要容纳“浙八味”“温六味”“药理展示”“古方科普”等多个功能区,还得栽种120种(含品种)药用植物。为了让每一株植物都“各得其所”,董琦特意咨询了浙江农林大学、上海植物园的专家,反复调整种植方案,还在植物周边设置了二维码科普牌,游客扫码就能了解药材的药用价值和传统药方。

“施工时我们每天都来盯着,比如药畦的行距要留多少、喜阴的药材种在什么树下,一点都不能马虎。”董琦说,如今浙药园里的乔木长势良好,地被也在栽植过程中,等到开园时,这里不仅是一处观赏性极强的花境,更能成为展示浙江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活课堂”。而这样的“地域特色呈现”,在南园还有很多:岩石园里选用的是温州本地山石与耐旱植物,芳香园以瓯越传统香料植物为主,柑橘园则引种了温州特色的瓯柑品种——每一处景观背后,都藏着董琦和团队对 “地域文化”的生动诠释。

项目里的“成就感”,是最好的“成长礼物”

从去年进驻到如今项目逐步推进,让董琦对“园林建设”有了全新的认知。“以前觉得设计是‘创造美’,现在发现,让设计在现场‘落地生花’,是更有分量的‘创造’。”他记得去年,为了保证一批大型香樟的移栽成活率,他们连续一周在苗圃和现场之间奔波。如今再看到那些香樟抽出新枝,董琦的眼里满是欣慰。

这段经历带来的不仅是成就感,还有专业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双重成长。“以前和其他专业团队沟通,更多是‘各说各的’;现在会站在施工方的角度想问题,比如怎么调整方案能优化施工效果,怎么安排工序能保障施工进度。”董琦说,参与园博园项目建设无疑是园林从业人员职业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多从方案设计到项目稳步推进落地,见证各处展馆建筑拔地而起、各专类展园移栽苗木恢复生长、丰富的游览系统逐步成型,都带来极大的成就感。

崖壁剧场效果图

对于温州园博园的未来,董琦充满期待。他知道,这座园区建成后,不仅会成为温州的“崭新名片”,更会成为市民休闲、亲近自然的“活力地标”——而自己能参与其中,用专业能力为这座城市留下一份“绿色礼物”,便是这份工作最大的意义。“等到开园那天,我想带大家走一走‘仙道’,看看浙药园的植物,感受一下我们一点点建起来的园博园。”董琦的话语朴实却真挚,就像他所坚守的驻场工作一样,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每一个细节里,藏着对园林事业的热爱与匠心。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