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在央视主持天气预报近30年,宋英杰竟是兼职“临时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9:10 1

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他是中国第一位天气预报主持人,陪伴了中国人三十多年的“气象先生”。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家喻户晓的面孔,在央视的身份竟然是个“临时工”!

没有编制,没有社保,甚至连分房资格都没有。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却甘之如饴,还把这份“兼职”做成了毕生的事业。

小时候的宋英杰,就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

他常常坐在院子里,仰望着天空,脑海里充满了各种疑问:

为什么会下雨?雨又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有时候天空会出现绚丽的彩虹,而有时候又会被乌云笼罩?

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趴在家里的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还总嘀咕“能不能说得再清楚点”。

上学后,他对地理科学特别感兴趣,利用课余时间翻阅各种地理书籍,还制作了很多关于中国省份的卡片。

1984年,宋英杰考入北京气象学院,选择了天气动力专业。

能实现儿时的梦想,他非常珍惜在学校的时光,主动参与学校与气象部门合作的科研项目、前往农村和偏远地区调研。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央气象台,满心以为自己将一辈子与数据和图表打交道。

可他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与主持行业打上交道。

1989年,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国际气象局需要寻找一位懂得气象又能出镜的主持人。

领导们经过一番筛选,第一时间想到了宋英杰。

在领导眼中,他不仅专业能力过硬,每次单位组织科普讲座、学术交流,他总能把复杂的气象知识讲得生动易懂,再合适不过了。

可当领导找到他时,他几乎没有犹豫就拒绝了。

在他看来,自己学了这么多年,是想做科研的,不是当主持人的。

主持人的工作似乎 “只靠嘴说”、“靠原始器官”,无法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他更不想放弃深耕多年的气象研究。

见他态度坚决,领导没有强求,而是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

时隔一年,领导再次找到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你就当是个兼职,录制节目都在晚上六七点点,正好在你下班之后,绝对不影响你白天在气象局的本职工作。”

就是这个“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承诺,打动了他。

于是1993年3月1日,宋英杰身着浅灰色西装,出现在《天气预报》节目中,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位气象预报员。

可跨界主持,哪有那么顺利的?

宋英杰说,第一次录像“三级恐怖片”。

当时演播室条件简陋,没有提词器,全国几十个城市的位置,都要靠他在空无一物的蓝幕上凭记忆准确指出。

每天下午五点多,他才会收到六页纸的专业气象稿,必须在不到两个小时内将这些消化、提炼成100秒的口播稿。

他常常在拿到稿件后,就一头扎进工作中,争分夺秒地进行准备,连晚饭都顾不上吃。

更具挑战性的是,节目对时间控制极其严格,误差不能超过3秒,超时或出错一次罚款50元,在当年这可不是小数目。

为了攻克蓝幕难题,他下班后就在家画地图,把每个城市的坐标背得滚瓜烂熟。

可如果用专业的词汇去表达,老百姓哪能听得懂,他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说。

他对着镜子练习发音,克服专业性的口头禅。

所以“云贵准静止锋”到他嘴里变成了“暖空气今天还扛得住,明天就扛不住要往西边退了。”

“明天的风可不小,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到处横冲直撞,大家外出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被大风吹跑喽!”

这种幽默又严谨的风格很快赢得观众喜爱,收视率蹭蹭往上涨。

但即使他如此用心了,还是出现过一次“失误”。

1999年12月13日,前一天他在节目中预报华北地区不会下雪,结果第二天一早,北京却银装素裹,观众批评声浪涌来。

本来他是按照编导的稿子播报的,跟他并没有关系,并且天气这个事,也只是预报而已,他不必为预报失误承担责任。

但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在节目中公开道歉。

这次道歉让他承受了业内不少诟病,却赢得了观众的理解和喝彩。

后来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我们的预报伤及了某些人,有合适的场合,道个歉无伤颜面。”

一个“兼职”的主持人,近三十年主持生涯中,他因失误总共只被罚过5次,这已经是一个传奇了。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在央视荧屏坚守三十多年的“台柱子”,始终没有央视编制。

他的正式关系一直保留在气象局,天气预报主持只是他的“兼职”。

这意味着他没有分房资格,没有加班补贴,连社保都得自己解决。

但宋英杰从未计较这些,他更看重的是当观众因他的预报带伞没被淋湿时的那种价值感。

2004年,他以40万张选票的高度认可,荣获“气象先生”称号。

2012年,他荣获广播主持界最高奖“金话筒奖”,成为气象主持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并且,他还花费十年时间,查阅近百本古籍,跑到农村收集民间谚语,最终出版了《二十四节气志》。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世瞩目,其中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环节惊艳了全世界。

这其中,就有他的一份贡献。

事业上拼尽全力的他,把家庭也照顾得特别好。

家庭幸福

1995年,在母校40周年校庆上,他认识了小他12岁的师妹刘珩。

相识半年后,刘珩参加演讲比赛,宋英杰悉心指导,帮助她最终夺冠。

两个人的感情迅速发展,但年龄差距让外界并不看好这段感情。

为获得刘珩家人认可,宋英杰坚持三年主动上门拜访,帮助做家务,陪同出游,最终用诚意打动未来岳父母。

2000年,35岁的宋英杰与23岁的刘珩步入婚姻殿堂。

婚礼简单温馨,没有奢华婚纱照,连结婚证上的合影都是从老照片里截的。

婚后,两个人忙着各自的事业,一直没有要孩子。

直到2014年,49岁的宋英杰才喜得一子,两年后又有了一个女儿。

当得知要当爸爸的消息时,宋英杰兴奋得像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连播报天气都带着藏不住的笑意。

在子女眼中,他是无所不知的爸爸:

“爸爸懂得可多了!不仅懂气象,对地理历史也了如指掌!”

他很喜欢在厨房忙碌,给家人做饭。

曾经的工作狂,在有了孩子之后,也变成了“家庭煮夫”。

近年来,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从台前转向幕后。

但他依然活跃在气象科普领域,甚至玩起了短视频,用轻松方式传播气象知识。

2023年12月,这位退居幕后的老朋友再次现身《天气预报》,瞬间引发网络回忆杀。

面对喜欢他的观众,他承诺:

“只要节目有需要,观众还想看,我随时都能在这儿。”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部分参考资料:

宋英杰“天气说者”的风雨人生——中国天气网

主持央视天气预报近30年的宋英杰,竟只是个兼职“临时工”——新浪新闻

《天天向上》“奇趣研究所”开讲,听宋英杰讲述气象的浪漫——北青网

来源:2号探秘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