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年,杭州市委网信办携手潮新闻及各区县(市),重磅推出“潮涌‘两山’向未来”“杭州青年说”网络理论宣讲活动。聚焦科技创新、基层治理、文化传承、医疗卫生、教育共富、生态农业、数字电商等领域的优秀青年代表,以“理论+实践+互动
潮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年,杭州市委网信办携手潮新闻及各区县(市),重磅推出“潮涌‘两山’向未来”“杭州青年说”网络理论宣讲活动。聚焦科技创新、基层治理、文化传承、医疗卫生、教育共富、生态农业、数字电商等领域的优秀青年代表,以“理论+实践+互动”的全场景传播,再现“两山”理念扎根杭州二十年的鲜活实践,讲述他们在绿水青山间闯新路、转价值、领共富的奋斗故事,以此感召更多优秀青年成为“两山理念”的坚定传播者、积极实践者、先锋创新者。推开实验室的门,姚信威正低头仔细调试一台视觉感知设备。窗外,杭州盛夏绿意葱茏;窗内,是他在人机协同世界里耕耘的第十几个年头。从机械与控制起步,一路走向人工智能深处,他始终带着一种“系统”的视角——生态是系统,科技也是系统,而真正的创新,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叉处。他说,杭州能让那么多创新“自然而然长出来”,不是因为政策有多特殊,而是因为这座城市的包容。
跨界融合,用系统思维走好“两山”路
姚信威的成长路径,本身就是一条不断跨越学科界限、回应时代命题的“交叉创新”之路。本科学机械、硕士搞控制、博士钻研计算机——他调侃自己是个“典型的交叉人”。在他看来,机械如同“身体”,控制是“神经”,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则是“大脑”,唯有协同运作,系统才能真正活起来。
这种系统思维,恰好呼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强调的整体观和协同性。姚信威认为,“两山”理念的核心,正是借助科技与创新,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杭州之所以成为科技创新的热土,正是因为它构建了一套“你负责茁壮成长,我负责阳光雨露”的生态机制——鼓励探索、宽容试错、赋能成长。
早在2013年,他主持开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与无人机系统,就陆续应用于国家电网、城市管廊、核电等高危场景,实现“无人化、智能化”运维。这不仅显著降低了人力风险、提高效率,也减少了频繁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他说:“科技的本质是赋能,而绿色赋能,才真正可持续。”
科技向善,用智慧守护绿水青山
姚信威始终秉持“科技向善”的信念。他认为,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但运用技术的人必须心中有尺、有生态、有责任。近几年,他越来越多地将智能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中。
“浙江的森林覆盖率超过70%,传统人工巡检效率低、风险大。现在借助无人机集群巡逻,不仅可以实时监测火险和病虫害,还能精准施药,极大提升了生态保护的精度和覆盖范围。”他介绍。不仅如此,一套“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感知网络已在浙江多地铺开——机器狗采样、无人站检测、大数据平台实时生成生态图谱,织就一张“绿色智能守护网”。
在更前沿的纳米机器人与太赫兹通信等领域,姚信威也看到了科技与生态融合的巨大潜力。“纳米机器人未来或可用于体内靶向治疗和环境微污染监测;太赫兹通信则有望大幅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推动绿色数字新基建。”他强调,技术不能只追求“先进”,更要“有用”,要能回馈社会、回馈自然。
教科融合,育人育才夯实绿色未来
作为高校教授,姚信威格外重视将“两山”理念融入人才培养。他推动建成多个“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实训基地,鼓励学生走出实验室,走进企业、社区、山林,在真实场景中理解何为“科技向善”、何为“绿色创新”。
“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科学家,但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系统思维和交叉视野,”他常对学生说,“学新闻的,可以用AI做舆情分析;学机械的,可以研发环保装备;学计算机的,可以搭建智慧生态平台——关键是找到技术和社会价值的结合点。”
在他看来,杭州能吸引大量年轻人留下创新创业,不仅因为政策或资金,更因为这里形成了“科技创新”的品牌效应和文化认同。“大家信任这座城市,愿意在这里尝试、成长、贡献——这是一种软实力,也是最可持续的竞争力。”
从机械控制到人工智能,从工业巡检到生态治理,姚信威以跨界的学术背景、系统的实践理念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成为“两山”理念在科技领域的生动注解。他说:“杭州的做法,从来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生态共赢。”在这片崇尚创新、鼓励融合、向往绿色的土地上,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青年,正以技术为笔、以实践为墨,在绿水青山之间,写下属于自己的时代篇章。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