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冰城哈尔滨,一场关于托育安全的守护行动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作为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的入选城市,哈尔滨在托育服务机构安全保障上持续发力,为0~3岁婴幼儿这个最柔软的群体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开展安全演练。
在冰城哈尔滨,一场关于托育安全的守护行动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作为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的入选城市,哈尔滨在托育服务机构安全保障上持续发力,为0~3岁婴幼儿这个最柔软的群体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从晨光初照到夜幕降临,哈尔滨的托育机构里,安全之弦时刻紧绷。以巴彦县、方正县为代表的托育“安全包”为托育机构穿上“防护罩”,安保、消防、儿童防护设备一应俱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卫生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常态化开展,确保监管无死角、全覆盖;保险机构的专业风险排查团队更是深入托育机构腹地,用“火眼金睛”捕捉每一个安全隐患,为婴幼儿的安全成长扫清障碍,让家长的担忧化为放心,让安全成为哈尔滨托育服务的底色。
中央财政赋能
哈尔滨托育“安全包”筑牢成长安全防线
9月2日上午10时,巴彦县幼教中心门口“突发状况”:一名“陌生男子”声称来接孩子,在核对信息期间突然从腰间拔出刀具(道具)冲破门禁闯入园区。安保人员按下警报器,并手持防暴钢叉、橡胶警棍等防暴器械上前阻拦。当警铃响起,保育人员立刻抱起宝宝从操场撤离,并迅速有序进入托班,保育人员先将班级大门锁紧,再搬来桌子堵住门口,拉上窗帘隔绝“歹徒”视线,为宝宝们的安全增加一层防护……这场沉浸式防暴演练,是哈尔滨市依托中央财政资金推进托育安全保障的生动写照。
在推动实施普惠托育示范项目期间,哈尔滨市卫健委印发《中央财政支持全国普惠托育示范项目托育机构安全保障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以中央财政资金为支撑,通过标准化设备配置、定制化需求响应、常态化安全管理,为全市托育机构量身打造“安全包”,筑牢婴幼儿成长安全防线。
今年年初,经过了前期的调研和需求统计,巴彦县卫健局统筹利用中央财政资金,为县域内10家托育机构集中配送“安全包”,覆盖安保、消防、儿童防护三大核心领域。安保设备方面,橡胶警棍、防暴钢叉等筑起“第一道防线”,24小时可视监控搭配大容量存储硬盘实现画面留存,治安一键报警系统直连公安部门;消防设施上,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简易防毒面具等一应俱全;儿童防护设备则细致入微:防护床栏防止坠床,防撞角包裹家具边缘,防滑地垫降低摔倒风险。为保障“安全包”发挥最大效率,巴彦县卫健局与托育机构签订3年使用协议,明确维护责任,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为避免设备“闲置”,巴彦县制定常态化培训演练计划:每季度组织安全培训,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消防、防暴演练。此次演练,不仅检验了巴彦县幼教中心依托中央财政“安全包”构建的安全防范体系实效性,更提高了保育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安全保护意识。巴彦县幼教中心史园长感慨:“这些‘安全卫士’不仅能守护婴幼儿,更让家长安心。”
方正县结合县域托育机构差异化需求,推出“一机构一方案”,为托育机构定制专属“安全包”。该县卫健局组建专项调研小组,走遍全县符合条件的托育机构,逐个托班排查隐患:针对防护能力弱的机构,增加防护床栏、防滑地垫数量;针对临街机构人流量大的实际,加装人脸识别门禁和无线报警器,实现“刷脸接娃”和异常预警;针对厨房区域较大,更新防火设备、加装燃气紧急切断装置,从源头防范风险。
为确保资金高效使用,方正县卫健局与财政局建立“双轨协作”机制:通过内部控购流程筛选优质供应商,公开招标明确设备参数与价格标准,全程邀请纪检部门监督,杜绝违规操作。最终,两家中标单位按需提供35种设备,涵盖消防安保器材与防护用品,并按计划全部安装到位。验收阶段,调研小组针对监控盲区、门禁灵敏度等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设备100%达标。
设备落地后,方正县同步启动“安全生产能力提升行动”:组织托育机构工作人员学习《托育机构消防安全标准》,细化消防与食品安全管理流程;每月排查隐患并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定期演练灭火器操作、应急疏散引导等技能。如今,方正县托育机构内智能门禁、高清监控、防撞设备随处可见,家长们的担忧化为信任:“看到这些安全设备和演练,送婴幼儿来特别放心。”
巴彦县标准化“安全包”实现安全无死角、方正县“一机构一方案”精准破解痛点,哈尔滨以中央财政为支撑,在九区九县(市)探索出多元托育安全保障路径,通过规范资金使用、强化培训演练,让安全防护落地见效。
卫生安全监督
从规范到细节织密健康防护网
“请出示保健人员资质证书和保育员健康体检报告。”近日,道里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执法小组走进爱婴摇篮托育服务中心,直奔卫生保健室展开核查。作为哈尔滨主城区之一,道里区已有17家备案托育机构,中心是该区首家非营利性备案机构,此次被随机抽中为检查对象。
保健室内急救箱、紫外线消毒灯等设备摆放有序,墙上“一案八制”制度清单清晰可见。执法人员逐页翻查健康管理台账,严肃提醒:“婴幼儿入托前必须完成全面体检,保育人员健康证每年更新一次,这是底线要求。”随后,执法人员登上二楼,依次检查乳儿班、托小班和托大班。他们挨个查看通风口是否通畅,核对消毒记录时发现关键问题:“活动室每日早中晚消毒3次、玩具每4小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频率过高。”执法人员解释,婴幼儿皮肤娇嫩、呼吸道敏感,过度消毒会破坏室内菌群平衡,甚至引发婴幼儿过敏或呼吸道不适。根据《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活动室每日早晚各消毒1次、玩具每日消毒1次(遇污染及时消毒)即可。
检查中,执法人员还核对消毒产品生产厂家资质与批量检测报告,严防“三无”产品流入。此次随机检查采取“一次上门、全面排查”模式,涵盖四大核心环节:保健室设置是否达标、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是否合规、消毒产品是否可溯源、卫生保健制度是否落实。执法人员既严格对照标准,又同步开展法规宣传。针对消毒频次问题提出科学调整建议,对传染病防控预案细化、健康监测台账每日核对等细节提出整改意见,并明确复查时限。这种“监督+服务”的模式,让托育机构感受到监管的严肃性与人性化温度。
如果说道里区的检查聚焦日常规范,松北区则通过一场突发事件检验了托育机构的应急能力。近日,松北区卫健局的卫生监督员走进大型托幼一体化服务机构——松北新区第二幼幼儿园,重点检查传染病防控措施。检查过程中,一名幼儿突发呕吐,现场气氛骤紧。
“小朋友们有序撤离!”保育师迅速疏散幼儿,避免踩踏或接触污物。保洁阿姨配戴N95口罩、一次性帽子和橡胶手套,扶患儿前往保健室,途中叮嘱:“宝贝戴好口罩,别用手碰嘴巴。”返回教室后,她用84消毒液原液浸湿纱布覆盖呕吐物,待吸附后从外到内包裹,装入双层密封袋。随后,她按比例调配1000mg/L含氯消毒液,以呕吐物为中心向半径2米范围内螺旋式擦拭,静置30分钟后放置“消毒中”警示牌。卫生监督员全程记录并评价:“处置流程符合《托幼机构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指南》,防护措施到位,消毒浓度达标。”
专业的操作与严格的安全监督密不可分。松北区有托育机构68家,松北区卫健局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消防救援大队不定时开展托育机构联合监督检查,聚焦机构设置标准、管理规范、登记备案、卫生状况、食品安全及消防安全等重点环节,并针对问题现场督导整改。今年上半年,依据冬春季传染病防控专项监督工作部署,区卫健局组织并完成了对辖区94所托幼一体化、托育机构的专项监督工作,通过监督检查发现,绝大部分都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各项防控制度和措施,个别存在晨午检记录填写不规范、消毒记录书写不完整的情况,经过卫生监督员现场监督检查,相关机构问题均已整改完成。下一步松北区卫健局将持续推进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确保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成长环境。
道里区对托育机构日常规范的细致核查,从保健人员资质核验到消毒频次的科学校准;松北区以突发场景检验应急能力,从幼儿呕吐处置的规范操作到传染病防控的全流程把关,二者呈现出哈尔滨市托育安全卫生监管“精准化+人性化”的鲜明特点,既能让机构划定明确的整改方向,也让家长清晰掌握机构的情况。这不仅能够筑牢托育的安全屏障,更能助力行业规范化发展,还能凭借过硬的监管成效赢得千万家庭广泛信任。
保险兜底+专业排查
系列“组合拳”夯实安全防线
“电表箱干净整洁,里面的线路连接得利利索索,但分路开关有的没有贴对应区域的标识,万一仅活动室出现问题需要紧急断电,匆忙间根本分不清该拉哪路闸;还有这个角落,有一小段裸露的电线需要处理一下……”9月15日上午9时,记者跟随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中心支公司的安全隐患排查服务小组,走进香坊区博苑熙云幼儿园。
博苑熙云幼儿园是一家大型的托幼一体化服务机构,于去年8月通过市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目前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36名。在排查中,安全细节被逐一“较真”。这支由安全专家、风险查勘工程师组成的队伍,围绕建筑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和设施安全展开检查,他们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楼梯扶手间距、核查灭火器有效期、翻阅食材采购台账,最终在该园发现5项一般风险隐患,当场签发隐患排查告知书,明确整改要求。
“不用花一分钱,专业团队上门找问题、给方案,比我们自己查靠谱多了。”幼儿园负责人郑均玲对此次排查非常满意。据了解,哈尔滨市托育机构责任保险项目的“保险+风控服务”模式,随着今年1月8日哈尔滨市卫健委与中国太保产险哈尔滨中心支公司举办项目签约正式落地实施。这是市卫健委针对托育服务对象柔弱、部分机构配套不完善等问题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统一公开招标推出的惠民生举措,目前已覆盖249家托育机构、1037名保育员和育婴师,以及2245名在托婴幼儿,保险保障累计限额达1000万元,包含9项保障内容,为机构运营中被照护对象、员工及第三者的责任风险兜底。
与传统保险“事后理赔”不同,哈尔滨创新的“保险+风控服务”把安全防线前置。截至8月末,承保公司已组织专业第三方机构完成对全市92家托育机构的排查。“排查内容覆盖消防安全、电气安全、食品安全、活动设施安全和环境卫生等各个方面,工程师们不仅查看设施设备,还仔细检查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有些隐患肉眼可见,比如灭火器过期、插座损坏;有些得靠专业设备,像电路老化、应急照明时长不足。”保险公司项目经理孙明辉介绍,“不管是消防通道堵塞这类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重大隐患,还是防护盖缺失这类‘小问题’,所有发现的隐患都会当场向托育机构负责人说明,并提供具体整改建议和技术指导,确保隐患整改有方向、能落地。”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安全保障覆盖更广,排查工作正加速推进。按照计划,今年10月底前将完成全市所有参保托育机构的全面排查,目前已增加排查小组、优化路线;对存在重大隐患的机构,还会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预计11月前全部排查完成后,将向市卫健委提交详细报告,为政府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保险公司还在建设托育机构风险数据库,分析不同区域、类型机构的多发隐患,未来能给出更精准的风险预警和防范指南。
这一系列举措,正形成哈尔滨托育安全的“三方合力”。托育机构享免费专业排查,解决了“查不细、查不准”的难题;市卫健委通过政策推动和监管,让安全标准落地;保险公司则用“保险+风控”的创新模式,既兜住事后赔偿的底,又守住事前预防的关。如今,走进哈尔滨托育机构,从社区嵌入式托育机构到家庭托育点,从现代化设备配备到专业安全排查,处处能感受到城市对托育安全的重视。从今年1月保险项目落地,到9月常态化排查见效,再到未来数据库支撑的精准防控,哈尔滨正用高标准、严要求织密托育安全网——这不仅是对“幼有善育”民生承诺的践行,更让万千家庭送得放心、婴幼儿成长安心,为全国托育安全管理提供可借鉴的“冰城经验”。
从中央财政鼎力支持到地方政府精细操作,从标准化设备普及到定制化方案实施,哈尔滨托育工作的每一步,都饱含对婴幼儿安全的关怀。未来,哈尔滨将继续深化托育安全体系建设,推动托育保障资源进一步下沉基层托育机构,细化监管与培训机制,确保安全防护无死角、无盲区,构建托育安全新格局。以“以幼为本、多方协同”筑牢安全线,让每个婴幼儿在爱的关怀中安全快乐成长。
哈尔滨日报记者张爱民
本文来自【冰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