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聋人日】关注听力健康:耳鸣与耳聋,看似无关实则相连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6:40 1

摘要:2025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我们迎来了国际聋人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让全社会的目光聚焦到聋人群体,也让我们更加关注听力健康这一重要议题。听力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更是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日常生活中,耳鸣与耳聋是常见的听力问题,它们之间存在着

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的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喉科 主任医师 王嘉玺

2025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我们迎来了国际聋人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让全社会的目光聚焦到聋人群体,也让我们更加关注听力健康这一重要议题。听力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更是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日常生活中,耳鸣与耳聋是常见的听力问题,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助听器验配、耳聋与言语障碍以及如何关爱聋人等方面,也都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值得探讨的内容。

一、耳鸣与耳聋的关系

耳鸣和耳聋都是听觉系统的常见问题,两者有一定的关联,但并不是所有耳鸣都会导致耳聋,也不是所有耳聋都会有耳鸣症状。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耳朵内产生异常声音的感觉,比如患者常常描述听到嗡嗡声、滋滋声、咔嗒声、滴滴声、电流声、响铃声等。而耳聋是指听力下降或丧失,可能是由内耳、中耳、外耳或听觉神经的问题引起的。

耳鸣可以分成两大类:客观性耳鸣和主观性耳鸣。客观性耳鸣是患者听到耳鸣声,医生通过一些听诊设备也可听到,常见于血管性搏动性耳鸣,主要是耳部的血管血液湍流或者肌肉收缩引起。主观性耳鸣则是没有外部声音刺激,仅患者自身可以听到的耳鸣,而其他人无法听到。

耳聋也可以分为三大类:感音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混合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是以内耳和听神经病变引起的;传导性耳聋以外耳和中耳病变引起;混合性耳聋则是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引起耳鸣的耳聋,多数是感音性神经性耳聋,多为单侧发生。

从理论上来说,在听力损失的情况下,大脑就无法接受某些特定频率的声音,大脑开始适应,而耳鸣可能是大脑填补这种缺失的一种方法。如果听力下降小于40分贝,对于患者的生活工作影响不会太明显,这也是大部分患者忽视听力问题的主要原因。所以,当出现耳鸣症状时,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如纯音听阈测定等,确定是否存在耳聋情况,避免漏诊。

二、助听器验配知识

助听器的正确验配是帮助听力损失患者重回有声世界的关键,需要遵循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步骤:

1.做好准备工作:了解自己的听力损失情况,回忆听力下降的起始时间、发展过程等,整理既往耳部疾病的就医资料,这些信息能帮助验配师快速掌握听力状况,为精准验配提供参考。同时,对助听器品牌、类型、价格等做初步了解,以便在验配时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2.进行专业听力检测:建议由专业人员使用纯音测听仪等设备,全面检测听力。通过不同频率声音的测试,精准确定听力损失的程度、类型,包括传导性、感音神经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为后续选择合适功率和功能的助听器奠定基础。

3.挑选合适的助听器类型:耳背式功率大、操作方便,适合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耳道式和深耳道式相对隐蔽,佩戴舒适度高,更适合轻中度听力损失患者,且对外观要求较高的人群。

4.精细调试助听器参数:验配师依据听力检测结果,利用专业软件对助听器的各项参数进行精细调整。根据不同频率的听力损失程度,设置合适的增益,使声音放大到患者舒适且能听清的程度,同时调整压缩比等参数,确保声音清晰自然。

5.适应期与随访:新佩戴助听器可能会有不适应感,需要从安静环境逐渐过渡到嘈杂环境,逐步增加佩戴时间,让耳朵和大脑适应放大后的声音。佩戴后的1-3个月内,定期到验配中心进行随访,根据佩戴感受和听力变化,进一步优化助听器参数,保证佩戴效果。

验配助听器可以选择大型综合医院的耳鼻喉科,这里具备专业的医疗资源,医生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对听力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明确听力损失的原因和类型,在验配过程中,可结合耳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全面的听力解决方案。也可以选择专业的听力中心,这类机构专注于听力康复领域,配备先进的听力检测设备,拥有经过专业培训的验配师,他们能依据听力检测结果,精准地为患者选择适配的助听器,并进行细致的调试,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还能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三、耳聋与言语障碍

听觉不仅是我们从外界获得信息的渠道,还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人能不能有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几乎完全取决于能不能听到声音、听到别人说话,“能听”才能“会说”。

听力障碍对语言发育影响极大。根据发生部位,听力障碍可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混合性及中枢性听力损失。无论是何种原因所致的听觉输入不足,早期都可能引发儿童语言发育障碍,成年后则可能因语言交流受限而产生社交和心理问题。由于听觉和语言中枢发育存在关键期,当听力障碍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如果没有正常的听觉输入,错过了关键期就意味着无法获得完整的语言能力,并导致言语发育障碍。临床研究表明,语言发育障碍的神经机制复杂,但听力剥夺(如先天性耳聋)被认为是导致语言发育障碍的最重要的原因。

听觉反馈对于言语发育也极为重要。听觉反馈系统不仅会在说话时对言语功能进行在线控制,而且在对言语发声和感知的长期校准中也会起到重要作用。通常,健听儿童能够运用听觉反馈来矫正发音、体会言语、感受声音等而有正常表情,并先学会复诵,然后逐渐学会说话。言语形成过程中,听力是必要条件。听障群体一般会出现“十聋九哑”现象,这是因为听力消失导致语言的听觉反馈能力缺失,一段时间后就会影响到语言发声能力,并导致无法学习说话。除听觉系统必须正常外,中枢神经系统、发音器官的完整性与智力、情感等因素都会对儿童语言发育和语言能力产生影响。

对于听障儿童来说,重建听力是第一位康复需求,语言康复是第二位需求,且有时间上的紧迫性。临床数据表明:听障儿童如果能在6岁前接受有效治疗与语言康复训练,紧紧抓住语言发育的关键期,80%都将获得与听力健全儿童接近的语言能力。如果错过最佳干预期,越往后就越难帮助他们获得和健听儿童一样的感官功能了,每延缓一年,语言康复率和效果就会越低。

四、如何关爱聋人并提供帮助

1.理解与尊重:聋人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和生活习惯。我们要从内心深处理解他们的困境,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选择,不歧视、不怜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在与聋人交流时,要有耐心,不要因为交流困难而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放弃交流。

2.学习手语:手语是聋人之间以及聋人与健听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学习一些基本的手语,能够更好地与聋人进行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可以通过参加手语培训班、在线课程、学习手语教材等方式来学习手语。

3.提供信息无障碍:在公共场合,如医院、图书馆、车站等,提供手语翻译服务或者文字提示,方便聋人获取信息。在媒体传播方面,增加视频字幕、手语解说等内容,让聋人也能享受到丰富的信息资源。

4.支持聋人就业:企业和社会应该为聋人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特长,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同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技能。

5.关注聋人心理健康:由于听力障碍,聋人在生活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容易产生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可以组织一些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活动等,为聋人提供心理疏导。

在国际聋人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深入了解了耳鸣与耳聋的关系、助听器验配知识、耳聋与言语障碍以及关爱聋人的方法。听力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对听力健康的认识,关爱聋人群体,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让他们也能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与梦想为伴,与时代同行。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