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联合国遭遇“三重破坏”,对其回应不买账,特勤局已介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6:37 1

摘要:当地时间23日,特朗普刚走进联合国总部大楼,就遭遇了“三重破坏”事件,他公开指控这些并非偶然,而是蓄意破坏,更直言联合国内部可能存在敌意势力。

当地时间23日,特朗普刚走进联合国总部大楼,就遭遇了“三重破坏”事件,他公开指控这些并非偶然,而是蓄意破坏,更直言联合国内部可能存在敌意势力。

第一场“意外”出现在他与梅拉尼亚乘坐自动扶梯前往主会场的途中。

就在即将抵达上层发言区时,自动扶梯突然中止运行。两人站在阶梯中央,没有摔倒,但场面一度惊险。

特朗普特别强调,这种设备在关键时刻突然失灵,不可能是简单故障,认定背后必有人为干预。他要求联合国方面立即保存现场监控录像,调查是谁按下了紧急制动按钮,并直接通知了美国特勤局介入处理。

第二场“意外”出现在特朗普站定在发言台后准备讲话,却发现提词器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现场发言不得不临时脱稿。

他表示,整整15分钟设备毫无响应,直至技术团队进行重启才恢复。虽然他本人称依然完成了整场演讲,但现场反响平平,外界评价普遍负面。特朗普坚称设备异常是“精心设计的障碍”,意图让他在全球直播中出丑。

第三个故障是演讲结束后,现场的音响系统被告知临时失灵,观众无法直接听清他的讲话内容,必须使用翻译耳机。甚至梅拉尼亚也反映,坐在下方听不到任何声音。

这一问题同样被特朗普指认为“刻意制造的技术困局”,进一步证实了他对于整场会议环境的怀疑。他认为这一切组合在一起,是一次“非常严肃的政治事件”。

事件发生后,联合国方面迅速给出回应。

对于自动扶梯故障,技术人员表示,是特朗普随行摄影师靠近扶梯底部时,不小心碰触到安全感应装置,导致设备自动中止运行,并未发现人为操控迹象。

提词器方面,联合国明确说明该设备由白宫随行团队自行管理,与联合国技术团队无关;其他与会代表也未报告类似问题。而至于音响设备,联合国方面指出全程正常运作,各国代表配备的同声传译耳机运行良好,演讲内容未出现传播障碍。

不过这些回应并未获得特朗普方面的认同。

他反复在公开场合强调,这三件事集中发生在短时间内、且都精准地作用在他本人发言流程上,难以解释为“巧合”。更重要的是,这些意外被他迅速纳入政治话语体系,指向长期以来对联合国的质疑和不信任。

他公开指出,联合国在处理移民危机和全球冲突上的表现无能,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制造新麻烦。2024年,联合国拨款3.72亿美元用于资助超过62万名进入美国的非法移民,被他直接形容为“助纣为虐”。

更早些时候,他就表达过对联合国在国际安全议题中“消极无为”的不满。他称,过去半年时间里,他以总统身份推动终结7场战争,亲自与多国领导人谈判,逐一促成停火或和平协议。

但在这一系列重大外交事件中,联合国始终缺位。

无论是斡旋过程中的协调角色,还是表态支持的姿态,联合国均表现出“冷漠和消极”,让美国独自承担全球秩序维护责任。

演讲收尾时,特朗普评价此次行程:“我从联合国得到的只有两个东西,一个坏了的自动扶梯,一个坏了的提词器。”

这句话迅速在右翼媒体和社交平台传播开来,成为攻击联合国效率低下、敌意明显的“最新证据”。

实际上,特朗普与联合国的紧张关系早已不是新闻。

从上任初期的削减联合国会费份额、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退出巴黎协定,到疫情期间质疑世界卫生组织,再到如今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遭遇“设备三连故障”。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指向的逻辑一脉相承,要联合国不能无条件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特朗普便认为其价值为零。他虽未明确表达退出意图,但每一次对联合国的强烈批评,实际上都在为这一观点提供“弹药”。

这些观点不再只是小范围传播,在过去几年中,关于“联合国总部应迁离美国”的言论也频频出现在不同场合。有评论认为,如果美国真的中断对联合国的财政与外交支持,现有总部设在纽约的安排可能面临重新评估。

中文互联网上也曾多次出现将联合国总部迁往中国的提议,虽然目前尚无国际层面讨论,但未来是否会被提上议程,谁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

在这场围绕演讲现场三起技术事故引发的风波中,特朗普将一次看似偶然的公共事务,转化为推进自身反全球主义主张的素材。设备是否人为破坏,尚无确凿证据,但在特朗普的逻辑中,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讲述本身是否有助于凝聚支持者情绪。

即便联合国方面持续澄清,也未能改变事态走向,反而进一步激化了“联合国是否值得美国继续支持”的争议。

信源:特朗普称在联大遭遇“三重破坏”事件,特勤局正展开调查

环球网2025-09-26

来源:康复科医师安恒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