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星云再聚。2025年9月20日,“2025科幻星云嘉年华暨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在成都科幻馆盛大启幕,续写华语科幻的辉煌篇章。作为继2024科幻星云庆典之后在成都科幻馆举办的又一次高规格的行业盛会,本届嘉年华以“新科幻·出东方”为脉络,串联起开幕式
金秋九月,星云再聚。2025年9月20日,“2025科幻星云嘉年华暨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在成都科幻馆盛大启幕,续写华语科幻的辉煌篇章。作为继2024科幻星云庆典之后在成都科幻馆举办的又一次高规格的行业盛会,本届嘉年华以“新科幻·出东方”为脉络,串联起开幕式、纪念中国科幻电影100周年、星云论坛、作家签售、科幻与文学大咖对话及颁奖典礼等多项精彩活动,全方位展现华语科幻的蓬勃生态与多元面貌。
群星璀璨,跨界共鸣。活动汇聚了华语科幻星云奖联合创始人董仁威、吴岩,科幻文学领军人物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以及作家杨鹏、江波、程婧波等中坚力量。同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阿来,新华网首席信息官姚予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成都市郫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周超毅,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吴显奎,海南壹天视界科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甘伟康,四川新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俊,成都影视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白云等来自科幻、文学、学术、出版、影视、游戏、美术、教育、企业界及科幻爱好者逾500人共襄盛举,展现出科幻文化日益扩大的影响力与融合力。
媒体矩阵齐发力,传播声势拓新境
本届嘉年华吸引了50余家媒体参与报道,形成中央媒体引领、本省媒体矩阵出击、省外媒体千里聚焦、社交平台深度互动的立体传播格局。
新华社、新华网、中国网、文艺报、澎湃新闻、川观新闻、封面新闻、四川观察、四川发布、四川新闻网、四川手机报、Amazing Sichuan、成都日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锦观新闻、知乎、成都市郫都区融媒体中心、重庆电视台,以及独家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微博文学等20余家媒体派记者参会采访报道。
中国新闻网、科技日报、北青网、文汇报、南方日报、深圳商报、凤凰新闻、顶端新闻、新浪网、搜狐、今日头条、百度新闻、网易新闻、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官方媒体;手机中国、前瞻网、文学当代、都市头条等垂直媒体;知乎日报、小红书、GGAC、中文在线、厦门游于艺等社交媒体与平台;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有限公司、山西省作家协会、四川传媒学院等多家出版社、省作协和高校官方公众号,共计30多家媒体与公众号同步转发或自发相关消息。截至9月25日,发稿总量超过150篇(条)。
中央媒体持续发挥舆论压舱石作用。新华社发布“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成都揭晓 长篇小说《金桃》摘金”;新华网发布“2025科幻星云嘉年华在成都科幻馆开幕”;中国网发布“刘慈欣:期待人工智能继承人类文明突破人类天花板”;文艺报发布“如果有一天人类文明遍布宇宙,那可能是AI替人类做到的——科幻、当下与未来四人谈”;中国作家网发布“2025科幻星云嘉年华在成都举行 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揭晓”等多篇中文与外文快讯与深度报道,从活动盛况到金奖得主,到大咖头脑风暴,再到行业展望,为公众提供及时、专业、深度的资讯内容。
四川本土媒体以集团军式报道凸显地域特色。 川观新闻、封面新闻、四川观察、四川发布、红星新闻、锦观新闻、成都电视台1频道、天府郫都等十余家省市区级媒体,从不同角度切入,既有开幕盛况的实时传递,也有对刘慈欣等嘉宾的独家专访,更对长篇小说获奖作品《金桃》等予以重点解读,展现出蜀地科幻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媒体担当。
本届星云奖报道特邀新增了几家四川省内媒体,有四川新传媒集团国际传播中心、四川新闻网、四川发布、四川手机报、Amazing Sichuan等,它们的报道及参与部分直播,为星云奖和华语科幻的传播增添了新的力量与影响。
外省媒体虽远必达,彰显星云奖全国影响力。上海澎湃新闻连续三届跟踪报道星云奖,此次更精心制作《10部电影看懂中国科幻电影一百年》专题短片,致敬中国科幻电影百年历程;广东南方日报、深圳商报、重庆电视台第1眼新闻等亦发来专业报道,共同拓宽了传播的地理半径。
微博、知乎平台引爆互动,直播+话题阅读+线上圆桌超8700万。作为独家社交媒体合作平台,微博及微博文学对开幕式、科幻与文学大咖对话以及颁奖典礼进行了全程直播,三场直播累计在线观看量达361.5万。同时,“刘慈欣谈科幻作家的集体AI焦虑”“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纪念中国科幻电影100周年”三大话题持续发酵,截至9月25日,话题总阅读量达到7197.8万,讨论量3.5万次,互动量2.8万次。直播观看与话题阅读总量达7565.6万。
此外,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与知乎联办的“不止科幻:2025华语科幻星云论坛”线上圆桌讨论,自9月6日起至9月25日,邀请董仁威、韩松、陈楸帆、江波等科幻作家发起提问,获得巨大关注,单活动浏览量突破600万,“华语科幻星云奖”总话题浏览量达1209万。
微博与知乎通过“直播+话题阅读+线上圆桌”多种形式协同发力,总影响力达到8774.6万,创下星云奖传播历史新高。
媒体与科幻双向赋能,共绘未来新图景
回顾“2025科幻星云嘉年华暨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的传播实践,其成功源于星云奖组委会及宣传委员会的精心策划与组织实施,更有赖于参会媒体的全力投入与深度挖掘。无论是抢抓时效的快讯,还是沉心梳理的深度报道,均共同构建了全景式、多语种、强交互的传播盛况。这不仅极大提升了星云奖品牌与华语科幻的整体美誉度,更印证了“奖项做功”与“媒体唱功”之间相互凝视、彼此成就的良性循环。站在中国科幻新百年的起点,相信星云奖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肩负更宏大的使命,让“新科幻出东方”之光闪耀世界舞台。
来源:南都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