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砖灰瓦,远山如黛,一方院落静静坐落于大水泊镇岐阳村的田畴与绿意之间。这里不是传统的书斋,而是思想生根、文化发芽的沃土—远山泊书院。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依托“乡村文化振兴首席专家”制度,在首席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海英教授的带领下,远山泊书院已发展成为一座融
青砖灰瓦,远山如黛,一方院落静静坐落于大水泊镇岐阳村的田畴与绿意之间。这里不是传统的书斋,而是思想生根、文化发芽的沃土—远山泊书院。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依托“乡村文化振兴首席专家”制度,在首席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海英教授的带领下,远山泊书院已发展成为一座融合学术高度与乡村温度的乡村文化枢纽,在这里,既有学者与少年思维碰撞的火花,也有村民朗朗的笑声,更记录了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上的点滴探索与温暖实践。
远山泊书院不仅是文化传播的枢纽,也是实现“校地合作”的重要平台。依托这一平台,张海英教授和高校学子们一起走户串门、促膝交谈,收集村民们最真实的生活期盼,通过开展实地乡村调研活动,了解群众需求,以此推出了《我的身体我做主》《饮食养生课堂》以及《文化常识讲座》等特色课程。这些课程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让文化融入日常,让知识真正服务于民。
书院里的文化时光,从不局限于书本。这里常有茶香伴着对话,首席专家及学者们经常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开展如“我们如何从历史中走来”等主题的谈论。茶,成了连接礼乐、哲学与当下思考的媒介;座谈,也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成为让思想落地、让年轻人敢于表达、乐于倾听的开放平台。在这里,青少年可以被点燃,乡土可以被重新看见,而文化的温度,正藏在每一杯茶、每一次交谈中静静流淌。
今年7月,远山泊书院携手威海紫光实验学校,共同对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推动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实践——“领航人才计划:大水泊镇乡村振兴之实践育人以及青少年科创赋能项目”。这不是一场仅仅停留在课堂内的教学,而是一次真正让年轻人俯身土地、直面真实的乡村体验。项目从两个维度展开探索:田野调查以及实践育人。大学生与中学生组成小组,共走乡间路、同入农户家,在田埂与炊烟间理解中国乡村的脉搏;青少年科创赋能则借助高校的实验室与导师资源,引导青少年从乡村振兴的现实问题中寻找课题,以创新方案作出回应。同时,这一项目构建起一条多元协作、共育人才的新链条:地方政府、高校、中学与民间社团各展其长,形成合力。它试图回答的不仅是如何教育人,更是一个更具时代意义的命题——如何以人的力量、以教育的温度,真正推动乡村走向更远的未来。
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远山泊书院,既是一座思想的高地,也是一处温情的课堂。它既仰望星空,又脚踏泥土;既举办学术座谈,也开设家常课程。在这里,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不再相隔,文化真正成为照亮乡村、温暖人群、启迪未来的力量。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