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步步来,到2019年,美国对3000亿美元中国货加了25%的关税,中国也对750亿美元美国货加税。2020年1月双方签了第一阶段协议,美国撤了点关税,中国多买了点美国农产品和能源。
话说中美贸易战这事儿,从2018年就开始闹腾了,那时候美国先对中国钢铝产品加关税,中国这边也没闲着,直接对美国大豆和猪肉之类的回击。
一步步来,到2019年,美国对3000亿美元中国货加了25%的关税,中国也对750亿美元美国货加税。2020年1月双方签了第一阶段协议,美国撤了点关税,中国多买了点美国农产品和能源。
可这协议签了没多久,2020年8月美国又对中兴和海康威视下手,2021年1月拜登上台后继续保持对华关税,3月还发报告说中国贸易不公平。
贸易战就这样拖着,芯片这块儿成了重头戏,因为芯片是高科技的命根子,谁控制了它,谁就占上风。
半导体这行当,美国一直想卡中国脖子。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出了新规,限制对华出口先进芯片和制造设备,还拉上荷兰和日本一起管制ASML的光刻机和东京电子的蚀刻机。
中国这边呢,自然不会坐以待毙。2023年3月31日,中国网信办突然宣布对美国美光公司的产品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美光是内存芯片大佬,DRAM和NAND闪存全球份额不小,中国市场对它来说占了15%以上。
审查一启动,美光股价就抖了,投资者一看形势不对,赶紧抛售。审查组花了两个月时间,测试美光芯片在电信和电力系统里的表现,发现有数据泄露风险啥的。
5月21日,结论出来了:美光产品有严重网络安全隐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商一律不准买。这禁令一出,直接断了美光在中国卖货的路子,电信、能源、金融这些领域全覆盖,美光2023财年收入直接腰斩,中国市场丢了15亿美元左右。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急眼,美国商务部马上跳出来,说中国这审查“毫无事实根据”,还说这跟中国宣称的开放市场背道而驰。
可话说回来,美国自己对华芯片管制还少吗?从2018年起,美国就层层加码,2022年那波直接针对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
美光这回被卡住,美国的供应链也跟着疼,中国市场这么大一塊儿肉没了,美光亚太工厂订单少,全球芯片价都波动起来了。
供应商们开始找替代,韩国和台湾的货自然水涨船高。可美国一看,这不妙啊,韩国三星和SK海力士要是填了美光的坑,那中国芯片需求不就绕过去了?于是,美国就把主意打到韩国头上。
2023年4月,外媒爆料,美国开始向韩国施压,要求韩企别让三星和SK海力士去补美光的空当。
具体说,美国商务部找韩国贸易部谈话,意思是如果中国禁了美光,你们韩企可别趁机多卖芯片给中国,尤其是那些高性能内存,得配合我们限制出口。韩国那边夹在中间,难受死了。
中国市场占韩国半导体出口的40%,去年韩国对华芯片出口超1000亿美元,要是真限了,产能闲着,股价跌,工人失业,这账怎么算?
美国这要求听着就过分,韩国是盟友没错,可经济上韩国离不开中国啊。彭博社报道说,韩国一度考虑不再向中国供芯片,但后来没那么极端。
中国外交部也没客气,发言人毛宁直接说,美方胁迫其他国家搞对华出口限制,完全是为维护自身霸权,韩国企业正常做生意关美国啥事?
这话说到了点子上,美国这套路不是头一回了,之前拉荷兰和日本时也使劲儿劝,现在轮到韩国。
韩国政府表面上答应配合,但私下里企业叫苦,三星和SK海力士在华工厂多着呢,西安和无锡的厂子雇了上万中国人,要是出口卡壳,损失谁担?
结果呢,2023年下半年,美国又出新规,10月无限期豁免韩国向中国出口芯片制造设备,但核心技术还是得管。韩国表面答应,实际执行松松垮垮。
这要求过分在哪儿?首先,它不光打中国,还伤韩国自己。韩国半导体是支柱产业,2023年对华出口占总出口四成多,禁了美光后,韩国货本来能多卖点,结果美国一压,韩国企业库存堆积,2024年2月对华半导体出口同比降了31.8%。
企业高管们得赶紧调整,转去越南和印度建厂,成本高不说,供应链还乱套。韩国经济研究院报告说,这波管制让韩国芯片业多损失几百亿韩元,就业岗位也晃荡。
美国这算盘打得响,想用盟友当枪使,可韩国不是傻子,尹锡悦政府得平衡美中关系,一头栽进去准后悔。
再深挖,这事儿暴露了美国在芯片战里的尴尬。中国禁美光,不是随便一禁,而是对等反制。美国从2018年钢铝关税开始,就总想单方面占便宜,现在轮到高科技,美国发现自己供应链太依赖别人。
美光在中国卖不动了,美国本土产能又跟不上,英特尔和GlobalFoundries的厂子扩建慢,拜登的芯片法案投了520亿,可建厂得几年。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飞来飞去,拉盟友建“芯片四方联盟”,可荷兰ASML的CEO都说,管制太严会伤全球创新。韩国这回被要求,等于美国承认自己打到七寸了,急眼了就找帮手,可帮手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从韩国角度看,这要求更接地气地说,就是让韩国企业白白吐血。中国市场那么大,5G基站、数据中心全用内存芯片,美光一走,本该是三星的好机会,结果美国说“别去”。
韩国媒体《韩国先驱报》报道,美国压力越来越大,2024年9月又催韩国加入更严的出口管制。韩国企业呢?SK海力士的股价2023年下半年跌了10%,因为投资者担心对华出口。
企业得花钱囤货,调整生产线,还得应付美国审查,每批出口设备都得报备,这多麻烦。韩国政府试着讨价还价,2023年11月在首尔的美韩会议上,争取到豁免宽松设备出口,但先进节点还是得限。
话说回来,这波操作对全球经济也没啥好处。芯片短缺本来就乱,2021年那会儿汽车厂停产,现在贸易壁垒一多,价格更贵,小企业买不起,消费者买手机电脑得多掏腰包。
中国这边呢,禁了美光后,赶紧推本土货,长江存储和长鑫的NAND和DRAM产量上去了,华为的麒麟芯片也自研了,2024年市场份额回血。
美国想卡脖子,结果中国加速国产化,这不是搬石头砸自己脚吗?专家分析说,美国的出口管制短期能拖中国后腿,但长期看,中国研发投入大,2023年半导体投资超3000亿人民币,早晚追上。
韩国这中间的滋味最难受,本来是芯片强国,三星全球老大,可夹在美中间,进退两难。2024年韩国对华出口整体降了8%,半导体拖后腿最大。
尹政府得哄美国开心,又得稳企业,外交部发言人低调说,会根据本国利益决定。可现实是,企业压力传到政府,工会开始闹,担心裁员。
韩国智库报告指出,如果管制继续,韩国GDP能少0.5%。这要求过分,就过分在不顾别人死活,美国自己霸权心态作祟,总想别人跟着赔本。
再想想更广的逻辑,这贸易战本质上是科技霸权的争夺。美国从二战后就靠科技吃饭,现在中国追上来,它慌了。
芯片管制从企业黑名单,到行业封锁,再到拉盟友,步步紧逼。可中国反制精准,美光这事儿就是例子,专挑美国痛点下手,不乱打一气。
韩国被要求后,内部讨论热烈,企业游说政府别全听美国的。结果2023年6月,韩国没完全禁对华出口,只是加强审查,实际货还是流进中国。这说明,盟友不是铁板一块,美国的“过分要求”执行起来总有水分。
总的来说,美国这要求听着霸道,实际是狗急跳墙的表现。贸易战打到现在,谁也没真赢,全球供应链乱了套,消费者遭殃。
韩国这帮手,被美国一拉,差点栽跟头,可它也聪明,没全上当。中国反制稳准狠,让美国知道,七寸不是好打的。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