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八五”普法开展以来,沙县区始终在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手段上主动探索,充分盘活现有传播媒介的资源优势,将主题普法的精准导向、分众普法的靶向发力、阵地普法的场景浸润、公益普法的温情传递等多种形式有机融合,逐步搭建起一套多元联动的普法模式。
前言
自“八五”普法开展以来,沙县区始终在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手段上主动探索,充分盘活现有传播媒介的资源优势,将主题普法的精准导向、分众普法的靶向发力、阵地普法的场景浸润、公益普法的温情传递等多种形式有机融合,逐步搭建起一套多元联动的普法模式。
这多元化的普法实践,正悄然让法律知识走出条文、融入生活——它或是含在社区普法角的宣传册里,跟着居民买菜的脚步溜进柴米油盐;或是融在校园法治课的手抄报里,伴着孩子的笑声印进成长记忆;又或是裹在乡村大喇叭的方言播报里,顺着田埂的风钻进农户心间。正是这样点滴渗透的多元普法,让法律不再是遥远的条文,而是化作了可感可知的日常。
一
主题普法,聚焦重点精准导向
2025年6月24日上午,由福建省司法厅戒毒管理局和沙县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禁毒·法治宣传进乡村(沙县站)”活动启动仪式在东门古街热闹开场,引得在场群众踊跃参与,青石板路上很快便排起了围观的长队。
这场人气十足的宣传活动,正是沙县区深耕主题普法的生动实践。自“八五”普法开展以来,沙县区充分发挥主题普法的精准导向,以“平台+部门”联动模式为重要抓手,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禁毒日、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制定分阶段普法计划,有序组织开展“法润童心”“法律进校园”“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服务大局普法行”等系列主题普法活动,精准推动普法宣传向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单位、网络延伸,既通过线下设点、专场宣讲实现“面对面”普法,又依托“法治云课堂”“普法小剧场”等线上形式覆盖更广人群,切实达到向面上拓展、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的效果,将宪法、国家安全知识、反诈防骗、禁毒、民法典等相关法律知识送到基层一线、融入日常生活,让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在群众心里扎根。
二
分众普法,紧扣需求靶向发力
“同学们,通过刚才预防校园欺凌的情景模拟,大家遇到事了要这么做……”“阿姨,这是家庭维权普法知识手册,里面梳理了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要点。”“老板,这是《小吃业主普法手册》,您问的门面房租赁合同问题在第14页。”校园里、村居内、商户中,随处可见“蒲公英+小吃”普法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紧扣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将实用的法律知识实实在在送到大家身边。
这些“按需送法”的生动画面,背后是沙县区对分众普法的扎实探索。为切实提高法治宣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沙县区坚持分众式普法,依托“蒲公英+小吃”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等基层普法力量,组建专业化分众普法队伍,常态化走村入户、下沉一线,针对未成年人、农民工、留守老年人和儿童等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与法律需求,采取各具特色的普法形式,围绕校园欺凌防治、劳动者权益保护、养老诈骗防范、物业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推行“群众点单、普法队接单”的精准服务模式,“点对点”匹配内容、“面对面”设计形式,有效实现普法目标、内容、方法的三重精准,推动普法工作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让法治宣传既走“心”又走实。
三
阵地普法,扎根场景浸润日常
每到周末,沙县区龙湖法治公园里总是三两聚集着休闲娱乐的群众,他们或是在入口处的“中国梦法治园”主题雕塑前默默驻足参观;或是在“法治之路”的景观小品前轻声讨论案例;或是在互动区的“法治灯谜”前相互竞猜谜底……垂柳轻晃间,法治元素混着烟火气,成为群众周末休闲里自然的一部分。
龙湖法治公园的鲜活场景并非个例,而是沙县区全域布局法治宣传阵地,让法治全面融入群众生活的一个缩影。自“八五”普法开展以来,沙县区精心布局各类法治宣传阵地,打造出龙湖法治公园、畔溪禁毒公园、知识产权法治教育中心等特色载体,并通过建设法治文化长廊、广场、公园,构建起法治元素与群众生活场景深度融合的法治文化主阵地,进一步推动普法方式迭代升级,从过去单向输出的说教式、灌输式普法,逐步转向引导群众主动学法、自觉接受的沉浸式普法,努力让群众做到出门有法、抬头见法、说理用法、办事循法,有效提升全民法治观念与法律素养,为形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筑牢根基。
四
公益普法,传递温情暖心惠民
“我老伴走了没留遗嘱,他婚前的房子,我、儿子和他老母亲都能分吗?”社区活动室里,李律师刚讲完民法典继承编要点,张阿姨就急着举手提问。
位于曲巷的近邻家园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沙龙”正在举行,百余名企业经营者与律师们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从社区继承难题解答到企业经营法律风险规避,这些公共法律服务场景,正是沙县区整合多方力量、搭建多元平台推进公益普法的真实写照。“八五”普法期间,沙县区以“温情普法、惠民利民”为导向,构建起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公益普法体系,推动法治服务精准触达群众需求。一方面,强化专业力量引领,除组织律师依托虬城文化讲坛、道德讲坛、乐龄学堂等群众熟悉的平台常态化开展公益普法讲座外,还推动律师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排查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并提供专业建议;另一方面,激活社会参与活力,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公益普法,在普法书籍编印、法治宣传活动策划执行等方面主动作为,让公益普法更接地气、更具活力。同时,大力推行媒体公益普法制度,依托“法治沙县”微信公众号、沙溪之声995“法治园地”等载体,汇聚法治资讯,传播法治知识,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依法解疑释惑,让群众及时接收最新普法资讯,随时随地学法律、懂法律。
下一步,沙县区将持续深化多元化普法机制,聚焦群众新期待、新需求,动态调整普法内容与形式,推动主题、分众、阵地、公益普法进一步联动融合,以更精准、更暖心的普法实践,推动法治精神更深融入生活肌理,让普法更贴民生、更具实效,努力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沙县样板筑牢法治根基。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