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全球轮胎巨头米其林集团因其在法国的产能重组计划而陷入舆论漩涡。在一档法国电视调查节目《补充调查》(Complément d’Enquête)提出产能外迁、盈利仍裁员及政府补贴不透明等尖锐指控后,米其林迅速作出全面回应,为其在法国的战略决策进行辩护,并呼吁
近日,全球轮胎巨头米其林集团因其在法国的产能重组计划而陷入舆论漩涡。在一档法国电视调查节目《补充调查》(Complément d’Enquête)提出产能外迁、盈利仍裁员及政府补贴不透明等尖锐指控后,米其林迅速作出全面回应,为其在法国的战略决策进行辩护,并呼吁公众以更全面的视角审视其对法国经济的长期贡献。
事件缘起:媒体指控引发公众质疑
法国当地时间9月18日,法国电视台播出的《补充调查》节目将矛头直指米其林集团。节目指控,米其林在享受法国公共援助的同时,将肖莱和瓦讷两家工厂的产能转移至海外,并在2024年宣布关闭这两家工厂,导致1254名员工面临失业。节目尤其质疑,在集团2024年全球净利润高达19亿欧元的背景下,此举的合理性与社会责任感。
米其林核心辩驳:市场现实是主因,并非简单产能外迁
面对汹涌的舆论,米其林集团展开了系统性的辩护,核心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关厂决定源于市场疲软与竞争力下降,是“最后手段”。
米其林强调,关闭肖莱和瓦讷工厂的决定,是基于商用车与厢式货车轮胎市场需求“显著且持续下滑”以及欧洲地区整体竞争力下降的严峻现实。集团明确表示,该决策是在评估了所有其他备选方案后,作为“最后手段”才做出的,并非轻率之举。
2. 产能重组在欧洲内部完成,未在海外新建替代工厂。
针对“产能外迁”的核心指控,米其林予以明确否认。集团澄清,两家工厂关闭后的剩余产能,已被重新分配至其位于法国戈尔贝、意大利库内奥以及波兰奥尔什丁的现有工厂。米其林特别指出:“我们并未在海外新建任何生产基地来替代这两家法国工厂。”并重申,法国至今仍是米其林在欧洲拥有工厂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体现了其对法国工业基地的重视。
3. 全球利润与法国本土业务状况不可混为一谈。
对于将集团全球盈利与法国本土运营直接关联的质疑,米其林给出了关键解释。集团工业总监 Pierre-Louis Dubourdeau 在节目中直言,米其林在法国的工业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将19亿欧元的全球净利润简单等同于法国业务的健康度,既不公平也不准确。同样,股息支付(2024年为9.64亿欧元,而非节目所称的14亿欧元)也源于全球业务的综合收益,而非法国本地业务的盈利。
关于政府补贴:强调透明度与巨大回报
在政府补贴使用透明度的问题上,米其林同样进行了有力驳斥:
否认不透明指控:米其林表示,已向法国参议院调查委员会提供了所有“详细信息”,完全履行了披露义务。
解释补贴用途:集团确认在2013至2021年间通过“竞争力与就业税收抵免”计划获得了政府支持,但强调此类支持“未附带任何使用条件”。例如,曾向拉罗什永镇工厂拨款430万欧元用于现代化改造。
主动承担责任:米其林透露,目前已与法国政府接触,探讨“自愿返还”上述税收抵免等额资金的相关事宜,展现了其积极负责的态度。
展示对法贡献:米其林强调,评估其价值不能只看补贴。2023年,集团获得4040万欧元研发税收抵免,但作为回报,其每年在法国的研发投入高达4亿欧元。2024年,米其林在法国缴纳的税款超过2.2亿欧元,薪资支出更是高达15亿欧元。
总结:米其林呼吁全面视角,重申长期承诺
在声明的最后,米其林集团总结道:“只关注公共援助,却不全面考量米其林在法国所做的所有贡献(包括投资、薪资、研发与税收),是对现实的片面解读,因此带有偏见。”
集团重申,过去十年已在法国投资26亿欧元,其中15亿欧元用于工业现代化改造,这充分证明了其对法国市场的长期承诺。此次产能重组风波,不仅是一场企业与媒体之间的辩驳,更折射出全球化企业在面对区域市场变化、成本压力与社会责任时所必须做出的复杂战略抉择。米其林的回应,旨在向公众清晰传达其决策背后的商业逻辑,并捍卫其作为法国工业重要贡献者的形象。
来源:轮胎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