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晨雾尚未散尽,玛迪村79岁的老党员东胜已经站在田埂上。他弯腰捧起一簇稻穗,指尖摩挲着饱满的谷粒,眼角皱纹里藏着一整个秋天的笑意。这个位于秘境墨脱的门巴族村庄,正以一场别开生面的丰收庆典,演绎着在党的领导下西藏边疆地区的巨大变迁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晨雾尚未散尽,玛迪村79岁的老党员东胜已经站在田埂上。他弯腰捧起一簇稻穗,指尖摩挲着饱满的谷粒,眼角皱纹里藏着一整个秋天的笑意。这个位于秘境墨脱的门巴族村庄,正以一场别开生面的丰收庆典,演绎着在党的领导下西藏边疆地区的巨大变迁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一面旗帜,农民的精神指引
清晨的玛迪村,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墨脱镇机关与玛迪村党支部的党员们整齐列队,与村民们共同凝视鲜艳的旗帜。“五星红旗见证了咱们村从贫困到小康的全部历程”,升旗手罗布次仁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动情地说:“每次看到红旗升起,就想起党的恩情。”
在国旗的见证下,玛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泞小路变成硬化马路,茅草屋变成砖瓦房……农民有了主心骨,乡村振兴有了方向标,边疆发展有了不竭动力。“红旗所指,就是民心所向。我们要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飘扬在农民的心坎上。”墨脱镇党委书记杨林鑫说,他带领全镇党员队伍一同来到玛迪村,见证这一幸福时刻。
一份倡议,农民的奋进号角
在广袤的田野间,一份承载希望与行动的倡议,正随着秋风传遍千家万户。党员代表伍精措姆手持倡议书,面向全体村民,铿锵有力地宣读着乡村振兴的使命与决心:“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全面谱写我镇乡村振兴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声号角吹响的不仅是政策的号召,更是农民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
田间地头,党员示范户带头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大棚里,村民踊跃参与技能培训;电商服务站前,青年党员耐心指导直播带货。机器的运转声、家禽的鸣叫声、大家的讨论声,汇成了一曲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村奋进乐章。
一条公路:农民的转型之路
“十几年前,这条路还没修通时,我们村的壮劳力都要当背夫,每次背着120多斤物资徒步7天翻越海拔4200多米的嘎隆拉雪山。那时候,一斤货只能挣到2到5元,还要冒着生命危险。”玛迪村党支部书记顿珠次仁指着眼前的公路感慨地说。
“公路通车后,一切都变了。在兴边富民政策指引下,我们带头搞起了‘马路经济’。”他补充道,“通过组织村民种植香蕉、火龙果、香橼,开办农家乐、民宿。现在我们村的水果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亩,农村经济总收入超420万元。”过去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8000元,如今已达到2.9万元;过去村里没有一家商铺,现在沿着公路开设有31个标准化摊位。
“最让我自豪的是,我们的年轻人不再需要外出打工。现在村里有10多个大学生回乡创业,他们开网店、搞直播,把我们的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变化。”顿珠次仁激动地讲述着村里的变迁,从背夫到老板,从天堑到通途,从贫困到小康,玛迪村的巨大变迁,见证了西藏在党的领导下从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的历史进程。
一棒玉米:农民的竞技舞台
近日,当地还组织起农民丰收节趣味运动会,巧妙地将农耕文化与体育竞技融为一体,所有比赛项目都源于日常农事,所用道具皆来自田间地头。抗抱粮食比赛现场,各族群众混合编队,在赛道上奔跑呐喊,展现着日常劳作的娴熟技巧;搓玉米粒比赛中,选手们手指翻飞,金黄的玉米粒如雨落下……这些充满“农味儿”的竞赛项目,不仅展现了农民的生产技能,更将党的惠农政策、民族团结知识融入其中。
村民东卫城在比赛中大显身手,他骄傲地说:“今天的比赛是我们农民自己的运动会,我们要比出农民的风采!”这场特殊的运动会,真正成为了农民展示风采、增进情谊、共享丰收喜悦的大舞台。
一声肯定,农民的幸福回响
“这是我们村第一次举办自己的丰收节,你们做得真好!”村民桑杰多吉激动地握着驻村干部的手,道出这句朴实的肯定,更是道出了玛迪村村民们共同的心声。“丰收节的圆满成功,靠的是党的好政策,靠的是大伙儿的共同努力!看到乡亲们这么开心,我们再苦再累都值了。”玛迪村驻村第一书记李英满怀欣慰地回应道。
望着欢庆的场景,李英满感慨万千:“以前咱们村条件有限,很多活动办不起来。如今在兴边富民政策指引下,村里产业兴旺了,生活富裕了,咱们农民也要有自己的节日,展示咱们的新生活、新风貌!”
“我们要继续努力,让丰收节越办越好,让大伙儿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玛迪村成为边疆乡村振兴的示范村!”李英满说。这句庄严承诺,既是群众对党的惠民政策的热烈回应,更是对乡村振兴成果的最好见证。
一首歌曲:农民的同心乐章
闭幕式上,全场齐声高唱《爱我中华》,将丰收节推向高潮。82岁的门巴族老阿妈白玛曲珍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跟着哼唱,眼角闪着泪光。“我经历过苦日子,更懂得今天甜日子的可贵。感谢党让我们过上了做梦都想不到的好生活!”歌声飘过玉米地、绕过香蕉林,带着幸福的味道,传得很远很远……
“这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杨林鑫表示。下一步,墨脱镇要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大做强茶产业、水果产业和乡村旅游,让乡亲们的生活如这丰收的果实一般,年年富足,岁岁香甜。
夕阳西下,玛迪村首届农民丰收节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但这个小村庄的故事正成为读懂西藏边疆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从背夫跋涉的崎岖山路到车轮滚滚的康庄大道,从零星散种的薄收田地到规模发展的“马路经济”,从闭塞落后的边境村到民族团结的示范村,玛迪村的变迁,折射的是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彰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这个小村庄的丰收节,不仅收获了五谷丰登的喜悦,更收获了党群同心、民族团结的深厚情谊;不仅展现了边疆地区的巨大变化,更揭示了乡村振兴的“幸福密码”:坚持党的领导、凝聚人民力量、走共同富裕道路。玛迪村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坚定不移地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边疆的每一寸土地都能成为丰收的热土,每一个村庄都能奏响振兴的乐章。
今日的玛迪村,正以崭新的面貌诠释着“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深刻内涵,正以昂扬的生机讲述着一个边疆小村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实现美丽蝶变的动人故事。这个故事,是西藏发展的缩影,是中国乡村振兴的实践,更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在雪域边疆的生动诠释。从这里望见的是更加美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一个又一个正在实现的梦想。(通讯员:李英)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西藏频道)来源:西藏主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