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巨人?何以成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12:22 1

摘要:全程330 公里,累计爬升25000米,关门时间150 小时。这一连串的数字,光是想想就让人倒吸一口冷气。很难想象都是什么样的人要跑,是什么原因想把自己逼上这样的“困境”。

Tor des Géants 巨人之旅。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难的越野跑山赛之一。

全程330 公里,累计爬升25000米,关门时间150 小时。这一连串的数字,光是想想就让人倒吸一口冷气。很难想象都是什么样的人要跑,是什么原因想把自己逼上这样的“困境”。

连续数日不眠不休,数万米的累计爬升,在意大利库马约尔追赛的这几日,我们看到这样一些人,这样一些场景。

刚刚在UTMB站台第十名的赵家驹,在比赛结束之后直接来到了库马约尔,准备巨人之路330公里的比赛。330公里,对于如他一样国内TOP级别的男子越野跑运动员也是莫大的挑战,他坦言,已经连续7年都没有跑过这么长的距离。

破切的想上场,想破纪录,想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自己的意志力怎么样...他想用这场330公里找到答案。

25公里处,我们在赛道上遇到赵家驹,他笑言他把Franco等欧洲精英的节奏打乱了,没想到他们会跟着他的速度跑。

60公里处,比赛即将进入黑夜,Franco第三个进入CP点,赵家驹则排在第五位。进站时,他询问着我们前面的运动员距离他进站有多久,即便已经进入黑夜,但他要开启追击模式。

160公里处,赵家驹状态还不错,他调侃说,这已经接近他近7年跑过的最远距离。没想到的是,在203.8公里处的CP点,我们等待很久却依旧不见赵家驹的身影,之后跟随着教练和家人的脚步,我们记录了寻找他的全过程。

赛后,我们来到家驹的住处,和家驹聊了很久。家驹略显疲惫,但精神状态还不错。聊到前100公里的追赶,家驹笑着说 “哈哈,Franco他们现在一定在蛐蛐我。

这一场330公里的比赛,虽然以退赛结束,但对于家驹来说,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遗憾和落寞。

超长距离越野跑本身就是风险与挑战并存的极限项目,是难,又不只是难;是比赛,也不只是比赛。

就像最初我们好奇“为什么来跑330公里”的原因一样。有些事,一定要亲自体验过,才知道那些未知究竟是什么,才知道那些想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同样,张伟强也在40天之前,刚刚完成UTMB的170公里,背靠背站上了巨人之旅的起点。

在此之前,亚洲人在巨人之旅的完赛纪录是77个小时。“因为我想打破亚洲纪录,做不可能的事情。”张伟强在赛前对我们说。

这次他是与跑山帮成员一道从国内出发,在跑山帮小屋同吃同住,已经培养出了不言而喻的默契与战斗的友谊。在关键时段,凯乐石团队为他完成了两次关键补给,从能量补给到保暖再到状态检查三管齐下,也为后面的赛程稳住了地基,正是因为赛道内外的联合发力,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同样,我们在25公里和60公里处遇到了他。除了对自己比赛名次的关注,张伟强嘴里还总是多出一句:老白到哪儿了?

“老白”就是和张伟强一起训练、一起参赛,认识多年的好兄弟白兴致。两人一起参加了UTMB,白兴致比张伟强快了35分钟先抵达终点。赛后张伟强说 “UTMB要干老白”,老白同样信誓旦旦地说 “干强哥”。

比赛经验丰富的张伟强,很知道如何把控自己的体力分配。203.8公里处我们接到了第十二个进站的张伟强,得知赵家驹已经退赛的消息,他感慨:太可惜了。

经过200多公里的持续奔跑,张伟强吐槽着自己状况频出的装备,说自己的反应变慢了。但他依旧不慌不忙,按部就班的执行着自己的安排。先好好补给,再睡30分钟,然后刷个牙,再猛力反超前面的跑者。

74小时33分59秒,张伟强做到了。在最后的100多公里征程,张伟强追上了5名世界精英越野跑者,最终以全场第六的成绩冲线,不仅刷新亚洲纪录,更创造了中国选手在此项赛事中的历史最佳。

这一刻,他披上国旗,脚步踉跄却目光坚定。或许正是这种“不退缩”,才是巨人精神的最好注解。

总结赛后经验时,老将风范再现。超长距离越野跑,比的不仅仅是身体能力,还有整体的计划安排和心理状态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在漫漫长路中被无限放大。张伟强的坚持不懈,不只是想完成比赛,想突破自己,更想在巨人之旅这样的国际赛场上,让世界越野跑者看到,我们中国越野跑者可以很强,是张伟强的强。

UTMB比赛之前我遇到陈蓉蓉,她戴着墨镜,梳着披肩的长发,和我们聊着自己的参赛计划,一颦一笑是如此的迷人。

她对自己的长距离很好奇,虽然备赛不充分,但还是想挑战一下巨人之旅。听说很多人在长距离越野跑中出现过幻觉,她开玩笑道,不知道自己的幻觉里会不会出现小哥哥。

220公里处的CP点,我们看到了陈蓉蓉,她意识清晰,表达流利,我问她“出现幻觉了吗” 她说,还没有,她也很好奇。

快速补给之后,她对教练说,打算后面的赛程,往前赶一赶。因为比赛中有距离计算失误,现在的名次和时间她并不满意。

在她身上,完全看不到对未知的恐惧,还有人们常常感慨的跑者孤独。有的只是对未知的好奇,不管未知是好是坏,即便是千难万险也要跑到了看看。

她有一颗强大的心,还有一份极强的目标感。能独自完成330公里的女性,哪个不是隐藏在柔弱身躯里的巨人。最终,她打开了100小时的大关,完成了自己赛前的心愿。

作为首次出国比赛的蒋汶利,从UTMB的CCC组别再到TOR100,即便是背靠背的比赛超负荷的跑量,她在两场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去年的巨人之旅中国赛中夺冠,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她的“首百”,随后开启了一路开挂的冠军战绩。

初到欧洲征战巨人之旅,蒋汶利一心想的就是安全完赛,对成绩没有什么执念,状态好的时候就往前冲,状态差的时候就放慢脚步缓和一下,日常训练的节奏对她而言尤为重要,不想因为受伤而打乱。

蒋汶利斩获TOR100 女子冠军同样也离不开FUGA 精英训练营的科学、系统化训练,无论是训练结构、补给策略、赛中节奏管理还是赛后恢复等等,她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高光,而是被训练支持的必然。

还有刚刚在比利牛斯 900 公里夺得女子冠军后,随即挑战 TOR450 冰川之旅,成为首位完赛的亚洲女性的郑均月,用稳扎稳打的战术策略以及沉重冷静的参赛经验不断突破自我,战胜孤独而又冗长的赛道,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更是极为严苛的挑战;二战330公里以103小时完赛的张潓萍,在穿越过多种复杂地形之后顺利跑向终点...

看着一个个冲过终点跑者的身影,我似乎听到了一个同样的声音,他们用奔跑的身影大声告诉我——“This is not only a race”。

而在终点,还有一面由一双双战损FUGA EX330跑鞋组成的鞋墙,在用磨平的鞋底齿花,泥沙裹挟的褶皱纹理,无声的记录和见证着跑者脚下不止330公里的征程。这些战损鞋基本都跑了成百上千公里,有的跑过了茫茫戈壁,有的翻越了阿尔卑斯群山,在连续昼夜、湿冷雨雪与碎石乱坡中,仍能以稳定支撑与不塌的回弹把跑者安全带往终点,陪伴跑者们一起跑过漫长的岁月。

2024年,凯乐石FUGA就以巨人之旅为设计灵感推出了专为超长距离打造的EX330,今年二代升级的EX330,在轻量化、抓地力和缓震性上全面提升,成为了众多跑者挑战巨人之旅的首选。

“可以轻松应对复杂路况,防滑耐磨长距离跑完全不在话下”

“舒适度非常高,尤其是在长时间的奔跑下中底依旧保持缓震回弹”

“轻便有支撑感,鞋面透气效果佳,超长距离也能快速散热不闷汗”

......

我们听到了太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越野爱好者的评价与反馈,从国内霸榜到欧洲赛场的站台,EX330不断用自己的硬实力收获全球跑者的赞同。作为中国户外品牌的领军者,凯乐石不仅是一个装备的提供者,更是推动中国越野跑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

这次巨人之旅赛事凯乐石FUGA支持了来自八个国家65位选手踏上巨人之旅赛道。越来越多的中国跑者认识到巨人之旅,并真正踏上这条山脉

从仰慕到践行,凯乐石 FUGA 在装备、训练、补给、赛事组织等多个维度给予了跑者们长期与体系化的支持。他们在国际舞台上打造更多“主场”,让中国跑者走到哪里,都能感到家人般的温暖。就像是凯乐石FUGA品牌总监娜姐在 8 月巨人出师会所说的那样:“我们在的地方,你就有家人。”

我曾问过很多身着凯乐石装备的选手,为何选择凯乐石,他们说:“凯乐石带来的不只是装备,更是一种信任。

中国跑者需要国际水平的支持,才能在国际赛场上走得更远。”这背后,是中国品牌国际化的自信、更是中国户外文化逐渐成型的象征。就像巨人之旅的名字一样,中国的力量也在成为“巨人”的一部分。

只有当我们的跑者敢于挑战极限,当我们的品牌不断用技术与理念去回应这种挑战,当精神与产品相互呼应、共同成长时,中国的越野跑,才能真正立于世界之巅。

离开库马约尔的那天,阳光正好,雪山依旧静谧。我回头望了一眼那座拱门,仿佛还能听到发令枪的回响、观众的欢呼、跑者的喘息。巨人之旅,不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一个可以触摸的目标;“巨人”也不再只是舞台上的精英,而是每一个愿意迈开脚步的人。

来源:旅途之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