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姐”的“便民灯”,照亮乡村发展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16:25 1

摘要:清晨7点,薄雾尚未散尽。位于四川省江油市的一处乡村里,一间30平方米的小店已亮起灯火。店主谭菊英,这位被乡邻亲切称为“小大姐”的普通农村妇女,十五年如一日,将一家小小杂货铺经营成了一家乡村“暖心驿站”。它集数字服务、农产品销售、关爱帮扶于一体,用朴实的坚守和创

清晨7点,薄雾尚未散尽。位于四川省江油市的一处乡村里,一间30平方米的小店已亮起灯火。店主谭菊英,这位被乡邻亲切称为“小大姐”的普通农村妇女,十五年如一日,将一家小小杂货铺经营成了一家乡村“暖心驿站”。它集数字服务、农产品销售、关爱帮扶于一体,用朴实的坚守和创新的行动,温暖了留守的老人与孩童,为乡村振兴路上增添了动人的邻里温情。

谭菊英勤劳与担当的性格,早在童年时代便已形成。作为农家四合院里七户邻里中最年长的孩子,她小小年纪便承担起照顾弟妹、操持家务的“小家长”责任,“小大姐”的称呼由此而来,这也成了她品格的真实写照。2010年,外出务工潮席卷农村。为了守护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谭菊英与丈夫选择留在家乡,开起了杂货铺。小店开张那天,她在门板上贴了张红纸,写上“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帮衬老幼”的大字。谁也没想到,这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会成为温情的起点。

谭菊英和她的小店。四川烟草供图

小店不仅是商品流通的场所,更是谭菊英服务乡邻的平台。每天清晨,帮助老人操作手机提交孙辈的作业、调整字体、排查手机故障等事情,成了她的“早课”内容。

了解到她的小店具备成为数字终端的条件后,江油烟草的客户经理梁安国主动上门帮小店引入了双屏收银机,实现了数字化经营。这次接触网络的经历,激发了谭菊英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她积极钻研互联网应用,从线上购物到协助反诈宣传,逐渐成为村里的“科技顾问”。不仅如此,她还特意在货架旁设置了便民服务角,放置充电器、老花镜、常备药品等,供乡邻按需取用。

从最初卖烟酒副食的杂货铺到如今的“便民服务中心”,小店的蜕变,藏着她对乡邻需求最细腻的体察。

便民服务角。四川烟草供图

“守着店,不能只守着老规矩。”谭菊英的创新脚步并未停歇。当她看到乡亲们辛苦种植的土豆、红薯等优质农产品面临滞销困境时,心疼不已。在梁安国的建议和协助下,她尝试通过朋友圈、小区群发布信息,帮助乡亲们销售。第一次成功收到转账时,她激动难眠。此后,她更是积极探索网店、直播等新形式来打开产品销路。镜头前,她的回答朴实无华:“都是乡亲们一滴汗一滴汗种的,我不赚黑心钱。”这句真心话打动了众多网友,土特产订单纷至沓来,有效带动了乡亲们的增收。她还将自己的感悟写成文章《开店不光为挣钱,也是为了帮助留守小孩和老人》,引发了广泛共鸣。

每当暮色降临,谭菊英小店暖黄的灯光总会准时亮起。这灯光,照亮了她坚守家庭幸福、服务乡里乡亲的平凡之路。这盏象征希望的明灯,映照出新时代乡村邻里互助、数字赋能、产业萌发的生动图景。

正如谭菊英常说的那样:“一盏灯的光或许微弱,但千万盏灯亮起来,就能照亮整个乡土。”这位乡村“小大姐”的故事,正是千千万万扎根乡土、默默奉献的平凡人的缩影。他们用善良和智慧,汇聚成推动乡村善治与发展的温暖力量。(实习生张悦参与采写)

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