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女人丧偶后,再找老伴就是给自己寻找麻烦,去别人家做保姆而已。
【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有人说:女人丧偶后,再找老伴就是给自己寻找麻烦,去别人家做保姆而已。
深以为然!老伴走了3年,好姐妹给我介绍对象,明知是为我好,但我接受不了。
社会心理学家乌利尔·弗拉提出过一个观点: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交易。
这句话虽然听起来很刺耳,但是在现实中,大部分人都会有利益的考量。
比如热播剧《我的后半生》里70岁的沈教授,老伴过世,前后与五个女人相亲。
有人为房子,有人要灵魂相知,有人强势控制,还有人愿意无私奉献。
直到沈卓然跟乐水珊婚礼上被抢婚,他才发现,老年人再找老伴,背后早已明码标价。
我叫徐梅,今年55岁,退休5年每月有4200退休金,独生女在外地成家。
老伴3年前突发疾病走了,丢下我一个人独活,女人曾想接我去她那里。
怎奈我考虑得比较多,亲家夫妻守在她们身边,我在过去,时间长了会有矛盾。
前两天,好友给我打电话,拉扯一番家长里短,她给我介绍对象。
说是她亲戚,人很好,条件也不错,退休金有7000多,市里有139平大房子。
好友最后说了一句,就是年岁有些大了,快70岁的年纪,身体状态还可以。
我耐着性子听完好友的诉说,等她说完,我没考虑,直接拒绝。
告诉好友,以后这事不要找我,我不想再找老伴,一个人的日子也很好。
好友有点不开心地挂了电话,我沉默地坐在沙发里,思考着:
女人丧偶后还需要再找老伴吗?我的答案是,若能一个人生活,就不要找了。
《我的后半生》里的彭玉兰,是沈卓然的铁杆粉丝,非常崇拜她,愿意为他付出。
怎奈对方对他一点没兴趣,享受着彭玉兰送的鸡汤,还跟别人继续灵魂交流。
最终彭玉兰选择放手,觉得自己这样不过是自寻烦恼,不如安静地多照顾子女。
我也是这样的想法,女人到了一定年岁,再找老伴,跟年轻时太不一样了。
找个年岁大的,也就是个伴儿,女人还要伺候对方十几年,也未必能得到认可。
为啥不一个人好好规划自己的生活,有钱有房有孩子,与其找伴不如独自绽放。
老伴刚走的第一年,我是最迷茫,不知道一天到晚干点啥,混混沌沌的过日子。
第二年,我开始收拾家,把我的房子重新装修一番,做了断舍离。
不需要的家具请出去,家里越简单越舒服。
还收拾出一间朝阳的房间做茶室,没事宅家喝茶,读书,听曲。
一个人过日子,虽冷清却也自在,没有那些琐琐碎碎的杂事。
也没有让人烦恼的各种关系,不必应付对方家的亲戚和人情世故。
生活简单但也非常有情趣,日子是自己的,如何过全看自己的心情。
不想做饭,可以去楼下小餐馆点一份,打包回家独自享受。
想出去转转,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也可以独自一个人去旅游。
老伴在世每月除了上交工资,其他跟所有人一样,不好也不坏。
有过心猿意马之时,也对我和女儿照顾有加,而我对他也是各种操持。
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去的路上,失去老伴,最难过的是身体不好,身边没人。
有次我半夜起来抬不起胳膊,也翻不了身,情不自禁地喊了几声老伴。
猛然发现老伴走了,一个人躺在床上,还是很慌张,努力调整好久,才缓过来。
独自去医院挂号,排队,看医生,等结果,没人陪伴还是很失落。
熬过去后,才知道,老伴,老伴,平时在生活里不觉得有啥,真正需要才知珍贵。
去年年底,身边有个单身老同事,比我大十岁,跟我说要不咱们凑合在一起。
我没有说话,不是觉得他不好,而是觉得他找我,也不过是找个帮手而已。
同事的老母亲80多岁,没人照看,他接回家,独自伺候,感到日子太难了。
我明白同事的心思,找个帮自己一起照顾母亲的晚年,而我不想揽着这事。
后来听说这个同事找了一个没退休金的,日子过得也是鸡飞狗跳,时常为钱吵架。
说到底,老年人再找老伴,也不过是各取所需,若一方得不到想要的,很快也就散伙了。
有句话说得特别扎心: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永远是你有价值。
失去老伴,我也思考过再找老伴这个问题,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再找。
我觉得,女人若有房,有退休金,手里还有点存款,还有孩子。
多数女人都不想再找,有空帮孩子家做点事,减轻孩子的生活压力。
电视剧里愿意找沈卓然的几位女性,大多是有自己的缺憾:
连亦怜是为给有病的儿子找到愿意给房子的老伴;
聂娟娟是为给自己找到灵魂知己,彼此做个伴儿,因她不想连累国外的儿子;
乐水珊是无儿无女,他愿意嫁给沈卓然,是对方儿女愿意接纳她。
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而我对别人没有这些要求,也就不想再找老伴。
对此大家觉得我应该再找个老伴吗?
来源:华贵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