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元电荷理论是物理学的终极理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6 14:53 1

摘要:半元电荷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基本粒子是独立存在的,并且基本粒子是宇宙间最稳定的粒子。基本粒子是相互绕转的两个半元电荷,不论存在物质内部,还是辐射到外部空间,例如,辐射到外部空间的光子,基本粒子遵循的规律都是:M^2R=Q,其中,M是基本粒子的质量、R是基本粒子的

一、半元电荷理论

半元电荷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基本粒子是独立存在的,并且基本粒子是宇宙间最稳定的粒子。基本粒子是相互绕转的两个半元电荷,不论存在物质内部,还是辐射到外部空间,例如,辐射到外部空间的光子,基本粒子遵循的规律都是:M^2R=Q,其中,M是基本粒子的质量、R是基本粒子的空间半径、Q是常数。其它所谓的基本粒子都是由基本粒子直接或间接组成的,所以基本粒子按照带电和不带电存在三种形式:正元电荷基本粒子、负元电荷基本粒子和中性基本粒子,正元电荷基本粒子带一个正元电荷的电量、负元电荷基本粒子带一个负元电荷的电量、中性基本粒子整体不显电性但是本质上也是带一个元电荷的电量。也就是说,一个基本粒子带一个元电荷的电量。这一结论被美国物理学会2022年冬季学术交流会录用,录用截图摘要如下:

由基本粒子的组成可知:基本粒子的半径可以很小甚至可以小于普朗克长度,也可以较大,所以理论上基本粒子可以组成现有理论已知的、未知的所有粒子。利用普朗克常数,结合我的理论推算Q常数的值在10^-85数量级,所以基本粒子半径、质量范围非常广泛。虽然基本粒子的带电量不变,但是基本粒子的质量、半径是可变的。

二、基本粒子解析四种相互作用

1.解析引力:引力由于物体自转使辐射的中性基本粒子各自向心,两个物体辐射的基本粒子各自向心、纠缠,呈现两个宏观物体物质之间的引力。

2.静 电 力:是带电物体辐射带电基本粒子或辐射极性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打个比方,基本粒子是圆形,极性基本粒子是椭圆形。

3.强相互作用:以两个质子为例,根据质子和电子的质量关系,质子大约含有2000左右个基本粒子,其中只含有一个正元电荷基本粒子,当两个质子相互靠近时,由于基本粒子的相互吸引,也由于正元电荷基本粒子的相互排斥,使2000对中性基本粒子“靠的”非常近,接近于普朗克尺度或更小,同时1对正元电荷基本粒子由于互斥距离相对较远,大约等于质子的直径,使得2000对中性基本粒子之间的引力和1对正元电荷基本粒子的静电力趋于平衡,这就是强相互作用的本质。

4.弱相互作用:基本粒子数量相对强相互作用较少“靠的”更近的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普朗克常数的理论依据

普朗克常数是普朗克创造出来的经验常数,在量子力学中举足轻重。那么普朗克常数的理论含义是什么呢?答曰:普朗克常数的理论数值就是基本粒子的角动量的数值,基本粒子的角动量是守恒的,所以才存在普朗克常数。仔细研究,普朗克常数的单位和基本粒子角动量的单位是一致的。

四、解析玻璃二象性的本质

我在《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原因及波粒二象性拐点的确定》一文中论述道,光子传播波长和光子半径的关系是:光子的半径大小等于光子传播波长的平方;同时,又论述、论证光子的半径等于光子波长的三分之二。这种光子半径和传播波长的关系既是线性的(光子的半径等于光子波长的三分之二)又是非线性的(光子的半径大小等于光子传播波长的平方的大小),线性的和非线性的公共解:就是波粒二象性拐点,虽然不能确定同类相邻两个光子相交、相切、相离的具体条件,但是可以肯定半径大的光子必然相交、半径小的光子必然相离。在必然相交(光子的半径等于光子波长的三分之二)和必然相离(光子的半径大小等于光子传播波长平方的大小)“悖论”条件的约束下,相邻同类两个光子相离必然是波长非常短。并且光子波长和光子半径关系既是线性的又是非线性的是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根本原因,也是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根本原因。

五、光子的形成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和能量守恒定律,物质内部基本粒子,质量损失一半、半径扩大到原来的4倍时,基本粒子必然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到外部空间,当然包括不可见光子。

六、基本粒子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宇宙中的基本粒子,既不会创生,也不会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宇宙中基本粒子的总数不会改变,这就是宇宙基本粒子守恒定律。既然基本粒子是守恒的,一个基本粒子带有一个元电荷的电量,那么宇宙的电荷也一定是守恒的。其实,基本粒子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是一脉相承的,相互可以印证。

七、解析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就是两个物质表面的中性基本粒子,半元电荷重新组合的结果,即基本粒子的正、负半元电荷的组合,转化为负、负半元电荷的组合和转化为正、正半元电荷的组合。实质不是电荷的转移,而是半元电荷转移和从新组合。

八解析质量的起源

由于普朗克常数是基本粒子的角动量,即h=MVR——(1),其中,M是基本粒子的质量、V是基本粒子的自转速度、R是基本粒子的半径、h是普朗克常数也是基本粒子的角动量;由基本粒子的组成规律知道:M^2R=Q——(2),其中,M是基本粒子的质量、R是基本粒子的半径、Q是常数。联立方程(1)、(2)解得:M=QV/h,由于Q、h是常数,所以Q/h=D是常数,于是M=DV,其中,M是基本粒子的质量、V是基本粒子的自转速度、D是比例常数,所以质量起源于基本粒子的自转速度,本质是半元电荷的纠缠速度。

来源:彩彩说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