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天下午,闻讯的市民早早就等候在现场,等候通行的车辆在大桥两头排成了长龙。随着时间临近,现场工作人员一拆除路障和警戒线,等候的车辆和行人就迫不及待地鱼贯上桥,兴奋地体验起了“过新大桥”的愉悦。手持各种拍摄器具的网民和自媒体主播们,也一拥上桥各显神通。
9月25日下午4点,经过封闭142天精心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的景洪澜沧江西双版纳大桥正式恢复通车了。
当天下午,闻讯的市民早早就等候在现场,等候通行的车辆在大桥两头排成了长龙。随着时间临近,现场工作人员一拆除路障和警戒线,等候的车辆和行人就迫不及待地鱼贯上桥,兴奋地体验起了“过新大桥”的愉悦。手持各种拍摄器具的网民和自媒体主播们,也一拥上桥各显神通。
作为西双版纳的标志性交通设施和当地交通网络咽喉,这座全长600.24米、桥面总宽26.60米至30.76米的桥梁,自1999年建成通车后,已经服役了26年。
“本次封闭施工并非简单的翻新,而是针对大桥服役多年形成的关键病害对症下药改造提升。”景洪公路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每一项施工都精准指向桥梁安全隐患与功能短板,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大桥的承载能力、通行安全性与使用寿命。”
这名负责人说,自5月6日24点封闭改造以来,面对工期紧、施工难度高、雨季与高温交织的多重挑战,项目实行两班倒连续作业模式,高峰时段60人同步施工,分秒必争抢赶工期;其中斜拉索更换为工程最大难点——单根斜拉索最长达179.77米、重达10.9吨,张拉力高达540吨,且塔内空间有限无法使用大型机械。
为此,西双版纳公路局、景洪公路分局及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监控等参建单位开展技术攻坚,结合大桥A型独塔双索面的结构特点与实际施工限制,创新采用“桥面放张旧钢绞线”方式,成功克服技术瓶颈,于8月20日顺利完成全部换索任务。改造后,大桥新钢绞线强度由1770MPa 提升至 2000MPa,安全系数由2.0提高至3.0,桥梁结构安全大幅增强。
据悉,与本次改造工程同步建成的桥梁结构监测系统,可实时采集桥梁各项运行数据,既守护运营安全,也为后续管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改造完成恢复通车后的西双版纳大桥,彻底解决了大桥原有病害隐患,安全通行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戴振华 摄影报道
编辑:徐嵩钦
审核:黄世俊
云南日报-云新闻 观云南 知天下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