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娶媳妇,20万彩礼要掏空家底,还得借外债;现在8万8就搞定,省出的钱够小两口开个小卖部。”英山县村民舒跃飞的话,戳中了不少湖北农村人的心声。如今荆楚乡村里,礼金不再是压得人喘不过气的“面子债”,正从攀比的数字变回实在的人情,日子里的轻松劲儿肉眼可见。
“以前娶媳妇,20万彩礼要掏空家底,还得借外债;现在8万8就搞定,省出的钱够小两口开个小卖部。”英山县村民舒跃飞的话,戳中了不少湖北农村人的心声。如今荆楚乡村里,礼金不再是压得人喘不过气的“面子债”,正从攀比的数字变回实在的人情,日子里的轻松劲儿肉眼可见。
通城县五里镇的村支书王双全,去年嫁女儿时干了件让全村炸锅的事——把女婿送来的20万彩礼全退了。“当时亲家还怕别人笑寒酸,现在全镇八成婚事都简办,谁还说这话?”王双全这话没掺假,十五里外的治全村支书魏伟龙更直接,儿子结婚时主动和亲家“砍价”,把彩礼压下来不说,还把接亲车队从10辆减到6辆,高端烟酒全取消了[__LINK_ICON]。干部带头“刀刃向内”,村里的规矩也跟着硬起来:大冶南山村把彩礼上限写进村规民约,从早年一二十万压到7万以下;英山县作为婚俗改革试点,彩礼均价直接从16万跌到8万,一场婚礼最多能省15万,相当于小家庭两年的收入。
地域上的差别还在,但“商量着来”成了新共识。武汉周边农村爱用6万6、8万8这样的吉利数,女方往往会把彩礼贴补给小家庭当启动金;天门更爽快,不少姑娘不仅不要彩礼,娘家还陪车陪房,男方拿30万,女方就再添30万,全给小两口存着;荆州普通家庭5万左右就够,甚至有年轻人干脆“零彩礼”,领个证请亲友吃顿饭就算完,觉得“排场是做给别人看的,日子才是自己过的”。
彩礼降了,随份子的负担也轻了。以前仙桃潭口村随礼攀比得厉害,五百一千是常态,有人年底光份子钱就掏出去好几万。现在村里红白理事会定了规矩:随礼不能超200元,酒席最多10桌,每桌就8个菜,谁也不能搞特殊[__LINK_ICON]。宜昌长阳更有意思,赵家堰村有人办葬礼,直接把礼金定在10元封顶,还回赠11元的毛巾,乡亲们反而觉得“这样才没负担,人情味儿更足”。不过也有网友吐槽,有些地方年前年后的酒席还是密集,随礼两百块都觉得拿不出手,但比起以前动辄上千的压力,已经松快不少了。
更新鲜的是婚礼上的变化。恩施那边接亲,新郎伴郎不再绞尽脑汁答难题,而是撸起袖子择菜、劈柴,限时完成“劳动考核”才算过关。网友看了都喊“该推广”,觉得这比低俗闹婚强多了,还能看出新郎的动手能力[__LINK_ICON]。武穴郭冲社区更实在,用“积分挂钩合作社分红”管着,彩礼从15万压到5万以下,宴席开支直接砍半,把“家里难事”变成了“村里喜事”。
村里的大喇叭天天播“莫把婚姻当买卖,不让儿女驮身债”,红白理事会会上门帮着办简办婚礼,简办了还能上“红黑榜”受表扬,有的地方还给简办家庭发500元奖励[__LINK_ICON]。就像舒跃飞说的,现在娶媳妇不用愁得睡不着觉了,小两口手里有钱,日子反而过得更有奔头。
从江汉平原到鄂西山区,湖北农村的礼金正在“卸妆”。那些从20万降到8万8的彩礼,从千元缩到200元的份子钱,减的是真金白银的负担,暖的是过日子的心气儿。毕竟大家终于琢磨明白,日子过得好不好,从来不是靠礼金多少撑起来的。
来源:玫瑰小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