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铁匠铺不多,一个公社也就有一两处。农忙时节还要服务到各个生产队,村头巷尾。尤其是春种秋耕季节,铁匠铺师傅一定会走村串户,售送犁地铧,修接铧尖。执起响锤,敲出清脆的铜铃声,能传遍全村。社员们听见响声,社员们就会把用钝了的镐头、锄头、钉耙子和犁地的铧尖、翻地犁和马车上车闸、铁环等农具拿来维修。这些家伙算不上什么稀罕物,却是庄稼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铁匠铺里那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就没有田地里那一行行整齐的庄稼。铁匠铺便是当时农业生产的“铁骨脊梁”。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乃至战争兵器,都离不开铁器打造。寻常百姓过日子,处处离不开铁匠的功夫。切菜用的菜刀,得是铁匠反复锻打的夹钢刀,既锋利又不易卷刃;做饭用的铁锅、马勺,必须捶打的薄厚均匀,才会受热均匀;就连冬季取暖的火盆、铲子、勺子、菜刀、水镩子、门镣吊、门鼻子、铲子,都是铁匠铺里的“作品”。铁匠的手艺,是一种很早以前传承下来的锻造工艺,通常是父亲掌钳,儿子或徒弟抡大锤。其铁锤挥起落下,锤落锤起,千锤百炼,复始轮回,简单实用,但学起来不容易。 常言说,“世上活路三行苦,打铁、撑船、磨豆腐。”这句俗语道出了铁匠这个行当的辛苦和硬本事。由于他们比较辛苦,还必须特殊技能,所以,他们挣得“公分”要比普通社员多出50%左右。公社时期的铁匠铺,多是简陋的土坯房,实际上就是个四面透风的棚子,屋顶上连个正经烟囱都没有。火炉、铁锤、铁砧是铁匠的基本工具。火炉是用来煅烧铁坯;与火炉连着的有一个大的风箱,主要用来控制火的温度和力度,称之为掌控火候。铁匠铺一般都比较窄小,煤烟带着尘土在屋里打转转,熏得铁匠们满脸漆黑。夏天,火炉旁像蒸笼,铁匠们光着膀子抡大锤,挥汗如雨;冬天更难熬,寒风刺骨,可是手里的活不能停。老辈子人说,“世上生活三行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打铁人的苦,苦在“身板硬”——抡大锤靠腰劲,掌锤扶铁砧的靠臂力,一天下来腰酸胳膊疼,叮叮当当,火花飞溅,却听不到他们的半句怨言。有副对联,上联:“一间东倒西歪屋”,下联:“两个千锤百炼人”。这就是当年铁匠铺的真实写照。旧时民谣称:“跟个当官的做娘娘,跟个杀猪的翻大肠;跟个铁匠拉风箱……”说起来简单,铁匠的劳动强度并非一般。没有良好的体魄打不了铁的,没有吃苦耐劳精神做不了铁匠。俗语“打铁先要身板硬”,说的就是这个理。打铁必须快,烧得通红的铁是软的,容易变形,但很快就变灰变硬,改变不了了,所以打铁要趁热,也叫“趁热打铁”。打铁如人,不急不躁是一种风度,但有时候,也需要迸发出一股激情、一股豪气。那些温吞慢性者,那些闲庭信步者,真需去看一看打铁的。每至烘炉生火,温度聚升之时,顿时会汗水满头。“大锤砸,小锤引”。师傅用小锤在烧到恰到好处的铁坯上“叮当”捶打两声,迅速将小锤闪开,徒弟心领神会,将七八斤重的大锤抡圆,重重砸在刚才师傅敲打的位置。师傅再“叮当”两声,大锤又“咣咣”几下。小锤如同指挥棒,引导着大锤的落点和节奏。锤到之处,铁皮剥落,铁花飞溅;抡起大铁锤,便是汗如雨下。没有超人的力量与气度是干不成的。最关键淬火,是铁匠必备的看家本领。烧红的铁器“兹拉”一声濅入冷水中,腾起一股白烟,这一步决定铁器的硬度和韧性。铁匠眼疾手快,稍有不慎,前功尽弃。“好钢用在刀刃上”。打菜刀、杀猪刀、镰刀等“刃口家具”,须用“夹钢”工艺。锻造的铁具刃口无夹灰、不卷刃、不豁口,恰到好处,真是一般人难以掌握的。同样是一件铁器,由不同的师傅锻打出来,其效果会截然不同,有的刀具削铁如泥,有的则切豆腐面面不见光。这一切,无疑归于铁匠技艺高低所致。我至今对铁匠的这份精神情有独钟,想起他们的境遇,又忍不住心酸。如今,公社时期的赤脚医生、民办教师、农机人员等都有了相应的养老补贴,唯独这些曾撑起农村“铁器半边天”的铁匠,大多数没有享受到政策的照顾。但我知道,村里人没忘——谁家里还有当年铁匠打造的菜刀和斧子,墙角还戳着那把镐和铁锹,这些带着温度的铁器,都是铁匠们奉献的见证。他们没有补贴,没有名分,却用手艺留在了乡村的记忆里。时光流转,如今没了铁匠铺的“叮叮当当”的响声,好在还有“王麻子菜刀”凭着精湛的锻造技艺代代相传。还有“漳州铁锅”靠着扎实的品质家喻户晓,更有一些地方办起了铁艺博物馆,把当年的铁砧、铁锤、铁器展品一一陈列,让年轻人知道,曾经有这么一群人,用双手敲打出了乡村的烟火与生机。不可否认的是,祖传的铁匠手艺正在走向消亡,其根本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兴起和巨大的社会变革所致。今天,拖拉机在田地里驰骋,播种机、收割机穿梭往来,甚至连无人机都成了“型农具”,撒药、施肥样样在行。那些曾经伴随庄稼人的镐头、锄头、翻地犁,如今变成了博物馆里的展品。摘要:当年的铁匠铺不多,一个公社也就有一两处。农忙时节还要服务到各个生产队,村头巷尾。尤其是春种秋耕季节,铁匠铺师傅一定会走村串户,售送犁地铧,修接铧尖。执起响锤,敲出清脆的铜铃声,能传遍全村。社员们听见响声,社员们就会把用钝了的镐头、锄头、钉耙子和犁地的铧尖、翻地
来源:哥乘弟gecheng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