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建邺区举行了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AI文都,智金陵”科普阅读日暨建邺区第三届科普嘉年华。活动作为“阅见科普·智启九州”全国科普月联合行动的重要一站,围绕“阅读+AI”双轮驱动,通过主题展示、对话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建邺区举行了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AI文都,智金陵”科普阅读日暨建邺区第三届科普嘉年华。活动作为“阅见科普·智启九州”全国科普月联合行动的重要一站,围绕“阅读+AI”双轮驱动,通过主题展示、对话沙龙、图书赠阅、专家讲座等一系列多元环节,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带来了一场兼具思想性与趣味性的科普盛宴。
活动伊始,科普研学线路宣传片集中展示了建邺区打造的五条主题精品研学线路,从长江大保护到新质生产力、从应急安全到生态环保,35家各级科普教育基地串点成线,成为推动“科普+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其中,“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母亲河”线路已成功入选江苏省和南京市精品研学线路,受到社会好评。
现场为来自建邺区中小学等教育机构的一线科普工作者颁发了“校园AI传播使者”聘书,展现出建邺区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全覆盖、探索智能时代教育创新方面的先行作为。在随后的图书赠阅环节,区科协、区科技局向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湖第二中学、江东门小学等单位捐赠了一批AI科普图书,为校园科普教育注入新内容、激发新活力。
为推动高水平科研资源向基础教育延伸,活动上还启动了建邺区“科学副校长”聘任计划。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普作家薛滨,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柏礼,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延周三位专家受聘担任九所中小学校的“科学副校长”,他们将以深厚的科研背景和丰富的科普经验,助力学校打造特色鲜明的科学教育体系,推进科普资源精准化、系统化落地。不仅有助于提升校园科普工作的专业性,也为中小学生打开了通向科学世界的大门。
在主题沙龙环节,来自人工智能、国防科技、科普传播与数字出版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AI驱动下,科技传播的破局与新生”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助力科技内容的生成、传播与体验升级。嘉宾们一致认为,AI不是对传统传播的替代,而是赋能者、连接器和重构者,其所带来的不仅是传播方式的革新,更是公众科学认知路径的重塑。
随后,东南大学张柏礼教授以“AI前沿技术及应用分享”为题作了专题科普报告,从技术发展趋势、产业融合方向、教育应用实践等角度系统讲解人工智能的当下与未来,激发了现场青少年对科技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活动尾声,与会嘉宾和师生代表还一同参观了科学家精神展与书展集市,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科学的厚度与温度。
今年以来,区科协、区科技局围绕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着眼AI赋能千行百业,积极推动科普与人文融合发展。本次活动以书为媒、以智赋能,着力激活城市文化基因与前沿科技脉搏的深度连接,搭建起科技工作者、文学创作者与公众的交流平台。作为南京市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和建邺区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本次科普嘉年华形式丰富、内容扎实,既是一场知识与思想的碰撞,更是一场精神与梦想的点燃。据了解,在全国科普月期间,建邺区将呈现上百场形式多样的系列科普活动。建邺区将继续探索“科普+AI”“阅读+科技”的融合路径,把优质科普资源送进校园、送入基层、送到每一个心中有光的孩子身边,让科学之火在金陵大地薪火相传、蓬勃生长。
来源:建邺播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