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辱骂男明星:医院道歉!一条不当评论如何引发医院地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14:54 1

摘要:“我真的没想到,随手一条评论会掀起这么大风波。”9月25日,绵阳市中心医院一名工作人员私下感叹。

“我真的没想到,随手一条评论会掀起这么大风波。”9月25日,绵阳市中心医院一名工作人员私下感叹。

就在这一天,这家三甲医院因一名员工在抖音上的不当言论被推上热搜,最终以官方致歉和员工处理告终。

事件始于近日网络上疯传的一组截图。抖音账号“游侠Jason”在有关明星王源的短视频下发表争议性言论,不仅涉及对王源本人的不当评价,还对其粉丝群体进行贬损。

网友迅速扒出该账号使用者疑似绵阳市中心医院职工,舆论迅速发酵。

“火速响应”的12小时

“从发现舆情到发布声明,整个调查处理过程压缩在12小时内。”医院宣传科负责人透露。

9月25日傍晚,绵阳市中心医院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确认“游侠Jason”确系该院职工,其言论虽属个人行为,但“违背公序良俗”,对王源及其粉丝造成伤害。

值得注意的是,医院在声明中直接引用内部管理制度——《组织处理及配套处置办法(试行)》和《新媒体、工作群、个人社交媒体平台管理制度》,展现其处理依据。该职工已被诫勉处理,并被责令删除评论、公开致歉。

明星粉丝的“显微镜式”监督

“现在医护人员的社交媒体账号几乎等同于半公开身份。”一位医疗行业观察者指出。事件中,王源粉丝展现强大监督能力:

不仅精准定位评论者单位,还组织向医院投诉。这种“显微镜式”监督正成为明星粉丝维权的标准操作。

数据显示,王源微博粉丝超8600万,其粉丝群体以组织性强著称。2023年以来,已发生多起粉丝针对医护人员、教师等公职人员不当言论的成功维权案例。

这种新型的“粉丝监督”正在重塑公众人物的舆论监督生态。

医院管理的“数字人格”困境

“这反映医院对职工‘数字人格’管理的缺失。”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明认为。随着医务人员在社交媒体活跃度提升,其职业身份与个人言行的边界日益模糊。

2022年某调研显示,73%的三甲医院曾发生职工社交媒体言行引发的舆情事件。

绵阳市中心医院在声明中承诺“全面加强员工网络行为管理”,但未透露具体措施。业内专家建议,医疗机构需建立数字行为准则,明确公私边界,同时避免过度干预职工私人空间。

诫勉处理背后的制度逻辑

“诫勉处理属于组织处理的一种,虽不影响聘任,但会记入个人档案。”人力资源专家解释。

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这类处理适用于未达到纪律处分程度的不当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医院特别强调该职工“第一时间删除不当评论”并公开致歉,体现危机公关的“止损”思维。

网络时代的职业身份反思

事件引发对职业人社交媒体行为的广泛讨论。某医疗大V评论:“白大褂之下是普通人,但穿上白大褂就必须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这种矛盾在短视频时代尤为突出——医护人员既是知识传播者,又是内容消费者,如何平衡双重身份成为新课题。

随着医院声明发布,“游侠Jason”账号已清空所有内容。但评论区留下的大量质疑显示,公众对医疗机构舆情处理透明度的要求正在提高。

这次事件或许会成为医疗行业数字行为管理的标志性案例,推动更多机构建立明确的社交媒体指南。

来源:秦姑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