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夜巡兵营,见小兵躲着偷看兵书窃喜,次日却脸色大变:斩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6 09:42 1

摘要:“丞相,此子年纪虽小,兵法韬略却了然于胸,实乃可造之材啊!”老将魏延抚须赞叹。

“丞相,此子年纪虽小,兵法韬略却了然于胸,实乃可造之材啊!”老将魏延抚须赞叹。

“正是如此,文远这孩子,老夫看着都羡慕。”法正也点头附和。

诸葛亮手执羽扇,望着远处正在操练的身影,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苦笑:“是啊,可造之材……只可惜……”

01

建兴六年深秋,汉中大营。

夜已深沉,军帐内烛火摇曳,诸葛亮依旧伏案批阅军务。桌案上堆积如山的竹简,记载着各路军马的调配、粮草的储备、兵器的打造,每一项都关乎北伐大计。

“唉……”诸葛亮放下手中的毛笔,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这些日子,他一直为新兵训练之事忧心忡忡。蜀中兵源本就不足,新招募的士卒大多是山野农夫,虽有一腔热血,却缺乏军事素养。

秋风透过帐幔的缝隙钻进来,带着几分凉意。诸葛亮站起身,披上一件粗布长衫,推开帐门走了出去。

月色如水,洒在偌大的军营上。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笃——笃——”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篝火在各处明明灭灭,哨兵按部就班地巡逻,偶尔能听到战马的嘶鸣声从马厩传来。

诸葛亮信步而行,脚下的落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他有意避开哨兵的视线,想看看这夜深人静时,军营的真实情况。

走到新兵营帐附近时,诸葛亮忽然停下了脚步。在营帐的角落里,隐约有一点微弱的光亮透出。这个时辰,按军规早该熄灯就寝,怎会还有人点灯?

他悄无声息地靠近,透过帐篷的缝隙向内望去。

02

月光从帐篷顶端的通风口斜斜地射进来,照在一个瘦弱的身影上。

那是个年约十七八岁的少年,裹着一条破旧的军毯,正借着微弱的月光在看书。他手里捧着的,赫然是一本《六韬》。少年看得极其专注,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恍然大悟,还不时用一根树枝在地上比划着什么。

诸葛亮定睛细看,这少年生得清瘦,颧骨略高,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眉宇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

“坎位设伏,离位佯攻……妙啊,妙啊!”少年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翻到下一页,更加聚精会神地读了起来。

诸葛亮心中暗暗称奇。要知道,《六韬》乃是兵家要典,寻常士卒别说读懂,就是认字的都不多。这少年不仅在读,看样子还颇有心得。

看到这一幕,诸葛亮不禁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那时的他也是如此废寝忘食地研读兵书。他心中暗想:若是军中多几个这样好学的士卒,何愁北伐不成?(30%悬念点)

诸葛亮故意踩断一根枯枝,发出“咔嚓”一声响。

少年如惊弓之鸟般跳起来,慌忙将书藏到身后,转过身来,正对上一双深邃的眼睛。

“这位军士为何还不歇息?”诸葛亮压低声音,装作巡夜的校尉。

“小……小的腹中不适,起夜解手。”少年结结巴巴地说道,眼神躲闪,显然是在说谎。

“腹中不适?那为何在此处逗留?”诸葛亮追问。

“这……小的这就回去歇息。”少年低着头,想要绕过诸葛亮。

“且慢。”诸葛亮叫住他,“你叫什么名字?”

“回……回大人,小的叫陆文远,是上个月新入伍的。”

“陆文远……”诸葛亮若有所思地念了一遍这个名字,“好生歇息去吧,明日还要操练。”

“是,是。”陆文远如蒙大赦,快步跑回了营帐。

诸葛亮望着他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03

次日清晨,号角声响彻军营。

诸葛亮特意来到校场,观看新兵操练。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很快就找到了陆文远的身影。

这少年虽然体格瘦弱,跑步时明显落在后面,可他咬紧牙关,即便汗如雨下也不肯放弃。更让诸葛亮注意的是,在布阵演练时,陆文远总能迅速理解指令,动作虽不够有力,却极其准确。

“魏延将军。”诸葛亮招手唤来老将。

“末将在。”

“你看那个瘦弱的少年,可有什么特别之处?”

魏延顺着诸葛亮的目光看去,摇摇头:“丞相,此子体力太差,恐怕难当大任。”

“体力可以练,悟性却是天生的。”诸葛亮轻摇羽扇,“传令下去,午后把那个叫陆文远的带到中军大帐。”

午后,陆文远战战兢兢地走进中军大帐,一进门就跪倒在地:“小的陆文远,拜见丞相!”

原来昨夜那个巡夜的“校尉”,竟是诸葛丞相本人!陆文远吓得浑身发抖。

“起来吧。”诸葛亮温和地说道,“我问你,昨夜所读何书?”

“小的……小的……”

“实话实说即可,我不会责罚你。”

陆文远这才壮着胆子道:“回丞相,小的在读《六韬》。”

“哦?”诸葛亮饶有兴趣地问,“《六韬》中的文韬第三篇讲的是什么?”

“回丞相,是讲'上贤'之道,论述如何选贤任能,使国家强盛。”

“那武韬呢?”

“武韬论述的是战略战术,其中'发启'一篇,专讲如何运用间谍……”陆文远越说越流利,渐渐忘记了紧张。

诸葛亮又问了几个问题,陆文远都对答如流,还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诸葛亮越听越是惊喜,这少年不仅熟读兵书,更难得的是有自己的思考。他当即做了一个决定——要将这个少年留在身边培养。(50%悬念点)

“陆文远听令!”诸葛亮突然正色道。

“小的在!”

“从今日起,你入我帐下为亲兵,可愿意?”

陆文远愣了片刻,随即激动得热泪盈眶:“小的愿意!小的愿为丞相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04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军营。一个新兵竟然被丞相破格提拔为亲兵,这在蜀军中可是前所未有的事。

“听说了吗?那个叫陆文远的小子,一步登天了!”

“可不是嘛,咱们这些老兵拼死拼活这么多年,还不如一个毛头小子。”

“嘘,小声点,听说是丞相亲自看中的。”

营帐里,老兵们议论纷纷,言语间满是酸意。

陆文远对这些流言蜚语充耳不闻,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更加勤奋地学习。白天跟随诸葛亮处理军务,晚上继续研读兵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请教。

一次小规模的军事演练中,红蓝两军对垒。陆文远被分在蓝军,担任一个小队的队正。

“文远,你有何计策?”主将问道。

陆文远观察了一下地形,指着远处的小山丘说:“将军,红军兵力占优,若正面交锋必败无疑。不如派一支小队绕到山后,待两军交战正酣时,从侧翼杀出,必能大败红军。”

主将将信将疑,最终还是采纳了他的建议。

果不其然,当红军以为胜券在握时,陆文远率领的小队突然从山后杀出,打了红军一个措手不及,蓝军反败为胜。

诸葛亮在高台上看得分明,频频点头。演练结束后,他当众表扬了陆文远,还赏了他一柄宝剑。

从此以后,陆文远在军中的地位日渐提高,诸葛亮也开始让他参与一些机密军务的讨论。

05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初冬。

这天深夜,诸葛亮正在处理一份紧急军情。曹魏在陇西增兵,看来是察觉到了蜀军的动向。他需要重新调整部署,最要紧的是那份绝密的粮草调配图。

“文远。”诸葛亮唤道。

“属下在。”陆文远立即应声。

“去我书房,把第三个书架上用红绳系着的竹简取来。记住,路上不可让任何人看见。”

“是!”陆文远领命而去。

望着他的背影,诸葛亮忽然想起一事。那份图册旁边还放着另一份重要文书,不知道这孩子会不会好奇偷看。想到这里,他悄然起身,跟了出去。

月光皎洁,照得军营如同白昼。陆文远步履轻快,很快就从书房取出了竹简。

诸葛亮远远跟在后面,心想这孩子果然可靠,并未多看其他文书。

就在陆文远即将回到中军大帐时,他忽然拐进了一处偏僻的角落。

诸葛亮心中一紧,悄悄靠近。

来源:球场看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