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晨晨是家小型室内设计工作室的主案设计师,习惯在午休时泡杯陈皮茶,坐在靠窗的位置改图纸。她的办公桌永远整洁,笔筒里的马克笔按色号排列,就像她待人接物的方式 —— 温和却有章法。
“晨晨,下周一我就动身去深圳了。” 李伟的声音透过听筒,裹着窗外的秋雨,有些发闷。
张晨晨指尖捏着刚拆封的毛线团,藏青的线绕着指节打了个结:“项目要做多久?春节能回来吗?”
“说不准,老板说最少半年。” 李伟轻笑,“周末你送我到北站吧,站台的风要是能吹走离愁就好了。”
晨晨鼻子一酸,往沙发里缩了缩:“吹不走的,我给你织了围巾,到时候带上。对了,你上次说的《站台的风没吹走真相》,我帮你找到了实体书。”
“…… 不用带了,占行李箱。” 李伟的声音顿了两秒,“我明天过来收拾东西,早点休息。”
挂了电话,晨晨望着茶几上的散文集,封面的站台剪影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张晨晨是家小型室内设计工作室的主案设计师,习惯在午休时泡杯陈皮茶,坐在靠窗的位置改图纸。她的办公桌永远整洁,笔筒里的马克笔按色号排列,就像她待人接物的方式 —— 温和却有章法。
工作室不大,拢共六个人,老板是个佛系的中年人,常说 “设计先懂生活”。晨晨的工位靠窗,窗外种着棵老梧桐,春秋两季落叶会飘落在窗台上,她总习惯顺手扫进花盆里。
2023 年初雪那天,气温骤降,晨晨裹着驼色大衣去市图书馆查复古家具资料。她要做一个民国风民宿的软装方案,急需《民国家具图鉴》做参考。书架太高,她踮脚够了好几次,指尖刚碰到书脊就滑了下来。
“是找《民国家具图鉴》吗?” 身后递来一只温热的手,稳稳托住了画册。男人的声音清朗,像雪后初晴的阳光。
晨晨回头,撞进一双带笑的眼睛。那就是李伟,穿卡其色大衣,围巾歪歪地搭在颈间,手里抱着本市场营销的书,笑起来眼角有浅浅的纹路。“我刚看过,在第三排架子有本更全的。” 他说着,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书,引着她往书架深处走。
那天他们聊了很久,从民国家具的榫卯结构,到各自的工作日常。李伟说他在科技公司做市场拓展,每天要见不同的客户,最羡慕能安安静静坐一下午的人。晨晨说设计其实也不闲,但看到自己的方案落地成温暖的空间,就觉得一切都值。
分别时,雪还在下。“下次我请你喝咖啡吧,就当谢谢你听我唠叨。” 晨晨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开了二维码。后来她常想,或许是那天的雪太温柔,或许是他眼里的真诚太动人,才让她对这偶然的邂逅动了心。
他们顺理成章地相恋。李伟忙得脚不沾地,却总会记得晨晨对芒果过敏,每次点奶茶都备注 “不加芒果酱”,甚至会提前打电话给店家确认。晨晨则会在他加班的夜晚,炖好银耳羹送到他公司楼下,保温桶外层永远裹着厚厚的毛巾。
工作室的同事打趣:“晨晨,你俩简直是现实版的‘慢热配快充’。” 晨晨笑着摇头,指尖摩挲着李伟送她的多肉盆栽。她其实喜欢这种踏实的烟火气,就像她设计的空间,不求华丽,但求每个角落都藏着心意。
李伟提出去深圳驻场的那天,晨晨正在给民宿客户出软装方案。电脑屏幕上是民国风的梳妆台设计图,她正琢磨着配哪种铜制把手,李伟就坐在沙发上开了口。
“公司要开拓华南市场,老板说我经验足,让我带队过去。” 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抱枕边缘,那是晨晨亲手绣的,上面有两只交颈的天鹅。
晨晨放下鼠标,走过去坐在他身边,指尖触到他微凉的手背:“那你的意思是?” 她其实已经猜到了答案,他眼里的期待藏不住。
“我想去试试,” 李伟转头看她,眼神里有期待也有犹豫,“待遇能提三成,还有项目分红。等攒够钱,咱们就付首付买套带阳台的房子,你可以在阳台种满多肉。”
晨晨沉默了片刻。她不是没想过异地恋的艰难,电视里那些聚少离多的桥段总让她不安。但看着李伟说起未来时发亮的眼睛,她实在不忍拒绝。“好,我支持你。” 她伸手拢了拢他额前的碎发,“就是得习惯没人给你炖银耳羹了。”
李伟一把抱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等我站稳脚跟,就接你过去。到时候咱们每天都能一起吃早餐。” 晨晨埋在他怀里,闻着他身上淡淡的雪松味,悄悄把不安压了下去。
接下来的一周,两人都在为离别做准备。晨晨陪李伟去买行李箱,在商场转了整整一下午。他原本想买个黑色的硬壳箱,晨晨却坚持选了浅灰色的软壳款:“这个内壁有收纳袋,能放你的领带和袜子,而且贴拍立得不会留印子。”
她蹲在行李箱前,把他们去年去青岛旅行时拍的照片一张张贴上去:“这样你打开箱子就能看见我了。” 李伟从身后抱着她,声音有些沙哑:“晨晨,对不起,让你等我。”
夜里,晨晨坐在台灯下织围巾。藏青的毛线是李伟喜欢的颜色,她特意选了粗针织法,想着深圳的冬天虽然不冷,但早晚的海风或许会凉。她的针法不算熟练,大学时织过一次围巾还织错了花样,这次为了织得平整,拆了好几次,指尖被针扎出了小红点。
“别织了,熬夜对眼睛不好。” 李伟从身后抱住她,手指轻轻揉着她的太阳穴,“深圳其实不怎么冷的,真的不用。” 晨晨拍开他的手,把毛线往怀里拢了拢:“万一降温呢?听话,去床上等着,我织完这几行就睡。”
他拗不过她,只好坐在床边陪着,手里翻着一本杂志,目光却总落在她认真的侧脸上。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在她微垂的眼睫上,像覆了层薄霜。李伟悄悄拿出手机,拍了张照片,设成了屏保。
出发前一天,晨晨请了假,陪李伟整理最后一批行李。衣柜里的衬衫被她叠得方方正正,按颜色从浅到深排列,领带挂在收纳架上,每一条都系好了活结。晨晨突然鼻子发酸,伸手拿起一条藏青领带:“要不我帮你把领带都熨一遍吧?那边的干洗店不一定有这么细心。”
“不用,太麻烦了。” 李伟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肩窝,“等我回来,你再帮我熨。” 晨晨点点头,把织好的围巾叠成方块,小心翼翼放进行李箱的侧兜,又塞了包润喉糖 —— 李伟一紧张就爱嗓子疼,每次见客户前都要含两颗。
她还想把那本《站台的风没吹走真相》放进去,却被李伟拦住了:“别放了,行李箱太满了,到了深圳我再买一本就行。” 晨晨愣了一下,这本书是她跑了三家书店才找到的实体版,他之前明明说很想看。但看着他催促的眼神,她还是把书放回了书架。
周末的北站人潮涌动,广播里循环播放着检票通知,混杂着行李箱滚轮的声音和旅客的道别声。晨晨帮李伟提着电脑包,手指攥得发白,指节都有些泛青。“到了记得给我报平安,每天要视频,不许找借口加班。” 她絮絮叨叨地叮嘱,像个操心的老妈子。
“知道啦,小管家婆。” 李伟笑着刮她的鼻子,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给你的。” 晨晨打开,里面是枚银质的小月亮吊坠,“等我回来,给你换个金的。” 她踮起脚尖,在他脸颊印下一个轻吻:“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钱够花就行。”
李伟点点头,提起行李箱准备转身。晨晨正想再叮嘱两句,却看见一个穿米白色风衣的女人快步走了过来。女人身姿高挑,长发披肩,手里拿着个精致的纸袋,径直走向李伟。
晨晨的心跳突然漏了一拍,下意识地攥紧了手里的电脑包。她看着女人走到李伟面前,嘴唇动了动,似乎说了句什么,然后就伸出手,轻轻抱住了他。
“晨晨,你听我解释!” 李伟慌忙推开女人,动作快得有些狼狈,快步走到晨晨身边,弯腰去捡刚才被撞掉在地上的电脑包。晨晨后退一步,目光死死盯着那个还站在原地的女人,指尖冰凉。
女人也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歉意笑容,眼神却在不动声色地打量晨晨。“你就是晨晨吧?我是李伟的表姐林薇,刚从广州过来办事,顺道送送他。” 她伸出手,指尖涂着豆沙色的指甲油,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之前总听阿伟提起你,说你又温柔又能干。”
晨晨没有握手,视线牢牢锁在李伟脸上,声音有些发颤:“表姐?我怎么从没听过你有个在广州的表姐?” 他们在一起两年,李伟提过不少亲戚,却从没说起过这个 “表姐”。
李伟的耳根瞬间泛红,眼神有些闪躲:“是远房表姐,平时不怎么联系,这次她刚好来这边开会,就碰上了。” 他说着,偷偷拉了拉晨晨的衣角,示意她别再追问。
广播里再次响起检票通知,催促着前往深圳的旅客尽快检票。林薇看了眼手腕上的手表,语气带着几分催促:“阿伟,该检票了,再不走就赶不上了。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她转身时,风衣下摆轻轻扬起,晨晨清晰地看到上面沾着几片梧桐絮。
她的心猛地一沉。广州的气候根本长不出梧桐,这个季节更不可能有梧桐絮。这些絮状物明明和窗外老梧桐落的一模一样,是她每天都会扫进花盆的东西。
李伟把电脑包塞到晨晨手里,语气急切:“晨晨,真的是表姐,回头我给你打视频细说,现在来不及了。” 他不等晨晨回应,拎着行李箱就往检票口跑,甚至没回头再看她一眼。那背影仓促得像在逃离,完全没有了平时的从容。
晨晨站在原地,手里的电脑包硌得手心生疼。站台的风卷起地上的梧桐絮,落在她的发梢和肩头,像极了李伟那些看似温暖,却经不起推敲的谎言。她看着检票口的方向,直到李伟的身影彻底消失,才缓缓蹲下身,捡起刚才被碰掉的那本《站台的风没吹走真相》。
书页散开着,正好停在某一页,上面写着:“谎言就像风中的蒲公英,看似轻盈,却总会在某个角落扎根,等待被戳破的那天。” 晨晨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砸在书页上,晕开了一小片墨迹。
晨晨是怎么回家的,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只知道地铁坐反了方向,直到乘务员提醒才发现,又懵懵懂懂地换乘回来。打开家门时,屋子里还留着李伟的气息,混合着他常用的雪松味洗衣液味道,让她鼻子一酸。
她径直走到行李箱旁,拉开侧兜,把那条织了无数个夜晚的围巾拿了出来。藏青的毛线软软的,针脚有些地方歪歪扭扭,是她拆了又织的痕迹。之前觉得这是满满的心意,此刻看起来却格外刺眼,像个笑话。
她把围巾扔在沙发上,拿出手机想给李伟发消息,却看到他的朋友圈更新了一条动态:“新的开始,加油。” 配图是深圳机场的照片,他站在航站楼前,笑容灿烂,身边没有任何人的身影,文案里也没有只言片语提及离别。
晨晨的心一点点冷下去,指尖划过屏幕,最终还是没有发消息。她把手机扔在一边,蜷缩在沙发上,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屋子里很安静,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还有墙上挂钟滴答滴答的走动声。
夜里,晨晨翻来覆去睡不着,一闭眼就想起站台那个拥抱,想起林薇风衣上的梧桐絮,想起李伟慌乱的眼神。她起身走到书房,打开李伟留下的旧电脑 —— 他说里面有重要的工作资料,让她帮忙保管一段时间。
电脑没有密码,桌面还是他们去年在海边拍的合照。晨晨的手指在键盘上悬了很久,最终还是点开了文档文件夹。里面大多是工作文件,直到她看到一个名为 “薇薇” 的加密文件夹。她下意识地输入了李伟的生日,文件夹居然打开了。
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聊天记录截图,时间跨度长达半年。“等我去深圳,咱们就能天天在一起了,再也不用偷偷摸摸的。”“晨晨那边我会处理好的,她那么心软,只要我说为了工作,她肯定会支持。”“我早就不爱她了,只是习惯了她对我的好,等稳定了就跟她提分手。”
每一条消息都像一把刀,狠狠扎进晨晨的心里。她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冲进卫生间干呕起来,却什么也吐不出来。她终于明白,李伟说的 “项目” 是假的,“表姐” 是假的,就连那句 “等我接你过去”,也是精心编织的谎言。
林薇根本不是什么远房表姐,而是他藏了半年的情人。那些他说加班的夜晚,或许是和林薇在一起;那些他说出差的周末,或许是在陪林薇挑选深圳的房子。晨晨想起李伟收拾行李时,总是避开她的目光;想起他拒绝带那本散文集时的迟疑;想起站台他慌乱的眼神。那些被她忽略的细节,此刻串联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骗局。
她走到客厅,拿起那条围巾,用力扔进了垃圾桶。眼泪终于决堤,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冰冷的地板上。
垃圾桶里的围巾被揉成一团,像颗破碎的心。电脑里的聊天记录还在闪烁,每一个字都在诉说着背叛。李伟此刻或许正和林薇依偎在深圳的出租屋里,享受着他们的 “新开始”。可那些每月固定的转账记录是怎么回事?林薇风衣上的梧桐絮又藏着什么破绽?这场精心策划的骗局背后,还有多少没被揭开的真相?
第二天一早,晨晨顶着红肿的眼睛去了李伟的公司。前台小姑娘认出了她,热情地打招呼:“晨晨姐,来找李哥吗?他上周就离职啦。” 晨晨的心猛地一沉,强装镇定地问:“离职?他说公司派他去深圳做项目了。”
前台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有些尴尬地说:“啊?不是呀,李哥说是去深圳和女朋友汇合,还说那边已经找好工作了。”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李哥离职那天还挺开心的,说终于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
晨晨只觉得浑身发冷,像掉进了冰窖。她勉强笑了笑,转身走出了写字楼。阳光刺眼,她却觉得眼前一片黑暗。原来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骗局。他根本不是被公司派去深圳,而是早就计划好要和林薇汇合,甚至连新工作都找好了。
她没有哭闹,也没有歇斯底里。只是平静地回了家,把李伟留下的东西一件件收拾进纸箱。他的衬衫、领带、剃须刀,还有那盆他送的多肉盆栽,都被她放进了箱子里。收拾到床头柜时,她发现了一张银行卡,是他们恋爱一周年时,李伟送她的 “共同账户”,说以后要一起存钱买房。
晨晨抱着试试的心态,去附近的 ATM 机查了余额。卡里没多少钱,只有几千块,但交易记录却让她倒吸一口凉气。每个月的十五号,都有一笔固定的转账,收款方姓名是 “林薇”,金额从五千到两万不等。最近的一笔,就在三天前,金额是两万块,备注栏写着 “房租”。
晨晨的手指冰凉,几乎握不住银行卡。原来他早就为林薇准备好了一切,用他们 “共同买房” 的钱,给另一个女人付房租。她想起李伟每次说 “工资还没发”“项目款没结算”,原来都是骗她的。那些她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那些她以为的 “共同未来”,不过是他给情人筑巢的筹码。
她深吸一口气,拨通了李伟的电话。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背景音很嘈杂,隐约能听到女人的笑声。“晨晨,怎么了?” 李伟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耐烦,甚至连伪装的温柔都懒得做了。
“李伟,” 晨晨的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我们分手吧。”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李伟的辩解:“晨晨,你是不是误会了?我和林薇真的只是表姐弟,昨天那是个意外……”
“转账记录我看见了。” 晨晨打断他,声音没有一丝波澜,“还有你电脑里的聊天记录,‘薇薇’文件夹里的,每一条我都看了。”
李伟的声音瞬间变得慌乱,甚至带上了一丝恳求:“晨晨,你听我解释,是林薇她家里出了急事,我才帮她的,那些钱我会要回来的……”
“不用解释了。” 晨晨挂了电话,把银行卡扔进纸箱,像是扔掉了这段腐烂的感情。她没有哭,只是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被人剜去了一块。但更多的,是一种解脱,一种从谎言中挣脱出来的清醒。
一周后,晨晨正在工作室改方案,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是陌生号码。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请问是张晨晨小姐吗?” 电话那头是个女声,带着明显的哭腔,“我是林薇,能不能和你见一面?我知道对不起你,但我也是被李伟骗了。”
晨晨愣了一下,随即答应了。见面的地点约在北站附近的咖啡馆,就是她和李伟以前常来的那家。坐在熟悉的位置,看着窗外依旧人来人往的站台,晨晨心里五味杂陈。
没过多久,林薇就到了。她穿了件黑色外套,头发随意地扎在脑后,眼睛红肿得像核桃,和那天在站台见到的精致模样判若两人。“谢谢你愿意见我。” 林薇坐下后,局促地搅动着面前的咖啡,“我知道我很无耻,明明是第三者,却还有脸来找你。”
晨晨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我和李伟是在去年的行业峰会上认识的,他说他单身,是做市场拓展的,还说很欣赏我的工作能力。” 林薇的声音带着哭腔,“我们聊得很投机,很快就在一起了。他说等时机成熟就和我定居深圳,让我先在那边找好房子。”
晨晨搅动着杯子里的咖啡,指尖有些发凉。
“直到上周,他才告诉我有女朋友,就是你。” 林薇从包里拿出手机,翻出聊天记录递给晨晨,“他说会和你分手,让我等他。可我昨天发现,他手机里还有和别的女人的暧昧消息,甚至给那个女人也转了钱。”
晨晨看着那些聊天记录,和李伟发给林薇的几乎如出一辙,连 “等我稳定就和你在一起” 的话术都一模一样。她终于明白,李伟的谎言不止一个。他就像个惯犯,用温柔做诱饵,用未来做承诺,骗了一个又一个人。他爱的从来不是某个人,而是被人爱着、照顾着的感觉。
“你找我,是想让我帮你讨说法吗?” 晨晨抬起头,眼神平静无波。经历了最初的崩溃,她已经能冷静地面对这一切。
“不是,” 林薇摇摇头,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晨晨,“这是李伟用我的身份证办的信用卡,欠了五万块,现在他把我拉黑了,根本联系不上。银行天天给我打电话催债,我实在没办法了。”
晨晨没有接信封,只是淡淡地说:“林小姐,你应该报警。他用你的身份证办信用卡,已经涉嫌诈骗了。” 她起身要走,林薇突然抓住她的手,力道大得惊人:“张小姐,我们都被他骗了,难道就这样算了吗?他凭什么逍遥法外?”
晨晨轻轻抽回手,眼神里带着一丝清明:“算了的是感情,账要算清楚。报警是唯一的办法,不仅是为了追回钱,也是为了不让更多人被他骗。” 她顿了顿,补充道:“如果你需要帮忙整理证据,我可以帮你。”
林薇看着她,眼泪又掉了下来:“谢谢你,真的谢谢你。我知道我对不起你,但我现在真的走投无路了。”
晨晨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走出咖啡馆时,站台的风又吹了过来,带着初秋的凉意。她抬头看向天空,云朵很轻,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她脸上,暖洋洋的。
晨晨帮林薇整理了所有证据:聊天记录截图、转账凭证、信用卡消费记录,还有李伟用林薇身份证办卡的申请书复印件。林薇一边整理一边哭,说自己真是瞎了眼,居然相信了这样的男人。晨晨没有安慰她,只是默默地帮她分类、复印,装订成册。
两人一起去了派出所。民警接过证据材料,仔细翻看后说:“这种情况涉嫌诈骗,我们会尽快立案调查。不过这类案件需要时间取证,你们要耐心等消息。” 从派出所出来,林薇红着眼眶给晨晨鞠了一躬:“谢谢你,张小姐。如果不是你,我还像个傻子一样被蒙在鼓里,甚至可能还在帮他数钱。”
晨晨笑了笑,摇摇头:“不用谢,我只是不想再有人被他骗了。” 其实她心里清楚,帮林薇也是在帮自己。只有把真相彻底摊开,把李伟的真面目揭露出来,她才能真正走出这段阴影,开始新的生活。
回到工作室,晨晨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之前搁置的民国风民宿项目,她重新捡了起来,熬夜改方案,跑建材市场,和客户沟通细节,整个人像上了发条一样连轴转。同事们都看出了她的变化,却没人敢多问,只是默默给她带早餐,在她加班时留一盏灯。
老板看出了她的心思,找她谈了一次话:“晨晨,工作重要,身体更重要。要是累了就请假休息几天,项目不急。” 晨晨摇摇头,笑着说:“没事老板,我现在挺好的,工作能让我踏实。” 老板叹了口气,没再多说,只是给她加了人手,减轻她的负担。
为了做好民宿项目,晨晨特意去了一趟苏州,考察当地的民国建筑。在苏州的那几天,她每天早出晚归,逛博物馆,看老宅子,画了满满一本草图。她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融入设计中,在民宿的角落里加了很多温暖的细节:窗边的多肉盆栽、床头的复古台灯、书架上的旧书…… 客户看到方案时,赞不绝口:“张设计师,你设计的不是房子,是生活啊。”
三个月后,民宿项目顺利落地。开业那天,业主特意送来锦旗,上面写着 “匠心设计,温暖人居”。庆功宴上,同事们纷纷给晨晨敬酒:“晨晨,你这简直是涅槃重生啊!现在的状态比以前还好。” 晨晨笑着举杯,眼底是释然的光芒:“是真相给了我勇气,让我知道什么该留,什么该丢。”
那天晚上,她收到了派出所的短信:“李伟因涉嫌诈骗已被抓获,名下资产已冻结,将依法退还受害者损失。” 晨晨看着短信,心里没有波澜,既没有复仇的快感,也没有难过的情绪。她只是把手机放进兜里,抬头看向窗外 —— 春天到了,楼下的梧桐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生机勃勃。
晨晨把那本《站台的风没吹走真相》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闲暇时,她会泡杯陈皮茶,坐在窗边翻几页。书里有句话她很喜欢:“真相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就像站台的风,看似温柔,却能吹散所有谎言,留下最真实的模样。”
她想起那个在站台的清晨,想起掉落的书,想起李伟慌乱的眼神。如果不是那场意外的拥抱,如果不是林薇风衣上的梧桐絮,她或许还活在精心编织的谎言里,以为自己拥有完美的爱情和未来。现在想来,那场背叛或许是件好事,让她看清了人心,也认清了自己。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围着别人转,而是开始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她报了油画班,每周六去上课,画布上从最初的杂乱线条,渐渐变成了明亮的风景;她学会了做烘焙,烤出来的曲奇饼干香酥可口,同事们都抢着要;她还重新养起了多肉,阳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盆栽,生机勃勃。
后来,在一次室内设计行业交流会上,晨晨认识了做建筑设计的陈默。他穿简单的白衬衫,戴黑框眼镜,说话温文尔雅。两人在展区前因为对一款复古灯具的看法聊了起来,越聊越投机。
陈默也喜欢那本《站台的风没吹走真相》,说里面的文字 “清醒又有力量”。他知道晨晨的经历后,没有刻意安慰,只是说:“能从谎言里走出来的人,都很勇敢。” 这句话让晨晨心里一暖。
他们开始慢慢接触,一起去看画展,一起逛建材市场,一起讨论设计方案。陈默会陪她去油画班,等她下课;会在她加班时送来热咖啡,还贴心地备注 “不加糖”;会记得她对芒果过敏,每次点餐都仔细确认。
和李伟不同的是,陈默的温柔里没有谎言,眼神里全是真诚。他会主动告诉晨晨自己的过去,会和她分享工作中的烦恼,会把她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晨晨渐渐放下了心里的防备,开始重新接受感情。
又是一个周末,陈默约晨晨去北站附近的公园散步。春天的阳光温暖和煦,公园里开满了樱花,微风一吹,花瓣纷纷扬扬落下。路过站台时,陈默突然停下脚步,从包里拿出一本书,递给晨晨。
晨晨接过来一看,居然是一本崭新的《站台的风没吹走真相》,扉页上写着:“愿每阵风都能吹散谎言,愿每个真诚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落款是陈默的名字。
“我找了好几家书店才找到的,听说你很喜欢这本书。” 陈默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觉得你比书里的文字更有力量,能直面真相,还能重新出发。”
晨晨看着手里的书,又抬头看向陈默,眼里有了久违的光芒。站台的风拂过她的发梢,带着樱花的香气和春天的暖意。她知道,那些伤痛的过往已经成为过去,而未来,正像这春风一样,温暖而明亮。
站台的风终究没吹走真相,却吹散了蒙蔽双眼的谎言,也吹醒了沉溺在虚假爱情里的张晨晨。她没有在背叛里沉沦,而是用勇气撕开了虚假的面纱,在真相中完成了蜕变与成长。那些被辜负的时光,成了她最珍贵的铠甲;那些经历的伤痛,化作了她前行的力量。
善恶终有报,李伟为他的欺骗付出了法律的代价,而晨晨在废墟之上,重建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她专注于工作,收获了事业的成功;她拥抱生活,找回了丢失的自己;她敞开胸怀,遇见了真诚的爱情。就像书里写的,风会吹过站台,带走离愁,也会吹散谎言,指引人走向更光明的未来。真诚或许会受伤,但永远是感情里最珍贵的底色,也是人生路上最坚实的支撑。
来源:悬崖边自信的挑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