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9年8月29日,孔从洲来到中南海毛主席住处作客。这一次,他的身份不是沈阳高级炮兵学校校长、人民解放军中将,而是作为毛主席的亲家,来给儿子孔令华和儿媳妇李敏筹办婚事的。
李敏的丈夫名叫孔令华,是开国中将孔从洲的儿子。
1959年8月29日,孔从洲来到中南海毛主席住处作客。这一次,他的身份不是沈阳高级炮兵学校校长、人民解放军中将,而是作为毛主席的亲家,来给儿子孔令华和儿媳妇李敏筹办婚事的。
两个孩子相爱并且决定结婚,这让毛主席和孔从洲这两位父亲感到很高兴。本来,李敏和孔令华结婚的日子要早些,但1959年7月至8月,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召开,毛主席在外地参加会议。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儿女的婚事,两次从庐山打来电话,说一定要等他回来亲自主持婚礼。
回到北京后,毛主席立刻派秘书把亲家孔从洲接到中南海丰泽园的颐年堂。
对于孔从洲,毛主席并不陌生。1946年5月孔从洲率部起义投奔解放军开始,毛主席就曾多次对他率领的三十八军作过指示。而今,当初的部下成了自己的亲家,让毛主席忍不住感叹缘分的奇妙。
两位亲家一见面,毛主席就紧紧地握住孔从洲的手,很客气地说:“现今两个孩子结婚,请你来坐一坐,叙一叙。”
之后,他们两人又拉起了家常。当时在场的,还有蔡畅、邓颖超、卫士长李银桥等人。
毛主席问孔从洲,工作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孔从洲回道:“工作上没有什么困难,就是我读书不多、文化水平低,过去在炮兵部队多年,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但对炮兵的射击和战术理论学习得不够。”
接着,他们又聊起了靖国军、驱吴运动、坚守西安等有关西北军的历史情况。
在一旁的王季范老先生夸孔从洲是个老实人。王季范是毛主席的表兄,在湖南教育界德高望重,当时任国务院参事。
毛主席听完以后回答说:“他是个老实人,但是教育子女很严哟,孔令华很好嘛,今后两个孩子婚后一定是会相处得好,学习得好。咱们当老人的,他们成家立业了,就该让他们自主了。”
孔从洲连忙点头称是。
李敏和孔令华结婚后,于1962年生下了长子孔继宁。孔继宁出生那年,毛主席正好虚岁满七十了。听闻喜得外孙的消息后,毛主席高兴地说:“我七十岁官升一级!”
李敏让父亲给儿子取名,毛主席回答说:“应该和孩子的爷爷商量。”
李敏表示,孩子的生日与苏联十月革命爆发日只相差两天,所以公公孔从洲希望名字里有“列”或者“马”字,用以纪念这些伟大的无产阶级者。毛主席听后笑着说:“你公公的要求真不低。”
最后,毛主席和孔从洲一起商量,给孩子取名为“继宁”,既有为纪念领导十月革命的领袖列宁之意,也有让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后继有人之意。
外孙的到来,让毛主席晚年添了不少乐趣。他有时候工作累了,就会去看看小继宁,抱抱、亲亲小家伙,尤其喜欢和外孙玩儿。
孔继宁出生一年后,李敏和丈夫就搬出了中南海。他们住在北京兵马司胡同的一间小房,和其他居民共用一间厨房。因此,孔继宁后来总是和别人说:“我是和老百姓一起长大的。”
几年后,“文革”就开始了。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就连李敏去中南海见自己的父亲都要层层请示,十分困难。一般情况下,他们一家只在每年毛主席生日时,才会去中南海与团聚一次。
作为领袖家庭中的一员,孔继宁从小就受到严格教育。母亲时常叮嘱他“夹着尾巴做人,免得给家庭抹黑。”这种教育模式,也养成了他脚踏实地、谦虚做人的品格作风。
1976年9月,毛主席弥留之际,李敏被通知去看望父亲。由于她去得十分匆忙,便没有叫上正在学校上课的儿子。
就这样,孔继宁没能见到外公的最后一面,留下了莫大的遗憾。长大以后,孔继宁将对外公所有的思念和崇敬都化为行动,成立了专门的“红色基金”,始终致力于推广和传播毛泽东思想。
参考资料:
毛泽东和亲家孔从洲
来源:崔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