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年度演讲,小米的硬核蜕变与非凡改变!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12:30 1

摘要:9月25日晚,在国家会议中心,雷军站在聚光灯下,面对满场观众分享了他的心声。这是他的第六次年度演讲,主题定为“改变”。在演讲中,他首次全面回顾了五年前那段充满焦虑和质疑的时期,以及小米如何通过坚定的战略调整,押上十年积累同时进军汽车和芯片两大核心领域。

文| 陈谷

“五年时间,小米完成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

9月25日晚,在国家会议中心,雷军站在聚光灯下,面对满场观众分享了他的心声。这是他的第六次年度演讲,主题定为“改变”。在演讲中,他首次全面回顾了五年前那段充满焦虑和质疑的时期,以及小米如何通过坚定的战略调整,押上十年积累同时进军汽车和芯片两大核心领域。

这场演讲不仅是小米成长的复盘,更是一次向科技行业展示其技术实力的宣言。雷军揭开了小米如何从被质疑为“组装厂”到成功研发3nm芯片和电动汽车的蜕变历程。

本次雷军年度演讲主题为“改变”,原计划定于今年6月与小米YU7发布会一同举办,但因内容过多临时推迟至9月,与小米17系列旗舰产品一同发布。演讲地点设在国家会议中心,历时两个多小时,雷军分享了小米过去几年在造车和造芯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演讲后的发布会环节,小米带来了年度重磅新品小米17系列,包括小米17、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三款产品,以及小米平板8系列、小米电视S Pro Mini LED等一系列新产品。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小米创办十五周年,小米在汽车和芯片领域的连续突破,标志着这家公司已经完成了本质上的蜕变。

直面质疑与内耗

五年前,2020年,小米迎来十周年。当时的小米已经上市两年,年营收突破2000亿,成功跻身“世界500强”。然而,在这些光鲜亮丽的成绩背后,雷军内心却充满难以言说的焦虑。他坦言:“苹果、三星、华为如同几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几乎看不到赶超的希望”。

更让雷军感到疲惫的是网上充斥的各种质疑和批评。他特别提到:“不少人对小米有偏见,固执地认为‘小米就是一家组装厂’,‘小米没啥技术,就是东西便宜’,‘小米只会营销,肯定走不远’等等”。这些负面评价让雷军陷入了严重的内耗。

在挣扎许久后,雷军下定决心直面所有问题,找到破局之路。

他回忆道:“幸运的是,我小时候学过围棋,学会了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复盘。复盘就是回答三个关键问题:‘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重来一遍,该怎么做?’”。正是这种复盘思维,为小米之后的战略转型奠定了基础。

战略复盘与硬核转型之路

面对内外部困境,雷军带领团队开始了漫长而深入的复盘。他们召开了四五十次复盘会议,每次会议持续四五个小时,这样的讨论持续了半年时间。通过全面复盘,小米明确了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方向: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从互联网公司走向“硬核科技公司”。

2020年,小米制定了“五年千亿”研发投入计划。雷军表示:“要知道,2019年我们全年研发投入仅75亿,‘五年千亿’,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这一决策标志着小米基因的重塑,“技术为本成为我们永不更改的铁律”。

与此同时,小米在过去五年间重塑了核心管理团队。雷军介绍:“联合创始人中还有两位,林斌和刘德,与我继续打拼”。同时,公司积极引进了卢伟冰、曾学忠、王晓雁等一批外部顶尖人才,并内部提拔了朱丹、屈恒等一批年轻高管。这支新的高管团队为小米过去几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造芯之路

从松果到玄戒的涅槃重生 芯片是小米硬核转型的核心领域之一。雷军在演讲中详细回顾了小米的造芯历程,这可以说是整个演讲中最具故事性的部分。

1.1松果电子:小米的初代芯片梦 小米的“芯片梦”始于十一年前。2014年9月,刚创业四年的小米全资成立了松果电子,开始自研手机芯片。经过三年努力,2017年,“小米澎湃S1”正式发布,搭载在一款中端机上,当年销量达60万台。然而,这个看似不错的开局背后,雷军心里清楚:“松果之路其实走不下去了”。

2018年,小米做出了一个艰难决定:停掉手机SoC芯片的研发,队伍缩编,只保留一些小芯片的研发工作。对于失败原因,雷军复盘认为:“自研手机SoC,做中低端,完全没机会;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此外,当时的松果在管理上相对独立,与手机团队的协同非常困难,导致失败成为必然。

1.2艰难的决策:重启造芯之路 五年前的复盘过程中,芯片话题让团队“心有余悸”。但雷军内心清楚:“芯片是小米成功的必由之路”。然而,当时造芯的复杂度已远超十年前,自研手机SoC至少要花十年时间、投入至少五百亿。

经过半年多的讨论,2021年初,小米新一轮的芯片之旅重新开始。雷军鼓励团队:“芯片,我们不干肯定输;不试试,怎么就知道我们小米就干不成呢?”但松果失败的阴影依然笼罩在很多人心中,团队组建过程费尽了周折。

1.3坚定不动摇:应对内外部挑战 项目进入第二年,小米遇到了更大困难。公司业务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影响出现大幅滑坡,营收骤降15%,这是小米史上第一次。而此时,小米同时供着“两个孩子上大学”——造车和芯片,每个都是五六百亿投入的大项目,压力令人窒息。

团队内部出现了质疑声:“继续干芯片,会不会把公司拖垮?”2022年5月,雷军组织高管会讨论,现场气氛凝重。有位高管坦言:“这笔账,从商业角度看,此时此刻根本算不清,只能靠创始人来判断了”。

雷军当即反问:“假如现在放弃,十年后,我们会为公司账上多出几百亿而庆幸,还是为小米这家公司永远失去芯片业务而后悔?”他明确表示支持继续干下去,认为这笔投入绝对值得,哪怕最后没有成功,也将为小米培养出一支强大的芯片研发队伍。

1.4回片成功:玄戒O1的突破 2023年5月,中国芯片行业突发地震,一家同行毫无预兆地解散了三千多人的芯片团队。这一事件引发业内震动,很多人询问“小米芯片部门会不会关闭”。为了稳定军心,雷军立即安排了芯片团队全员会,明确表示公司将继续支持芯片研发。

2024年初,芯片按计划投片,采用了最先进的3nm工艺制程,仅投片费就超过两千万美元。5月22日,第一批芯片回归,团队成员激动地前往机场迎接,将芯片装在“一个五毛钱纸袋里”拎回实验室。

当晚9点,系统成功点亮。第二天一大早,芯片负责人朱丹用玄戒O1给雷军打来电话,意味着所有模块都调通了。雷军感慨:“这些复杂的3nm旗舰芯片,一次投片就成功了,真心了不起。我们工程师确实非常牛!”

1.5玄戒发布:芯片梦成为现实 一年后,2025年5月22日,玄戒O1和搭载这颗芯片的手机平板正式发布。谁也没有想到,小米第一款旗舰SoC表现如此出色,达到了第一阵营的水平。搭载玄戒O1的小米15S Pro上市4个月后,媒体和用户给出了非常不错的评价。

雷军总结道:“玄戒的路才刚刚开始,谈成功还为时过早,但我们肯定会继续坚持下去”。他分享了一个细节:项目启动时,他建议继续叫“松果”,寓意“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但团队坚决不同意,最终取了新名字“玄戒”。

造车征程

对标特斯拉的勇气与实践 造车是小米硬核转型的另一个核心领域,也是本次演讲的又一重点。雷军透露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今年年初,小米团队购买了三辆特斯拉Model Y,对它们进行了详细拆解,逐个零部件学习。这一举动展示了小米在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决心。

1.1 战略定位:对标全球第一 雷军表示,小米造车和重啟造芯几乎是同时做的决策,把小米前十年攒下的家底全押上了。他形象地比喻:“同时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压力巨大,现在想想,都会感慨,当时哪来这么大的勇气”。

对于产品要对标苹果、保时捷、特斯拉的策略,雷军解释道:“这幾家公司都是各個領域的世界第一,敢於對標世界第一就是一種勇氣,只有對標第一,學習第一,才能最終趕超第一”。这种对标第一的战略思维,体现了小米的雄心壮志。

1.2 产品调整:从SU7 Ultra到YU7 2021年12月,小米SU7 Ultra正式立项,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目标是打造全球最强的纯电性能车。然而,2022年春节刚过,小米团队连续开了21天会议后,决定暂时砍掉Ultra项目,以确保SU7成功。几个月后,随着SU7项目取得突破进展,团队又决定咬牙重启Ultra项目。

对于最终发布的小米YU7,雷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YU7发布会结尾动情地说:“YU7是为那些无法容忍平庸的人,那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人设计的”。他将这款车描述为“小米工程师们写给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一封最深情、最硬核的情书”。

1.3 对标学习:拆解Model Y的启示 雷军坦诚地表示,特斯拉Model Y是一款非常出色的电动车。通过拆解和学习其零部件,小米团队深入了解了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他甚至表示:“如果用户不选择小米YU7,可以考虑一下Model Y”。同时,他也提到了理想i6,建议用户关注这款新车。

这种开放态度反映了小米对竞争对手的尊重和学习心态。据对比评测显示,小米YU7在舒适性、安全性和内饰配置上具有优势,而Model Y则在动力和智能驾驶的果断性上更胜一筹。例如,小米YU7采用了2200MPa的超强钢,A柱和B柱内还嵌有6根热气胀管,形成内嵌式防滚架,安全性突出。

1.4 目标用户:为不甘平庸者设计 雷军对YU7的目标用户画像进行了清晰描述:“为那些双肩扛着责任、内心仍有远方的人;那些清晨送孩子上学、顺路也给自己买束花的妈妈;那些周末带着全家去露营、也在后备箱中为自己留一套钓具的爸爸”。这些描述表明小米汽车瞄准的是注重家庭但仍保持个人追求的消费群体。

高管团队与人事风波

在演讲中,雷军特别介绍了小米现在的12位高管团队,指出早期还有两位联合创始人与他继续打拼,而9位都是新面孔。这些新高管包括外部引进的顶尖人才和内部提拔的年轻干部,为小米过去几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1 王腾泄密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演讲前不到一个月,小米发生了一起人事风波。9月8日,小米通报对中国区员工王腾的违规违纪行为处理结果,查明其泄露公司机密信息,且存在利益冲突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公司决定给予其辞退处分。

小米在内部邮件中表示,对违规违纪行为坚持“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态度。王腾本人在深夜发布微博道歉:“很惭愧跟大家说声抱歉,过去犯了一些错误,接受该有的代价”。

随后,王腾又发文辟谣,称没有窃取公司机密出售,没有收人钱财,有失职行为,但没有做违法行为。据了解,王腾曾多次在小米公司宣传视频中被点名“泄密”。2024年8月的一场直播中,雷军曾提到:“除了腾总(王腾)动不动泄密被罚款以外,我的口碑还是可以的”。

1.2 王腾观看直播 尽管被公司辞退,王腾仍在线上收看了雷军演讲直播。这一细节被网友发现并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成为演讲的一个有趣插曲。它可能反映了即使离开公司,前员工仍对小米保持关注的情感联系,也体现了雷军个人魅力对现职和既往团队成员的影响。

新品发布与技术对标

本次演讲同时也是小米的年度新品发布会,推出了小米17系列旗舰手机等多款产品。雷军多次将小米17系列与苹果iPhone 17系列进行对标,包括外观、价格、续航时间、拍摄效果等,表示“全面正式对标”。

1.1 技术突破 小米17系列包含三款机型:小米17、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全系搭载小米澎湃OS3系统,并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这款处理器采用台积电3nm工艺,CPU多核性能较上代提升25%,GPU能效比优化30%。

雷军在发布会上特别强调了小米17的续航能力,现场视频展示了小米17与苹果iPhone 17的续航对比,结果显示小米17续航几乎是iPhone 17的两倍。他表示:“小米17的性能、散热都非常出色。和iPhone17比一下重载游戏,我们的帧率更高、温度更低”。

7.2 跳过16系列 对于跳过16系列直接发布17的做法,雷军幽默地回应:“因为太强了”。他进一步解释说:“也有网友建议我们要不叫小米18,我们还是悠着点”。这种命名策略既反映了产品力的自信,也是一种营销智慧。

总结与展望

小米的蜕变与未来 在演讲结尾,雷军总结道:“五年来,我们历经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今天,一个全新的小米,正坚定地站在时代面前”。他展望未来表示:“我们将与所有勇敢的追梦者一起,继续无畏前行。愿每一个正经历改变的人,不被风雨阻挡,迎来属于自己的无限精彩!”

这场演讲标志着小米已经从一家被质疑为“组装厂”的企业,成长为同时横跨手机、汽车、芯片三大硬核科技领域的科技公司。通过五年千亿的研发投入和坚定的战略转型,小米展示了其技术实力和未来野心。

雷军的演讲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故事,更是在当前激烈科技竞争环境下,中国科技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勇于突破困境的一个缩影。小米的改变之路,体现了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决心,也为其他正在转型中的企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本文图由AI制作及网络,如有侵权即删除。

来源:云南松果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