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们瞅,现在这天空多透亮!搁以前啊,小区电线乱得跟蜘蛛网似的,抬头就闹心。现在好了,线都藏进线槽里,抬头见蓝天,心里头也亮堂!”9月24日一大早,在信阳市浉河区金牛山街道周家山社区,李阿姨和邻居唠起了小区的变化。一开口,就打开了大伙儿的话匣子。
“你们瞅,现在这天空多透亮!搁以前啊,小区电线乱得跟蜘蛛网似的,抬头就闹心。现在好了,线都藏进线槽里,抬头见蓝天,心里头也亮堂!”9月24日一大早,在信阳市浉河区金牛山街道周家山社区,李阿姨和邻居唠起了小区的变化。一开口,就打开了大伙儿的话匣子。
“停车那事儿以前更愁人!路上塞得满满当当,为抢个车位,邻居间甚至红过脸。”张婶接过话茬,“垃圾也是老大难,得跑老远去倒。瞧瞧现在,车位划得规规矩矩,垃圾下楼就能扔,这日子才叫舒坦!”
话里话外的欢喜,藏着金牛山街道党工委以“红色网格”啃下基层治理“硬骨头”的实在功夫。依托“一纵三横”的便利交通,金牛山街道不断将党组织的“根系”向基层治理深处延伸。通过创新搭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功能型党支部—小区协理员”四级联动体系,打通了城市管理的“神经末梢”。从街道统筹部署,到社区精准对接,再到功能型党支部扎根小区、小区协理员驻点服务,层层衔接、环环相扣,把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一栋楼、每一户人家。
辖区内25个“三无”小区和16个“自管”小区,一直是治理中的大难题。该街道党工委没有“绕道走”,反倒是敢闯敢试:针对每个小区的不同症结,量身打造功能型党支部。精心选派15名“小区协理员”,每天扎根小区,带着“民情日记本”走楼串户,收集诉求、协调问题,真正实现了“小区有支部掌舵、楼栋有党员跑腿、居民有需求不缺位”的精细化治理图景。
飨堂社区嘉和小区的“逆袭”,更是“红色网格”的鲜活注脚。曾经,小区里飞线充电乱象丛生,楼道里杂物堆得像“小山”,居民怨声载道。功能型党支部一成立,党员们就揣着诚意上门,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拉家常、讲安全、听建议,终于解开了居民心里的“疙瘩”。难题解决后,社区党支部趁热打铁,推动硬化坑洼路面、增设智能充电桩,还规划了休闲小广场。
如今的嘉和小区,路面平整干净,充电桩随时可用,老人们在广场上晒太阳、聊家常,孩子们在绿荫下追逐嬉戏。“以前是‘各扫门前雪’,现在是‘支部领着干、党员主动干、群众跟着干’,像一家人一样齐心!”居民王大叔的话,道出了大家对共治模式的认可。
从“蜘蛛网”变“清朗天”,从“脏乱差”到“美净齐”,金牛山街道用一张“红色网格”,织密了为民服务的网,织出了居民的幸福生活,让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根基深深筑牢。
来源:河南经济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