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重兵来袭,白崇禧:你指挥行吗?结果他将日军指挥官打到自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11:12 1

摘要:1939年11月24日,日军强渡邕江,国民党军135师腹背受敌,迫不得已从南宁撤出,南宁沦陷后,日军第一时间切断了桂越公路,并以南宁为航空兵基地,对滇越公路实施疯狂轰炸,公路上布满了险关要隘。

1939年11月24日,日军强渡邕江,国民党军135师腹背受敌,迫不得已从南宁撤出,南宁沦陷后,日军第一时间切断了桂越公路,并以南宁为航空兵基地,对滇越公路实施疯狂轰炸,公路上布满了险关要隘。

随后,日军以一部南下攻占龙州及镇南关,又派出部分兵力北犯高峰隘,南宁的沦陷,昆仑关的危在旦夕,让蒋介石、白崇禧震惊不已,鉴于此前几次会战失败的惨痛教训和对日军战力的清新认知,桂林行营主任,人称“小诸葛”的军委会副参谋长白崇禧向蒋介石建议,应火速把国军王牌主力从衡山调往桂南战场,担任会师主力,并派此人前去坐镇指挥。

白崇禧

白崇禧口中的国民党军王牌主力是哪支部队,他口中的“此人”指的又是谁,为什么南宁和昆仑关的失守会让蒋介石和白崇禧惊坐而起,这期间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文章。

日本自1937年7月7日发动侵华战争以来,已过去了两年之久,但战争的进程并未像他们预想的那样无往不利,他们已从刚开始的来势汹汹,扬言要3个月攻克中国,变为长久的僵持阶段,所以切断世界各国援华的补给线,就成了日本对日作战的关键战略。

鉴于此前的长沙会战、中条山战役中国军队的顽强反击,为了改变这种僵持不下的局面,一举击毁中国人的战斗意志,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声誉,并与大洋彼岸的德国遥相呼应,他们一口气集结了十几万人马,打算从中国海的钦州湾奇袭登陆,攻克南宁,控制桂南山地,从而切断中国与陆地的国际交通线,堵死一切援助中国的通道。

而南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华南的军事重镇,交通便利,是进出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的必经之地,还能够遥控越南、屏蔽岭西,是中日两军必须争取和控制的战略要地,可以这么说,谁占领了南宁,谁就控制了广西半个省。

想要控制广西就势必要夺取南宁,而想要控制南宁就势必要夺取昆仑关。

昆仑关位于南宁东北100公里处,地形复杂,是典型了喀斯特地形,山峰林立,制高点多,易守难攻,是大西南交通线邕宾公路上的重要关隘,战略位置十分显著。

如果日军一旦攻占昆仑关,即可北上直取广西重镇柳州、桂林,切断湘桂铁路,又可进入中国腹地湖南,威胁到正在孤军奋战又事关全局的由薛岳指挥地长沙会守备军,形势将对中国军队坚持抗战大为不利。

杜聿明

面对迫在眉睫的局势,白崇禧当即向蒋介石建议,应第一时间调国民党军第一王牌,机械化第5军的杜聿明奔赴桂南战场,担任此次会战的急先锋。

12月5日,白崇禧以桂林行营主任的名义,发布头号反攻命令,其目标是“剑指昆仑关而后收复南宁”,强调杜聿明的第5军为攻克昆仑关主力。

卢沟桥事变之前,蒋介石最引以为傲的部队应该是张治中地德械师和教导总队,再加一个税警总团,但经过淞沪会战的洗礼以后,它们而今都成为了历史,当下中国军队的王牌当属杜聿明领衔的第5军了。

第5军是全系苏式特种装备,大到野炮、重炮,小到汽车、摩托车、坦克车,应有尽有,是抗战伊始成立的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机械化新军。这支新军从交辎学校、装甲兵团、第200师、新编第11军一路破风而来,让它在风雨中壮大的,是一对曾在长城抗战中经历过震痛地师徒。

师父是徐庭瑶,中原大战爆发之初,他刚刚升任师长,由于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还没烧起来,因而在部下面前很难服众,通常把他话当耳旁风,压根不把他放在眼里。

徐庭瑶看到下面的部队大都懒懒散散,毫无组织纪律性,只有一个团特立独行。

这个团完全按照徐庭瑶的指示办事儿,你说驻地整洁,他就把地上打扫的一尘不染,你说要内务规整,他就把被子叠成豆腐块,你说要狠抓训练,他就对动作一丝不苟。

徐庭瑶一问,才知团长叫杜聿明。

徐庭瑶

徐庭瑶和杜聿明并不沾亲带故,后者则是黄埔军校出身,没有丝毫背景可言,但徐庭瑶自此对杜聿明格外关照,青睐有加,瞅准机会就尽力提拔。

恰恰是杜聿明这种令行禁止、忠厚的作风,让徐庭瑶对他格外器重,也成为其人生飞跃的重要起点:在徐庭瑶的鼎力支持下,他从团长升任旅长,紧接着又在关麟征担任师长的25师里任副师长。

杜聿明和关麟征是黄浦军校的同窗,二人在班里当初都是名列前茅的存在,但他们带兵打仗的方式却截然不同。

长城抗战之时,驻守在古北口的东北军想撤下来休整,让25师换防到一线,但关麟征态度坚决就要待在二线,双方为此吵得“不可开交”。

杜聿明眼瞅东北军无心恋战,再坚守也打不出什么效果,就建议关麟征同意对方的请求,让25师顶在第一线,因为此地居高临下,地理位置远优于二线。

但关麟征态度坚决,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妥协,最后的结果是,东北军无力回天,一线很快就被敌人攻克,第一线一沦陷,第25师在第二线的防守尤为吃力,虽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古北口仍落入敌手。

作为副师长的杜聿明真的有苦难言,在25师基本上是关麟征一人唯我独尊,杜聿明并无什么实权,提的意见对方也不采纳,几乎等同于混吃等死。

杜聿明郁郁寡欢,处在人生低谷,没有人伸手拉一把是行不通的,而这个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的人,还是那个伯乐。

徐庭瑶在长城抗战惨败后,便率团出访欧美各国,着重考察和学习机械化特种部队的使用,回国后,蒋介石批复,他于南京创办了陆军交辎学校,自任教育长。

获悉“爱徒”与关麟征水火不容,他一纸调令将杜聿明召唤到他那里,随后又委任杜聿明担任中国第一支装甲兵团的指挥官。

一条全新的康庄大道又一次来到杜聿明跟前。

但很快杜聿明就赢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机械化兵种方面,他是一个实打实的门外汉。

黄埔军校里学的是步兵操典,战场上虽亲眼目睹了坦克冲锋,但对这大“铁疙瘩”的了解并不见得比一般官兵高出多少,“机械化作战这个新课题”,是摆在当时所有中国军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杜聿明不是那种一出场就自带主角光环的人物,他所依赖的无非就四个字:踏实忠厚。

忠厚,是没有花花肠子,踏实,是肯动脑钻研。有了着四字真言,就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倒他。

杜聿明埋头苦学,整训之余,手不离书,他不仅熟练掌握了驾驶装甲兵团的各种车辆,还会修理。人们时常看到他一切油渍,钻在车底下鼓捣,拆除和安装各种零部件。

除了实践,还要与理论结合,对步兵如何协同,步炮如何协同,单车和群车怎样配合,如何进行射击和伪装,杜聿明全都熟练掌握,以至于他的部下个个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杜长官真是无所不能,万事皆通。

要指挥特种作战,自己首先得是特种作战专家,否则你怎能能服众,怎么让队伍形成战斗力,这在杜聿明看来是理所应当的时。

此刻,他刻苦钻研,苦修的技能终于派派上了用场。

12月16日,杜聿明召开军事会议,对昆仑关之战做出部署。

中国的王牌部队正步步紧逼,但日军广岛师团长今存均却不以为然,此刻他心心念念的,仍然是怎样把越南到南宁这条西南国际线拦腰斩断。

12月7日,及川源七第9旅团从南宁出发,直奔龙州和镇南关,这两个地方都地处中越边境,于昆仑关背道而驰。

从昆仑关到南宁,就只有中村正雄的第21旅团,派出来守昆仑关的,仅有一个骑兵联队和一个步兵大队。

如此轻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是要付出惨惨痛代价的。

12月18日,杜聿明调集了第5军全部的重炮以及山炮特种部队,对准昆仑关及周围阵地发动连续炮击。

广岛师团也是机械化部队出身,但为了适应这次山地作战,特地进行了两个月的战前集训,并将装备简化,师团仅配备有迫击炮、舍弃了坦克和重炮,这让他们面对第5军的炮击时吃尽了苦头。

由于无法承受第5军的重炮打击,昆仑关上的日军重炮没多时就偃旗息鼓,在这场对轰里,中国军队破天荒的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但杜聿明对自己的特种作战有着很清晰的认知,他清楚,第5军的机械化作战看似威风凌凌,实则也就三板斧,发挥的作用有限,只能够达到先期火力压制的作用,阵地得失和战役胜负,说到底还是要仰仗步兵的发挥。

所以,12月18日这天,在特种作战取得成效的情况下,杜聿明命令郑洞国的荣誉第1师,与军直属的坦克部队配合,向昆仑关正面发起攻击。

荣誉第1师基本上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战场经验丰富。在坦克车的掩护下,仅不到1天就夺回了昆仑关阵地。

今村均发现对手不同凡响,派重兵增援,岂料他将面对的是“邱疯子”

不到一天时间昆仑关就易手,今村均终于察觉到对手的与众不同,不容小觑。

12月19日,他加大增援力度,在飞机的掩护下驰援昆仑关。昆仑关日军迅速由大队升至联队,并重新夺回主阵地,其他阵地也处于激烈的争夺中。

根据冈村宁次的兵力换算公式,日军一个大队可以对战中国军队一个师,但这个公式还有些模糊的地方,今村均让它更加的细化起来,“大队定律”具体表述为,若是攻击部队,一个大队可对战一个师,若是守卫作战,一个大队则能对战三个师。

第5军作为当时中国军队的看家王牌,让冈村宁次的公式和今村均的公式都出现了偏差,所以今村均才不得不将大队提升至联队,而局面立马就发生了变化。

然而,他也就仅仅兴奋了一小会儿,很快今村均就收到情报,昆仑关以南被中国军队包抄,守城的和救援的都四面楚歌。

中国军队还有胆量迂回包抄?更让人感到吃惊的是,此次迂回包抄的队伍是他此前从未见过的部队——新编22师。

新编22师师长叫邱清泉,昆仑关大捷之后,他被人起了个伴随他一生的外号“邱疯子”。

邱清泉

纵观抗日战争的整个进程,日军基本上处于进攻的状态,而中国军队大多数以守城为主,这也就决定了他们所采用的战术大多为防御式,哪怕是口袋阵,也得等对方攻过来,才能趁机进行包围。

杜聿明拥有特种部队的机动有势,也终于能体会到快速迂回带给人的无与伦比的快感了。

战术就是典型的“瓮中捉鳖”,杜聿明派邱清泉迅速插到昆仑关以南,以便在那里与郑洞国一起实现对守敌的迂回包围。

当邱清泉率队快马加鞭,赶到预定地点时,前来增援的联队已然进入昆仑关,而他们对邱清泉的到来全然不知,于是邱清泉立即下令发动奇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截断了日的退路。

眼瞅就要瓮中捉鳖了,队伍马上要挨揍了,今村均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他立即又叫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再率一个联队前去增援。

根据他的测算,即便是和中国军队的王牌对垒,一个联队打退一个师也是富富有余,何况对方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编师。

今村均和中村正雄唯一计算有误的是,这个新编师的师长叫邱清泉,是个“狠茬子”。

先放你过桥,再把桥炸断,然后出伏兵,使得中村正雄被一分为二,但那一部分都进退两难。

正面行不通,那就绕山路吧,没想到的是山路也步满伏兵,好不容易冲了过去,后面仍有重兵在等着他们,中村正雄心有余悸,怕再遭遇埋伏,只能与邱清泉硬碰硬。

在“邱疯子”面前,“联队定律”也不灵了。

此时的昆仑关内,由于荣誉第1师和日军僵持不下,杜聿明又将作为预备队的戴安澜的第200师拉了上来,实行“正面强攻,两翼包抄”,但连续两日都没能取得理想战果。

广岛师团的山地作战能力让杜聿明惊为天人,如果战事再这样对峙下去,一旦昆仑关之敌的增援赶来,至少所有的努力将全部化为泡影。

杜聿明意识到自己有些操之过急,没能先打掉两侧山地上的据点,就率先发动攻击,反而适得其反。

得调整打法,要集中所有精锐,先打掉两侧的据点和高地,再一步步向敌主阵地逼近。

12月23日,郑洞国对最重要的西北高地发动攻势,从傍晚开始,激战半宿仍没有丝毫进展,杜聿明心急如焚,一个劲儿的催问战况。

危机关头,第5军此前反复演练的步炮协同战术发挥了作用。郑洞国以少量步兵作佯攻,将日军引到阵地后,再用重炮进行延伸攻击,依托此战术,打得日军伤亡惨重。

12月24日,第5军的旗帜终于飘扬在西北高地的上空。为此,荣誉一师整整一个突击营拼到只剩10人。

高地失守后,日军的处境危在旦夕,由于弹尽粮绝,今村均只能向被围的第21联队实施空投,奈何迫于第5军高炮的威慑,很多物资都落入了第5军的阵地。

此时的日军早已不复往日之雄风,士气低落,不堪一击,有人在日记中写到:当面之敌的战斗力对华作战以来从未遭遇者,因此伤亡惨重,实足寒心。

发现已进入山穷水尽,联队长准备放手一搏,同时向师团司令部发去绝电:如黄昏前增援还未到,第一线将拱手让于敌军。

想救援,就得继续派兵,但是现在今村均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了。

中村的第21旅团已经全部部署在昆仑关一带,只能派及川源第9旅团回援,但桂军早就沿途把道路破坏,并进行节节阻击,不仅短时间内无法到达,还得今村均从南宁派部队前来接应。

就在广岛师团即将被逼上绝路之时,在后方充当警戒任务的台旅团突然跃跃欲试,主动提出派主力联队前往救援,并让中村均全权指挥。

两个联队在手的中村知道,接下来无论如何得放手一搏了,遂向邱清泉发起拼命式的集团冲锋,终于撕开了一个口子,冲进关内。

避开“疯子”,中村长舒一口气,这口气一松,就再也没提上来。

郑洞国的一个团拍马赶来,团长郑廷笈从望远镜中看到,日军军官此刻正群情激昂的整训队伍,压根没有察觉周围中国军队的出现。

郑庭笈立即下令队伍炮击,这些军官来不及躲避,死伤大片,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弹片击中腹部而危在旦夕

当晚,军医紧锣密鼓为中村进行手术,岂料,一颗炸弹正中手术室,手术台上一片狼烟,日本军医一脸无奈:就算治的好伤,也救不了命了。

第二天一眼,中村就不治而亡。临死前,他在日记本中写道:在日俄战争中,我的顽强上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不得不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军强大的军队。

虽然中村不幸殒命,但关内关外的日军兵合一处,战斗力更胜一筹,这使得昆仑关的战局再一次紧张起来。

最后的决战

人马整训完毕后,中村旅团再次发动反击。12月27日,昆仑关部分高地再次落入敌手。

杜聿明当即决定背水一战,集中全部力量给予中村旅团致命一击。

第5军是徐庭瑶第38集团军的主力,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部队。在获得白崇禧和徐庭瑶的首肯后,杜聿明立即调兵遣将,先把邱清泉的新编22师别回,作为预备队,同时把第200师和荣誉第1师部分防区置换出来,使这两只拳头能同时对准中村旅团。

12月29师,正全神贯注指挥的郑洞国突然接到杜聿明的急电。后者满是担忧地告诉他,第200师反攻东北高地受阻,伤亡惨重,已无力再战,问他可有他法?

此刻,郑洞国正为西北高地的久攻不下而焦头烂额,但他仍以全局为重,将战斗力相对强悍的郑庭笈团调给戴安澜指挥。

挂断电话,郑洞国依旧有些担心,又特意将爱将叫到身边。

当初郑洞国刚走马上任荣誉第1师时,就极为信任和重用郑庭笈。这一举动让下面的人极为不满,纷纷议论二人是亲属关系,实际上郑洞国是湖南人,郑庭笈是海南文昌人,二者没有半点亲属关系。

郑洞国

郑洞国为人谦厚,他不会任人唯亲,之所以重用郑庭笈,是因为郑庭笈不单单作风正派,更重要的是治军有当,有勇有谋。

果然,郑庭笈不负众望,刚一出场就让中村正雄一命呜呼。

郑洞国叮嘱郑庭笈:东北高地居高临下,事关整个战局的成败,军部要求你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它,若是作战不力,将军法从事。

郑庭笈回答:若是拿不下东北高地,我提头来见。

东北高地的确是一块难啃的骨头,由于日军火力网密集,致使部队损失惨重,郑庭笈手下9个步兵连长,有7个阵亡。

强攻不下,郑庭笈改为智取,而且还是采用第5军拿手的步炮协同战术。

郑洞国是以少数兵力佯攻,而郑庭笈却是借着夜色的掩护,在日军阵地前沿埋伏敢死队,但二人有一个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要发挥大炮的威力,第二日拂晓,郑庭笈调动重炮对日军阵地发动轰炸,打得鬼子不敢冒头。

炮击一停,敢死队就呼啸而至,在日军还未做出反应的情况下,就将火力点挨个摧毁。

得知东北高地被攻克后,杜聿明兴奋不已:昆仑关大门终于打开了。

所有高地里,只剩下郑洞国负责的西南高地了。

郑洞国其实已经拿下这块高地了,但因为这是中村旅团在昆仑关据守的最后一块高地,因而对方仍在玩命反攻。

在郑庭笈支援东北高地之后,郑洞国这边的处境就变得尤为艰难。西南高地上据守的部队,人越打越少,最后团打成了营,营打成了连,阵地岌岌可危。

以玩命著称,敢打硬拼的团长此刻也在电话里苦叫连天,甚至哀求:实在顶不住了,弟兄们马上就弹尽粮绝了,您就让我撤下来吧。

郑洞国在手握电话沉默不语,一旁的参谋长舒适存心急不已,他生怕郑洞国心软而动了恻隐之心,因而一个劲的督促师长不能同意对方撤退的请求。

郑洞国心里一横,厉声吼道:决战已到了生死攸关之际,哪怕只剩最后一兵一卒,也要给我顶住,人在阵地在。

利用这段时间,舒适存已将师部特务连,勤杂兵、伙夫、轻伤员等拼凑起来,组成了一支突击队。

和台儿庄大捷一样,当突击队出现在日军侧后方时,日军顿时乱作一团,西南高地终于守住。

12月31日,邱清泉以迅猛的攻势杀入昆仑关内,昆仑关之战以中方获胜而完美落幕。

昆仑关之战,是广岛师团在板垣离开后打得第一个败仗,根据日方统计,中村的第21旅团的伤亡和失踪人数超过百分之五十,旅团长和火速提拔的代旅团长均被击毙。

战后昆仑关的每个山头都尸横遍野,双方阵亡的官兵交错卧在血泊中,都无法落脚。

郑洞国视察阵地时,看到有一个大个子士兵遗体,左腿断裂,全身是伤,仍用双手死气扼住鬼子的咽喉。目睹此情此景,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也不禁潸然泪下。

这便是我中国儿郎!!!

来源:食味四季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