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之路丨新疆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11:03 1

摘要: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已迈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稳定基础更加牢固,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人民生活更加富足。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立体呈现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美丽新疆取得的“新”质效,人民网推出“焕‘新’之路”年度策划报道,展示新疆开放

唐晓勇 陈新辉

编者按:

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已迈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稳定基础更加牢固,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人民生活更加富足。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立体呈现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美丽新疆取得的“新”质效,人民网推出“焕‘新’之路”年度策划报道,展示新疆开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气象。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天山女儿守护好民族团结,把幸福生活越过越好。

70年来,新疆160余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塔克拉玛干沙漠围上“绿围脖”,穷山沟端上旅游“金饭碗”,破旧的土坯房变富民安居房……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族群众在“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凝聚起强大的团结力量,共同书写着团结奋进的壮美篇章。

富民产业铺就振兴之路

在和田地区于田县沙产业实验基地,连片的中草药和玫瑰迎风生长。2024年11月28日,随着最后一颗玫瑰花苗木的下种,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在奥依托格拉克乡顺利“合龙”,其边缘生态恢复与治理也迈入新阶段。

于田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玫瑰花种植面积达8.1万亩。亚森江·吐送摄

“防沙治沙不仅能保护我们的家园,还能挣钱,老百姓抢着要承包沙地,热情很高。”奥依托格拉克乡乡长买提卡斯木·买提肉孜说道,“通过发展防沙治沙产业,帮助辖区3600余人次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农民每日收益可达150至200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从漫天黄沙到绿意盎然、群众增收,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与“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交相辉映的鲜活样本。

天山南麓,独库公路南段140多公里穿境而过,库车市阿格乡康村便藏在公路终点,过去“有女不嫁阿康村、光棍生在阿康村”的窘境让很多村民远离泥巴路、破烂房的康村。

在当地政府与宁波援疆的带领下,康村打响“翻身仗”:先从道路硬化入手,改造富民安居房、铺设自来水管道、新建卫生院,再依托旅游资源打造“独库第一村·康村”,让村民搭上“旅游快车”。

位于独库公路终点的康村。人民网记者 唐宋摄

2018年,离家十余年的艾克拜尔·热合曼回到康村,干起了村里第一份快递业务,随后又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开起了民宿,并当起了村里的民宿“职业经理人”,联合16户村民一起“抱团取暖”,每月给大伙分红。“去年最多的一户分了两万多,最少也有一万多。”艾克拜尔·热合曼说。

阿格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汪月华表示,今年年初康村召开集体股份分红大会,全村436户每户分红200元至900元不等,传统牧业村端上了旅游“金饭碗”,“康村不小康”已成过去。

九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四三团九连林果大道,鲜桃销售接近尾声,果农们依旧在忙活。“根本不用宣传,发个朋友圈订单就忙不完,桃子早早就卖完了。”果农倪泽寒已在为明年丰产做准备,除草、修枝、施肥,“有政策支持,收入年年增,大家的干劲足,日子过得比桃甜。”

兵团第八师一四三团九连果农倪泽寒在桃园里忙碌。人民网记者 唐宋摄

一四三团围绕“桃经济”探索出了一条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望正在实现,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如今,天山南北的乡村立足资源禀赋与地域特色走出一条“特色、生态、富民”的振兴之路,既在现实中增收致富,又在人心中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生建设铺开“幸福账本”

85岁的黄桂敏每天中午都会约三四个老朋友一起去吉木乃县文明路社区的巷往餐厅吃饭,“自己在家总凑合,社区每天都有四菜两汤,吃得好还便宜。”黄桂敏感叹现在的政策真好。

这是新疆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截至2024年底,全疆建成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22个,建成1.1万个老年助餐服务点,基本实现了有需求老年人就餐服务的全覆盖,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的养老服务。

在新疆,最美的建筑是学校。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距离边境线47公里,这里的学生多为柯尔克孜族护边员的子女。2022年8月,学校成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首个西部计划志愿者包校支教的试点学校。

新疆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合影。谢依特小学供图

两年前,闫泽峰从山西来到谢依特小学,成为一名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学校虽然偏远,教学环境却不差,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和多媒体设备,这让闫泽峰的支教工作干起来愈发有劲儿。“孩子们的父母护卫祖国的边疆,我们护航孩子的未来!”闫泽峰“支教的路”越走越坚定。

今年9月,新疆工业学院迎来了首批学生,它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同时得到31所高校“组团”支援,以“大组团+小组团+专业包建”援建新模式,全力助推新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疆工业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侯志军(左一)向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新疆篇宣讲团成员介绍学校情况。人民网记者 陈新辉摄

“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我一定会刻苦拼搏,学成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作贡献。”新疆工业学院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学生周宇轩被学校雄厚的教学资源所震撼。

新疆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近年来,新疆持续将七成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建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2024年,新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3万元台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万余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万余元,比2012年分别增加2.38万余元和1.25万余元。

——2024年,新疆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102.7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7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有普通高校63所,较2012年增加24所。

——2024年底,新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91.1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66.9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12年以来,连续13次提高低保标准。

积小胜为大胜。一组组“幸福账本”是新疆发展最真实的“成绩单”。

文化认同绘就同心画卷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7月28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2025行走的思政课”系列主题活动走进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社区各族群众和星光老年合唱团动情地唱着这首熟悉的歌。

7月28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星光老年合唱团与社区群众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人民网 李欣洋摄

“社区各族居民相亲相爱,我们是一家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耀文道出了固原巷最动人的底色,“这里,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早已将团结融入日常的生产生活。”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

哈密市伊吾县下马崖乡,73岁农民画家茹则瓦妮罕·库尔班画了4000余幅作品,“我的画都是亲身经历,都是心里话。”她把普通人的生活、家乡的变化、对党的感恩,一笔一笔画进了岁月里,描绘着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美好画卷。

目前,新疆已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1个、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14个,民族团结之花在天山南北处处盛开。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左公文化苑。人民网 李欣洋摄

8月,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播出,讲述了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率领西征大军,驱逐侵略势力,收复新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英勇壮举。

左宗棠文化研学馆、左宗棠凤凰台历史文化公园、左公柳等相关历史遗存得以逐一活化利用,哈密用一座城讲好左公故事,这是“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论断的鲜活教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载体。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截至2024年,新疆共有各级文物保护机构195个,登记备案博物馆150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71家。通天洞遗址、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莫尔寺遗址等先后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透过历史文化这扇窗,可以看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9月,全国首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材:大学语文》在新疆大学使用,通过学习和鉴赏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多元一体的历史基因和精神内核。

7月9日,参加2025年“石榴籽祖国行”闽木优秀中小学生融情交流研学活动的师生爬上居庸关长城。人民网 李欣洋摄

今年暑假,8万多名新疆各族青少年奔赴大江南北,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感受祖国强大、繁荣发展、山河壮美。这样的国土之行,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是新疆孩子们被问时,“我们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回答。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的崭新起点上,新疆各族人民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

未来的新疆一定更加美好,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满。

相关链接:

焕“新”之路丨新面貌,疆更美

焕“新”之路丨天山北坡 蓝天常驻

焕“新”之路丨沙海锁绿边 荒漠掘金山

焕“新”之路丨煤田灭火 利在长远

焕“新”之路丨治水兴疆

焕“新”之路丨活水润疆

焕“新”之路丨新疆敞开怀抱向世界

焕“新”之路丨新疆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