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产业”破解松潘高原“山货难销” 浙川协作结硕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0:47 1

摘要:“在建设过程中,浙江给予了我们8000余万元的资金支持,更在人力包括党建引领各个方面,为我们园区的建设发展持续赋能。”9月24日,在介绍四川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松潘高原农特产业加工园)时,松潘县镇江关生态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闫永军如是说。

人民网松潘9月26日电 (记者高红霞、实习生陈茜曦)“在建设过程中,浙江给予了我们8000余万元的资金支持,更在人力包括党建引领各个方面,为我们园区的建设发展持续赋能。”9月24日,在介绍四川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松潘高原农特产业加工园)时,松潘县镇江关生态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闫永军如是说。

松潘高原农特产业加工园的现代化厂房。实习生陈茜曦摄

四川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松潘高原农特产业加工园)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青云镇,是浙川东西部协作的标杆项目之一。园区以全链条产业布局与电商赋能为抓手,破解高原“山货难销”,成为东西部协作助推乡村振兴的鲜活范例。

据闫永军介绍,自2018年获评“四川省第二批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以来,园区持续受益于浙江支援,完善基础设施,建成2万余平米标准化厂房、2000余平米电商中心。如今,依托紧邻国道G213、川青铁路松潘站及铁路物流功能区的区位优势,园区211亩规划用地中110亩可建设用地初具规模,19家入驻企业形成集聚效应。

松潘高原农特产业加工园肉类加工车间。松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工人进行农特产品包装作业。松潘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松潘高原农特产业加工园内现代化生产设备。实习生陈茜曦摄

松潘县丹珠梅朵食品深耕牦牛肉深加工,每年采购600万元的本地鲜牦牛肉,旗下品牌获得“净土阿坝”授权,还在浙江开设了协作专营店拓销路;

四川通利荣松药业与6家专合社合作,种植中药材2000余亩,2023年在阿坝州收购2400万元的中药材,正推进车间提档升级,未来年产值预计超5000万元;

沙棘加工、野生菌精深加工等产业形成特色品牌;

……

依托浙川协作,园区着力构建“原料—生产—销售”完整产业链,让高原资源价值最大化。

作为园区2024年引进的规上企业,四千米亚克(阿坝州)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做牦牛肉及副产物全链条精深加工。“我们有一座政府租赁的屠宰场,每日牦牛加工量可达200至300头,屠宰后的冷鲜肉主要销往成都。”公司经理邓杰说,今年公司计划投资4400万元扩建车间,并新建牦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完善“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下游开发”闭环,年产值目标8亿元。

“我们的产品已经销往北京、浙江以及青海、重庆等省(市、自治区),基本上辐射到全国。包括中药材,去年和今年已经出口到日本。”闫永军告诉记者。

“山货”走出高原,销往海内外,是如何做到的?

松潘农特产业直播间。实习生陈茜曦摄

松潘高原农特产业加工园展示区。实习生陈茜曦摄

据介绍,为破解“好货难销”,浙川协作开启了电商赋能模式:浙江对口支援地桐乡市援派电商专业人才,带来数字化经验,以“电商服务+直播效能+渠道创新”,推动“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农产品”“互联网+创业”深度融合;共建电商产业园,打包松潘新农村风貌、农特产品与旅游业态,借助直播带货、多平台运营,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农旅产品。“我们将园区打造成类似(浙江)桐乡的产业集群起点,电商作为产业赋能手段,从0到1构建产业辅助体系,进而以点带面覆盖全县。”闫永军说。

园区的建设发展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闫永军称:“过去本地村民多打零工或当家庭主妇,没有稳定收入。现在园区企业去村社招人,直接带动100余人就业,间接惠及超1000人、500余户家庭。就业人员平均月薪约4500元。”

未来,园区将在浙川协作持续助力下,以“高融合、绿色化”为引领,以全链条产业为支撑、电商赋能为纽带,向“松潘绿色发展新高地”迈进,为东西部协作推动乡村振兴续写精彩。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