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银川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深入贯彻落实“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部署要求,以“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为依托,将治安保卫委员会(以下简称:治保委)建设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核心抓手,通过“旧制新用”模式,持续完善村(居)治保委体系建设与运
近年来,银川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深入贯彻落实“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部署要求,以“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为依托,将治安保卫委员会(以下简称:治保委)建设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核心抓手,通过“旧制新用”模式,持续完善村(居)治保委体系建设与运行机制,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积极探索新时代群众路线实践新路径,把资源整合在中心、问题解决在基层、服务延伸到末端,推动社区警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全市577个村(居)实现治保委全覆盖,组建巡防队伍659支,发展治安保卫员3.5万余名,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18起,协助破获案件28起,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银川提供了坚实保障。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制度规范体系
银川公安结合基层治保委历史沿革和宪制规定,积极探索治保委建设运行体系机制,为治保委规范建设做好顶层谋划。
针对基层群防群治力量存在职责不清、协同不畅等问题,银川市公安局联动银川市委政法委高站位谋划治保委建设路径,牵头出台《银川市村(居)治安保卫委员会工作规范(试行)》,配套印发《工作手册》和“十项提示”,从组织架构、职责任务、运行机制等层面构建“1+N”制度体系。明确社区治保委由10-13人组成、村治保委5-10人组成,村(居)委会书记兼任主任,退役军人任副主任,社区民辅警担任政治指导员,形成“党建引领、公安指导、群众参与”的组织架构。
遵循“突出重点、试点先行”原则,选取兴庆区康平社区、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等11个社区(村)及企业开展试点。建立“每日调度、每周研判、每月总结”机制,对试点单位巡逻勤务进行32次点名调度,形成人员密集场所“动态巡防”、治安重点区域“定点防控”等工作模板。原隆村治保委创新“三送三问三到位”工作法(送政策、送服务、送技术,问需求、问困难、问建议,政策落实到位、问题解决到位、情感沟通到位),将移民安置区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9.8%,相关经验在全市推广。
探索建立“物质+精神”双重激励模式,鼓励治保委成员兼任人民调解员,严格落实“以案定补”政策,根据矛盾纠纷调解难度和成效给予补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推出“勤务换积分”机制,治保委成员参与巡逻、调解等工作可累积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物业费、免费体检等服务。金凤区治保委成员张某,累计参与巡逻82次、调解矛盾纠纷15起,通过积分成功兑换全年物业费。自激励机制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发放奖励资金1.1万余元,表彰优秀治保委成员26人,队伍参与积极性大幅提升,参与率提高65%。
整合专群力量,提升矛盾化解能力
银川市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治保委吸纳外卖骑手组建“骑手义警”队伍,骑手小王在送餐途中发现某小区楼道内有可疑人员搬运电动车零件,立即通过“治保委工作平台”手机APP上传现场照片及位置信息,并详细描述嫌疑人特征。迅速联动长城中路派出所出警,当场抓获2名盗窃嫌疑人,成功破获系列电动车盗窃案件7起,追回被盗电动车5辆,涉案金额达3万余元。
西夏区兴洲雅居治保委组织退休职工、老党员成立“银发巡逻队”,每日分早、中、晚三个时段对小区周边开展治安巡查。巡逻队成员凭借熟悉社区环境、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及时发现并报告安全隐患,通过常态化巡逻防控,该小区盗窃案件同比下降42%;灵武市西昌治保委以退休妇女为主体组建“灵州大妈”治保队,开展“邻里守望”行动。队员们在日常唠家常、串门过程中,积极宣传反诈知识,累计成功劝阻电信诈骗案件23起,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5万余元,切实守护群众财产安全。
明晰职责促效能,推行“标准件+场景化”培训模式,编制《治保委工作操作指引》,涵盖巡逻防控、矛盾调解、信息收集等12类工作规范。结合辖区实际,组织开展最小作战单元演练,制定治安保卫员“六大职责”清单,创新“四大员”(信息收集员、治安巡逻员、矛盾调解员、法治宣传员)角色定位。组织群防群治队伍165支,参与治安联防志愿者4300余人,切实履行信息员、调解员、安全员、宣传员职责,排查情报信息、矛盾纠纷,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兴庆区青山治保委运用“12345”工作法(1份档案、2次走访、3方联调、4步流程、5项回访),成功调解一起持续3年的邻里宅基地纠纷,该纠纷因双方对土地界限存在争议,多次发生口角冲突,治保委通过实地测量、查阅档案、走访证人,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目前,全市治保委3.5万余名治安保卫员协助开展治安巡防、矛盾调处、信息收集等工作,累计调处矛盾纠纷3000余起,协助查破治安案件150余起。专群结合模式,让基层治理不再是公安机关的“独角戏”,而是警民携手的“大合唱”,治保委已成为全市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凝聚为守护平安的合力。
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基层治理难点
4月12日下午,长城中路派出所保伏桥警务室网格警联合长城中路街道保伏桥社区网格员,针对辖区保伏桥新村A区业主报称的因家庭琐事,被丈夫家暴的警情进行调解。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后,联合网格警与网格员启动“联调”机制,通过“背靠背”倾听诉求、“面对面”分析利弊,多次组织调解。从法律法规到“家和万事兴”,民警以“唠家常+讲法规”的柔性方法,最终夫妻双方消除误解。
银川公安积极探索多元共治模式,推动治保委与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构建起以派出所、综治中心为“大脑中枢”,警务站(室)、村(社区)、治保委为架构的社会治理运转体系。通过“警格+网格”模式,治保委成员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协助民警开展治安巡逻、矛盾调处,同时积极参与社区服务。通过“一支队伍统管、一张网格统揽、一个平台统调、一套机制统筹”,实现了巡逻防控由“派出所吹哨、村(社区)、治保委报到”的大巡防局面,有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西夏区整合各方资源,培育出“老王说和室”“老兵调解团”“老肖调解室”等118个品牌调解工作室。积极协同286名“三官一师一员”巡驻村(社区),首创“坐诊、约诊、巡诊、会诊”四诊工作法,前移防线供给优质法律服务。打造“平安文化·护苗”主题公园等法治阵地和“夏小阳”青少年法学院等线上平台,依托“共享法庭”、社区“法治家园”等阵地,延伸法律服务触角,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借力“智慧城市”建设,在银川市兴庆区唐徕花园等智慧安防小区,治保委成员通过手机APP接收风险预警信息。近日,系统识别某单元门深夜异常开启,治保委成员配合公安机关当场抓获2名撬锁嫌疑人,该小区盗窃案件同比下降75%;西夏区治保委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调整巡逻路线,配合安装智能防盗装置,实现该区域电动车盗窃案件连续两周“零发案”。
依托宁夏社会治理基层综合指挥平台,横向连通情指中心、“12345”、雪亮工程等系统平台,纵向连通综治中心、派出所、治保会、社区民警、网格员,打造集研判预警、指挥调度、督办落实等功能为一体的综治指挥体系,实现社会治安“一屏防护”,积极推动科技赋能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的关键力量。建立健全“警保联动”机制,派出所定期向治保委推送警情数据,治保委根据警情信息开展针对性巡逻防控、隐患排查等工作,形成“信息共享、协同联动、闭环管理”的工作模式。治保委建设运行以来,累计开展入户走访8397次,排查风险隐患1467个,组织巡逻6089次,参与护学岗9299次,配合治安检查2279次,开展法治宣传2068次,全市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同时涌现出“原隆红义警双语巡逻”“满城卫士建立”“15分钟应急圈”等特色经验,打造出“一县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治保委成为“塞上枫桥”的重要载体。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