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时节,稻浪翻滚。9月24日,襄城区尹集乡木桥村的稻田里一派繁忙景象,收割机穿梭在金黄的稻田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饱满的稻穗被尽数收割。这是襄城国投全资子公司襄阳市绿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木桥村合作推行“小田并大田”项目迎来的首个中稻丰收季。
金秋时节,稻浪翻滚。9月24日,襄城区尹集乡木桥村的稻田里一派繁忙景象,收割机穿梭在金黄的稻田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饱满的稻穗被尽数收割。这是襄城国投全资子公司襄阳市绿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木桥村合作推行“小田并大田”项目迎来的首个中稻丰收季。
“以前村里都是零散的小地块,地不好种,也不好收割,费时又费力。现在‘小田并大田’后,地块连片平整,地好种了也方便收割,收割机一天就能收几十亩地,亩产也达到了1500斤,效率比以前高太多了!”木桥村村委会委员徐培站在田埂上,看着满载稻谷的运输车驶向烘干点,脸上满是喜悦。据了解,为破解农村“地块零散、耕作低效”的难题,2024年初,尹集乡木桥村与绿谷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推进“小田并大田”改造项目,将原本分散的小田整合为连片的标准化农田,不仅配套了完善的灌溉设施,还引入了机械化耕种模式,从播种、施肥到收割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极大降低了农户种植成本,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
“根据气象预报,未来几天可能出现降雨,我们必须在降雨前完成300亩水稻的收割,否则会影响稻谷品质。”绿谷公司副总经理王瑶介绍,为确保抢收任务顺利完成,公司调配了6台联合收割机、2辆粮食运输车,实行“人歇机不歇”的作业模式,每天从早上9点持续作业至晚上8点,单日收割面积近100亩,预计在2天内全面完成既定目标。
收割提速的同时,粮食烘干环节也在高效运转。在绿谷公司配套建设的粮食烘干基地内,两台容量为30吨的烘干仓正24小时不间断作业,金黄的湿稻谷经过筛选、烘干、冷却等流程后,迅速转化为达标干粮。“刚收割的稻谷含水量在25%-35%,必须及时烘干至13.5%的安全水分,否则容易发霉变质。”绿谷烘干厂负责人朱兵表示,两台烘干仓每日可处理湿稻谷60吨,完全能匹配当前的收割进度,避免出现粮食积压问题。目前,烘干后的稻谷已开始陆续入库,部分优质稻谷将直供本地粮食加工企业,实现“从田间到车间”的快速对接。
下一步,尹集乡木桥村将继续推广“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计划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延保到期前完成全村所有耕地改造,同时完善仓储、烘干、加工等产业链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让更多农户共享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果与红利。
来源:襄城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