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H1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半年报告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6 11:17 1

摘要:截至2025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独立设备数接近14.5亿台,用户基数持续扩大,但增长动能已从人口红利转向6G、AI及新兴非手机类智能终端(如XR设备、车联网)。

移动互联网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总览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独立设备数接近14.5亿台,用户基数持续扩大,但增长动能已从人口红利转向6G、AI及新兴非手机类智能终端(如XR设备、车联网)。

用户画像显示,25-45岁中青年群体为核心用户;46岁及以上中老年渗透显著;下沉市场(新一线至三线城市)用户占比高,成为主要增长来源。用户行为呈现“量降质升”趋势:有效使用时间从303分钟降至273分钟,使用次数从73次降至61次,反映用户从被动消耗转向主动获取价值。

分行业中,通讯、视频、电商等9类行业用户规模超十亿,AI与智能穿戴爆发增长,成为新增量战场。使用时长方面,短视频(137分钟)、游戏(97分钟)、视频/通讯(80分钟)位居前三,人工智能同比增长40.7%,办公管理增25.5%,显示AI与远程办公驱动高粘性增长。

重点细分行业详情

视音频娱乐行业:长视频用户规模步入低增长成熟期 ,优酷APP依靠精品内容战略逆势强势增长,并吸引高知高收入群体 ;短视频用户规模进入存量阶段,增长乏力;在线音乐用户规模稳增,进入成熟期。 短视频仍为时长榜首(137分钟),但同质化加剧;在线音乐借助AI推荐、VR/AR音乐会提升体验。短视频用户全民化、下沉化;在线音乐用户全龄多元,中高消费群体付费意愿强。

智能应用行业:智能家居与智能穿戴五年内用户规模翻倍;语言模型爆发式增长1004%。语言模型用户规模增但使用次数下降,粘性不足;智能工具用户流失但忠诚度提升(使用次数增20.8%)。智能家居/穿戴用户以中青年、高线城市、高收入群体为主;语言模型用户为高知高收入男性,一线城市集中;智能工具用户向中低线城市及中高龄扩散,基础功能仍具价值。

中国移动互联网价值榜

榜单显示,AI相关应用(如语言模型)、生活服务、智能穿戴等新兴赛道增速领先,而传统工具类应用增长乏力。增速榜反映了行业从存量竞争向技术驱动创新转变的趋势,AI、健康监测、跨场景融合成为增长核心动力。

中国移动互联网-整体用户流量趋势

流量增速稳定,设备数量增长动能转向6G、AI及新兴非手机类智能终端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独立设备数接近14.5亿台。从2020年6月至2025年6月,移动互联网月独立设备数呈现连续增长趋势,表明用户基数持续扩大,移动终端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但随着人口红利消失,设备数的增长主要依赖换机周期和新兴终端(如XR设备、车联网等)。艾瑞咨询认为,新兴技术(如6G+AI设备)的普及,使得智能家居设备互联、车载互联网终端等细分场景的非手机类智能设备接入量显著增加,成为2025年上半年设备增长的重要增量来源。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画像

中国移动网民以25-45岁为核心,中老年渗透显著,下沉市场主导增长

中国移动网民中男性用户略多于女性用户。25-45岁中青年群体合计占比达56.2%,构成移动互联网核心群体,该群体普遍具备较高消费能力和数字化服务使用习惯。46岁及以上用户群体合计占比 27.0%,表明移动互联网在中年和老年群体中的渗透率已经相当可观。手机头部品牌竞争呈现双雄格局,华为与苹果市占率相差无及,显示出高端手机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新一线至三线城市用户合计占比达59.3%,反映出下沉市场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的主要来源。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趋势

用户行为正从被动消耗时间转向主动获取价值,“量降质升”成定局

中国移动用户粘性指标:单机单日有效时间从303分钟降至273分钟、单机单日使用次数从73次降至61次,呈现持续的双降趋势。这一变化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首先,自2022年起,针对游戏、短视频和社交媒体实施的更严格未成年人保护与反沉迷措施(如强制启用“青少年模式”),直接压缩了娱乐类应用的使用时长。其次,2023年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线下消费(餐饮/旅游/线下娱乐)显著反弹,用户时间被分流,线上时长进一步减少。同时,内容生态变化也产生影响:短视频、资讯等内容同质化加剧,用户新鲜感下降,“无效刷屏”行为减少,转向更高效的信息获取方式。展望未来,艾瑞咨询认为,AR/VR硬件的加速普及可能将部分使用场景从手机迁移至新终端。尽管被动推送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但高频刚需场景(如社交、支付)预计仍将保持稳固。

中国移动互联网-分行业用户流量格局

头部行业依靠生态壁垒维持规模优势,AI与智能穿戴正开辟新增量战场

有9类一级行业APP用户规模超过十亿,包括刚性需求的通讯聊天、实用工具(支付)、生活服务类,内容消费升级的视频和资讯类,消费与金融数字化的电子商务和金融理财类。由于AI技术应用落地和健康与场景智能化需求,人工智能和智能穿戴类用户规模呈爆发式增长。综合看,成熟赛道用户规模见顶,竞争转向存量运营;新兴赛道处于技术红利期,用户基数低但增速快,商业化探索加速。

中国移动互联网-分行业用户使用时间

AI技术突破与商业化、以及远程办公的深化,持续驱动用户粘性高增长

艾瑞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6月用户使用时间TOP3为短视频(137分钟)、游戏服务(97分钟)、视频服务/通讯聊天(80分钟);同比增幅最大的是人工智能(40.7%)、办公管理(25.5%)、旅游出行/生后服务/通讯聊天(超过10%)。人工智能呈现爆发式增长主要源于技术突破,AI助手、AIGC创作工具等提升用户粘性;办公管理的高增长主要源于远程办公的深化,企业移动办公需求刚性化,推动了钉钉、企业微信等移动工具的普及和使用。艾瑞咨询认为,随着生成式AI深度融合各行业(如AI+教育、AI+医疗),未来人工智能使用时长将继续大幅度增加;智能穿戴随着无创血糖监测、脑机接口等技术商用的带动,有望在6%增幅基础上有所提升。

中国移动互联网-分行业用户使用次数

生活服务与AI爆发提升用户粘性,通讯工具向集成AI、服务的超级平台演进

艾瑞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6月用户的高频应用为通讯聊天(32.7次)、其次是短视频、电子阅读、游戏服务等(均超过10次),构成用户日常核心使用场景;高增长应用包括生活服务(增幅21.9%)、人工智能(增幅17.8%),以及旅游出行、办公管理、电子阅读、视频服务等(增幅8%左右)。外卖平台会员体系升级、抖音本地生活服务全面下沉、社区团购与即时零售融合等使得生活服务获得爆发式增长,APP打开频次激增。AI技术对日常工具的渗透,使得用户主动触发次数飙升。艾瑞咨询认为,生活服务的刚性需求和AI技术渗透将继续推高用户使用频次,粘性最高的通讯工具则有望集成AI助手、生活服务、支付等成为超级入口化的全能平台。

视音频娱乐

长视频:整体用户规模趋势

长视频领域已经步入低增长成熟期,未来增长依赖内容创新与技术升级

长视频类应用的月独立设备数在2020–2025年期间整体保持平稳低增长,反映出该领域已从高速成长期步入成熟稳定期。其中2022–2023年间的增速出现较大高低波动,主要是疫情政策调整后,社会逐渐恢复正常运转,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艾瑞咨询认为,长视频用户渗透率已经到达天花板,新增用户极其有限。未来长视频的增长将更依赖于内容创新、技术升级和跨场景融合。

长视频:优酷APP流量连续强增长

优酷流量增速第一,精品内容战略成效初现

2025年1-6月期间,长视频整体用户规模保持平稳状态,增幅仅为0.7%,而优酷APP1-6月增幅达到6%,在长视频APP中增速第一,尤其从5月份开始,用户规模数量级从2.7亿增长到2.8亿。优酷APP用户规模在上半年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平台一系列在古装、悬疑、都市等赛道布局的类型化剧集,如现代偶像剧《难哄》、都市民生剧《蛮好的人生》、古装权谋剧《藏海传》、司法检察剧《以法之名》等。尤其是 《藏海传》 这样的现象级大剧,凭借商业性、艺术性和文化性有机结合,为优酷APP带来了热度、口碑、用户和商业的多重丰收,并对优酷APP用户规模的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拉动效应,证明其在国内视频平台中的强劲竞争力。

长视频:爆款剧《藏海传》用户价值高

《藏海传》强化了优酷APP在高收入/高知女性群体受众的平台竞争力

《藏海传》受众里,女性占比的TGI、以及高消费能力高学历女性群体占比的TGI明显高于移动端视频受众的整体水平。且《藏海传》是由多个圈层交汇融合形成的“破圈”型受众,呈现出典型的“核心粉丝引爆+品质吸引圈层+口碑破圈大众”的路径。该剧成功地将流量明星的号召力转化为了高品质剧集的吸引力,从而触达了远比粉丝群体广泛得多的观众,成为一部兼具热度、口碑和商业价值的全民级、甚至国际级的爆款作品。

短视频:整体用户规模趋势

短视频用户规模步入存量深耕阶段,未来竞争聚焦用户时长争夺与AI创新

2020年6月至2025年6月,短视频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展示了从爆发增长到存量深耕的转变。2020-2021年: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爆发,短视频用户规模高速增长。2022-2023年:用户规模逐步逼近天花板,增速明显放缓,行业竞争加剧。2024-2025年:市场进入深度存量竞争阶段。艾瑞咨询认为,截至2025年6月用户规模虽维持高位,但增长乏力,网民总量红利见顶,加之微短剧作为新兴业态迅猛发展,对传统短视频浏览形成一定分流。未来,短视频行业的竞争将更聚焦于用户时长的深耕、商业模式的创新及技术的应用(如AI提升内容生产与分发效率),而非单纯的设备数增长。

短视频:内容生态特征趋势

2025年上半年短视频领域的内容呈现“内容集中与同质化风险、真实感内容价值凸显、新兴内容形态快速崛起”三大趋势特征

短视频:用户画像

全民化/下沉化显著,中青年/中等消费群体为主力,银发群体值得重视

2025年6月,短视频用户呈现“全民化”与“下沉化”核心特征。用户性别分布均衡(男55.1%,女44.9%);中青年为主力,25-45岁用户占比超56%,同时银发族(60岁以上)以3.7%占比虽不大,但银发经济兴起下值得关注;超七成用户使用安卓设备;三四五线城市用户合计占比近半;中等消费能力用户占比56.2%,共同构成平台流量与变现的基石。艾瑞咨询认为,短视频用户是一个以中青年、安卓用户、中等消费者、下沉市场居民为主体,但同时全龄化、全民化特征显著的庞大群体。平台未来发展将聚焦全龄化深化与圈层化运营:适老化内容与银发经济、区域市场深度渗透及兴趣圈层精准运营将成为关键增长点。

在线音乐:整体用户规模趋势

用户规模稳增,行业进入成熟期,技术驱动创新,ARPU提升成为新焦点

2020年6月至2025年6月,月独立设备数从6亿增加到6.5亿,增幅7.8%,表明在线音乐用户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速趋于平稳,市场逐渐进入成熟期。期间出现三次波峰:2021年12月,版权政策放宽,多家平台获得更多歌曲授权,用户体验提升;2023年6月, AI推荐算法优化,个性化体验增强,以及线上演唱会、虚拟偶像等内容形式兴起;2025年6月,5G+VR/AR技术在音乐体验中的应用逐渐普及。艾瑞咨询认为,随着政策利好(如版权共享)与技术进步(AI、5G、VR)共同推动行业创新,未来VR/AR音乐会、全息演唱会将成为常态,AI生成音乐、个性化推荐将进一步精准化。用户规模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但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有望提升。

在线音乐:内容生态特征趋势

2025年上半年,AI技术的广泛应用正从创作、分发到体验各个环节重塑在线音乐领域。未来,生态竞争、体验创新和技术驱动将成为竞争关键词

在线音乐:用户画像

用户全龄多元,下沉市场主导,多端沉浸式体验有望推动用户高付费意愿

在线音乐用户年龄分布广泛,25-35岁用户占比最高,他们活跃度高、付费意愿强;另外,Z世代(18-24岁)及银发群体(46岁以上)用户占比高,在线音乐内容呈现多元化趋势。高线城市仍是在线音乐主阵地;而受益于5G普及和智能设备下沉,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用户占比超过50%,更具发展潜力。中/高消费力用户占比超过60%,他们为高品质音质、独家直播演出、虚拟周边等的付费意愿高,会员订阅+单曲购买+虚拟打赏成为主流消费模式。艾瑞咨询认为,未来用户将更偏好VR/AR音乐会、AI生成歌单、虚拟偶像互动等新形态,会普遍使用智能耳机、车载音乐、家庭智能音箱等多设备联动,AI语音点歌、无感支付等有望成为新习惯。

智能应用

智慧生活:整体用户规模趋势

智能家居与智能穿戴用户五年倍增,AIoT与健康监测持续推动新一轮增长

2020年6月至2025年6月,智能家居用户数量从8690万台增长至17800万台,增幅翻倍;环比增速自2024年下半年起恢复强劲增长,2025年6月达10.2%,显示市场复苏明显。智能穿戴用户数量从1888万台增长至3645万台,增幅翻倍;环比增速在2024年12月高达22.14%,可能是由于新一代健康监测、AI助穿戴设备上市推动。艾瑞咨询认为,随着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深度融合,受益于5G、AI、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智能家居在全屋智能、能源管理、适老化改造、与电动车/智能电网的联动等方面,穿戴设备在医疗级健康监测、无感佩戴、AR/VR融合、情感计算等方面,有望持续推动新一轮的用户增长。

智能家居:用户规模与粘性

智能家居用户规模与粘性双增长,市场复苏态势强劲,用户粘性稳步提升

2025年1-6月,智能家居用户规模增长9.2%,单机单日使用次数增长5.5%,用户规模与使用频次双双提升,反映智能家居市场在持续复苏中,用户习惯逐步养成。艾瑞咨询认为,智能家居市场受益于全屋智能解决方案的推广,尤其在适老化改造与电动车联动场景中表现突出;加之2025年初多家厂商推出兼容Matter协议的设备,进一步降低了用户接入门槛,推动活跃度提升。

智能家居:用户画像

智能家居用户以中青年、高线城市为主,消费力强,是智能生态核心人群

2025年1-6月,智能家居用户平均年龄36.3岁,男性略多,iOS用户比例高,高线城市用户占比超60%,中高消费能力用户为主。艾瑞咨询认为,智能家居用户仍以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中高收入群体为核心,说明产品定价与功能设计仍偏高端;2025年适老化政策推动下,银发族市场潜力初显,但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建议加强下沉市场布局与性价比产品线。

智能穿戴:用户规模与粘性

智能穿戴用户规模与活跃度增速显著,健康监测功能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

2025年1-6月,智能穿戴用户规模增长9.8%,单机单日使用次数增长8.2%,增速均高于智能家居,显示智能健康类穿戴设备需求旺盛。艾瑞咨询认为,2025年上半年,Apple Watch、华为健康腕表等新品支持医疗级ECG和血糖趋势监测,推动了用户活跃度的攀升;AI健康助手功能增强,用户依赖度提高,尤其在睡眠监测、压力识别等场景中表现突出。

智能穿戴:用户画像

智能穿戴用户画像与智能家居高度重合,形成多设备协同的健康生态闭环

2025年1-6月,智能穿戴用户平均年龄37岁,性别分布均衡,iOS用户多,高线城市占比高,消费能力中上。艾瑞咨询认为,智能穿戴用户画像与智能家居用户高度重叠,说明同一群体在多设备协同中形成生态闭环。2025年“健康中国”政策等推动将进一步刺激中青年群体的使用意愿。

人工智能:整体用户规模趋势

语言模型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智能工具增长略显停滞,面临整合局面

2023年12月至2025年6月,语言模型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1004%,智能工具用户规模仅微增0.3%。艾瑞咨询认为,语言模型用户规模的增长得益于2024年底至2025年中多家厂商(如豆包、Kimi、DeepSeek、腾讯元宝等)推出多模态与长上下文模型,大幅提升用户体验。而智能工具类APP功能单一,缺乏创新,增长乏力,面临被语言模型整合的趋势。

语言模型:用户规模与粘性

语言模型用户规模激增但使用深度不足,需提升场景化功能以增强用户粘性

2025年1-6月,语言模型用户规模增长达188.1%,但单机单日使用次数反而下降1.1%,说明新增用户多但使用深度不足。艾瑞咨询认为,2025年上半年语言模型APP虽用户规模激增,但多数用户仍处于尝鲜阶段,尚未形成稳定使用习惯。部分产品在办公、学习等场景中的实用性仍待加强,需通过场景化功能提升粘性。

语言模型:用户画像

语言模型用户多为高知高收入男性,集中于一线城市,属科技先锋群体

2025年1-6月,语言模型用户平均年龄37.2岁,男性居多,高学历、高收入群体占比高,iOS用户较多,一线城市集中度高。艾瑞咨询认为,语言模型用户呈现典型“科技先锋”特征,多为高知高收入人群。2025年多家企业推出企业版语言模型服务(如腾讯元宝AI助手),推动职场用户增长,但大众市场渗透仍不足。

智能工具:用户规模与粘性

智能工具用户小幅流失但忠诚度提升,独立APP价值受系统集成挑战

2025年1-6月,智能工具用户规模微降1.5%,但单机单日使用次数增长高达20.8%,说明用户群体收缩但忠诚度提升。艾瑞咨询认为,智能工具APP(如智慧搜索、语音助手)功能逐渐被手机系统或语言模型整合,独立价值减弱。2025年华为“小艺建议”和小米“小爱同学”深化系统级融合,导致独立APP用户流失,但核心用户使用频次有所提升。

智能工具:用户画像

智能工具用户向中低线城市及中高龄扩散,基础智能功能仍具市场价值

2025年1-6月,智能工具用户平均年龄37.8岁,男性为主,Android用户居多,下沉市场占比提升,消费能力中等。艾瑞咨询认为,智能工具APP用户逐渐向中低线城市扩散,说明基础智能功能(如语音搜索、快捷建议)在中高龄和下沉市场中仍有需求。2025年多家厂商推出适老版语音助手,带动银发群体使用率提升。

2025H1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榜

移动端用户规模超过4亿的TOP15增速榜

移动端用户规模1-3亿级别的TOP15增速榜

移动端用户规模4000万-1亿级别的TOP15增速榜

移动端用户规模1000-3000万级别的TOP15增速榜

来源:艾瑞咨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