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罐头到咖啡:德和的云南情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6 10:29 1

摘要:在大理古城街道,远远望去便可看到一只萌态可掬的大瓦猫,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这里便是昆明德和罐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大理开设的首家旗舰店。门前店内,聚集着充满活力、追逐潮流的年轻游客,空气中飘着现磨咖啡的醇香,琳琅满目的商品完美融合了云南特色和潮流文化。

在大理古城街道,远远望去便可看到一只萌态可掬的大瓦猫,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这里便是昆明德和罐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大理开设的首家旗舰店。门前店内,聚集着充满活力、追逐潮流的年轻游客,空气中飘着现磨咖啡的醇香,琳琅满目的商品完美融合了云南特色和潮流文化。

文旅商融合,大理店成新样板

“大理旗舰店能开得这么好,离不开省委宣传部的悉心指导。”德和连锁运营总监江文文表示。今年6月,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曾艳考察德和昆明壹号店时,对德和门店“坚守品质 创新表达”的商业业态十分认同,提出应加强文化赋能,将云南特产、非遗与“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深度融合,打造集在地伴手礼、非遗技艺展演、文化传播空间,以及青年友好集聚地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商业空间。

德和据此思路,选址大理古城核心区位,推出一系列在地化产品与文创IP。基于大理瓦猫、非遗扎染与白族服饰元素,打造出潮流IP“日鼓鼓”扎染瓦猫,融入古城建筑风貌,成为古城游客打卡热点。店内更设瓦猫公主互动区,深受年轻人喜爱。

德和还将大理甲马运用于菌子薄饼、午餐肉等产品包装,以时尚语言重构传统符号;乳扇沙琪玛则以“南诏武侠风”重新叙事,让食品消费升级为文化体验。“大理店是德和首家样板门店,未来我们将在云南多地复制这一‘文旅商’融合模式,探索文旅消费从产品到文化体验的新路径,让本土饮食文化可触、可感。”江文文说。

咖啡为媒,让云南风味走向世界

走进店内,8米长的咖啡墙赫然入目,陈列着来自普洱、保山、临沧等地的云南小粒咖啡豆,不同处理方式与烘焙程度各展风韵,配以闻香瓶,引人沉浸体验。

很多人好奇:一家以火腿罐头闻名的百年老字号,为何做起咖啡也如此专业?

自1921年德和创始人浦在廷引进云南首条罐头生产线,将云南火腿放入罐头开始,到现在做云南过桥米线、云南咖啡,德和的文化根基始终源于云南食品,而咖啡作为全球通行的饮品,正是让世界品味云南的最佳媒介。

云南咖啡始于1892年,法国传教士将首株咖啡引种到大理朱苦拉,至今已有百余年种植史。加之云南得天独厚的“海拔”+“气候”+“咖啡黄金种植纬度”优势,云南小粒咖啡的品质非常优秀。但受困于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运营,云南咖啡仍存在附加值低、认知度低等问题。

“云南这么优越的自然条件,这么好的小粒咖啡,不做精品咖啡真的非常可惜。德和想尽一份力,将云南精品咖啡做起来,推出去。”江文文如是说。

从咖啡庄园的深入调研,采摘处理环节的精准把控,再到烘焙曲线的反复调试,德和用做罐头的严谨,只为做出一杯好咖啡。产品如“南菠旺”“桃气小调”“瑰夏花花”等,包装时尚、风味独特,兼具全球水准与云南特色。

更富创新的是,德和将咖啡与云南特产融合,推出“松茸挂耳咖啡”“玫瑰滇红挂耳咖啡”,菌香回甘、花韵沁心,赋予了咖啡更多云南内涵与轻养功能。

情怀落地,引领云南生活方式

从罐头到咖啡,德和完成了一场从“产品制造”到“生活方式提供”的蜕变。在大理店的每一个角落,传统与潮流、特产与文化悄然对话。把云南“四季花开”的浪漫凝练为“花语盲盒巧克力”,配上专属花语,消费者在选购时,可选择特定月份以及不同寓意的祝福,大大提升了产品的情绪价值;把大理“屋脊守护神”瓦猫的祝福语搭配“精品手冲咖啡”,将可爱的瓦猫巧克力装点在吸管上,既有颜值又有内涵,既好喝又好拍;把云南野生菌做成菌菜肴、菌汤包、菌零食、下饭菌酱,只想让外省游客知道:云南的野生菌有多好吃!非遗甲马里的松茸饼干、大理扎染包裹的七子茶饼…… 让年轻人轻松了解云南特色文化,德和不只是在卖商品,而是在传递“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悠闲、自在、多元、包容。

当百年德和遇上大理古城,一杯云咖,一只瓦猫,邂逅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新时代提倡老字号企业要开拓进取,守正创新。德和作为云南百年老字号企业,“守”品质之本,“创”发展之机,深耕云南咖啡,深挖年轻人文化自信,将“云南味”装入新容器,让老字号成为年轻人打卡的“新地标”。用跨界“整活”打开市场,用产业链思维反哺乡土,既能守住品质之根,也能开拓融合创新之道,让老字号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来源:大理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