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山东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八角星纹彩陶豆,为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它口径26厘米,足径14.5厘米,通高28.4厘米,器皿的主体装饰是红褐色陶衣上描绘的六组白彩八角星纹,纹饰构图对称,色彩对比强烈,堪称我国彩陶艺术珍品。
在山东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八角星纹彩陶豆,为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它口径26厘米,足径14.5厘米,通高28.4厘米,器皿的主体装饰是红褐色陶衣上描绘的六组白彩八角星纹,纹饰构图对称,色彩对比强烈,堪称我国彩陶艺术珍品。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八角星纹彩陶豆
八角星纹是指八个相同的角两两组合,形成指向东西南北四个不同方向的纹饰,富有对称的美感。八角星纹历史悠久,可以说是我国东方先民共同认可和喜爱的图案。在湖南高庙出土的、7800年前新石器时代白陶器上,考古学家发现了最早的八角纹饰。八角星纹史从湘西高庙出发,沿长江流域,并跨越黄河下游及辽河流域传播,辐射四面八方。
关于八角星纹的寓意,学界尚无定论,但多数观点认为它与先民的自然崇拜和宇宙观密切相关,有研究者认为是表现光芒四射的太阳;也有学者认为四射的八角寓意无际的天空,中间的方形象征着大地,有天圆地方之喻意,表现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天地自然的敬仰。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八角星纹玉版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八角星纹的象征含义代表四时八方、生命绵延。根据《洛书》九宫格的“交九”解读八角星纹,便会发现,八角是八卦的图像表达形式,方位上代表四面八方,时间上代表春夏秋冬,与四维八方、四时八节的观念相关联,是原始日晷的表征,对此说最有力的例证就是震惊中外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八角星纹玉版玉龟,即两块玉龟夹一块刻有八角星纹的玉版,背甲和腹甲有对应穿孔,穿绳缀合。玉版正中为八角星纹,围绕八角星纹有一个圆,其外还有一个圆,有诸多形似“箭头”指向标。玉版刻画图像宛如“天极宇宙观”:中心八角星纹为天极标志,两重圆圈代表天穹,长方形外轮廓代表大地,中心圆圈与外层圆圈之间8条“圭形纹饰”代表连接两重天之绳索和八方。天穹外层4支“圭形纹饰”犹如维系天地之四维。考古学家解读为传说中先民对宇宙认知的河图洛书,也有专家认为系太阳神徽,与墨西哥特奥蒂瓦坎古城阿兹特克太阳金字塔(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形成跨时空文化呼应。
随着考古发掘的持续深入,八角星纹的研究正展现出新的图景。通过比较考古学,人们惊喜地发现,印第安纳瓦霍人的沙画、凯尔特人的结绳艺术,甚至伊斯兰建筑的几何装饰中,都蕴含着类似的八芒星图案。
2021年,中德联合考古队在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发现了带有类似星纹的陶器,这一发现为探究史前欧亚大陆的文化交融提供了新的线索。德国考古学家赫尔曼·帕金杰更是提出,八角星纹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史前丝绸之路的精神引航的角色。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陈品
编辑/陈品
排版/王静
来源:北青天天副刊